每日經濟新聞 2019-03-21 21:29:12
國產啤酒巨頭華潤啤酒發布2018年年報,報告期內產品銷量和凈利同比下滑。伴隨著啤酒行業的消費升級,凈利下滑或許成為華潤啤酒在轉型陣痛期必須面對的事實。
每經記者|李詩琪 每經編輯|徐斐
面對啤酒行業的漲價潮和消費升級趨勢,更多樂于開懷暢飲的消費者正開始培養小酌怡情的習慣。國產啤酒巨頭華潤啤酒(00291,HK)似乎也受到波及,2018年產品銷量和凈利同比下滑,其中銷量下滑的原因便指向了市場競爭加劇和產品漲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華潤啤酒過去一年共關閉工廠13間,累計裁員1.2萬人,由此產生的相關員工補償和安置費用高達4.83億元。伴隨著啤酒行業的消費升級,凈利下滑或許成為華潤啤酒在轉型陣痛期必須面對的事實。而就未來發展而言,華潤啤酒面臨的更大挑戰,將體現在對所收購的喜力啤酒業務的整合方面。
食品飲料行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華潤啤酒對高端產品的品牌打造和渠道拓展經驗有所欠缺。即便成功收購了喜力啤酒的部分業務,二者也必須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磨合,否則前者給華潤啤酒帶來的紅利將很難釋放。
3月20日下午,華潤啤酒公布了2018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綜合營業額為318.67億元,同比增長7.2%;股東應占綜合溢利為9.77億元,同比下降16.9%;啤酒銷量則同比下滑4.5%。
華潤啤酒在公告中表示,盡管銷售成本因部分原材料、包裝成本等上漲而有所增加,但由于過去一年公司對部分產品適度調整價格,加上中高端啤酒銷量有所增加,產品整體平均銷售價格同比上升12.3%、公司的毛利同比增加11.7%。
2018年初,華潤啤酒曾向媒體確認了其多款產品漲價幅度在10%~20%左右的事實,本輪國產啤酒的漲價潮也由此拉開。
然而毛利的上漲并未能支撐公司凈利的走高。記者查閱年報發現,關廠裁員造成的員工補償以及銷售費用的上漲成為公司凈利大幅下降的主因。
2018年,華潤啤酒累積停止營運13間啤酒廠,由此產生相關的員工補償及安置費用高達4.83億元,已確認的固定資產減值及存貨減值分別為9.61億元和3.40億元。而受運輸及廣告費用上升的影響,公司整體銷售及分銷費用較2017年上升了11.1%。
關廠裁員舉動的背后,是華潤啤酒轉型戰略的進一步推進。2017年開始,華潤啤酒圍繞質量增長、轉型升級、創新發展三大管理主題,試圖實施組織再造和產能優化。當年,公司的啤酒廠累計減少9間,產生員工補償及安置費用2.15億元。對比之下不難發現,華潤啤酒的“瘦身”步伐正在加快。
與此同時,華潤啤酒的銷量也出現了下滑。公告顯示,受東北市場容量下滑及競爭的影響,加上局部市場因為產品漲價造成銷量減少,公司2018年啤酒銷量較2017年下降4.5%至1128.5萬千升,創下五年來銷量最低值。
3月21日,記者試圖聯系華潤啤酒相關工作人員,但電話未能接通。
圖片來源:攝圖網
梳理華潤啤酒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大刀闊斧地關廠裁員正吻合了公司“做減法”的習慣。2015年,華潤啤酒曾以300億港元將零售、食品及飲品等業務出售給母公司華潤集團,成為一家專注啤酒業務的上市公司。
而如果說上一次“瘦身”是為了專注啤酒業務,那眼前華潤啤酒的改革,則源自國內啤酒行業正在經歷的消費升級大潮。
朱丹蓬分析稱,隨著消費行業整體的升級趨勢,以華潤啤酒為代表的傳統企業都必須去轉型與升級。在此過程中,企業面臨的關鍵就是取舍問題,由此帶來的支出增加難以避免。
在做減法的另一面,公司正通過收購高端產品線加碼布局,這也導致了華潤啤酒在未來將面臨重要挑戰。
2018年8月,華潤啤酒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華潤集團(啤酒)有限公司以243.5億港元向喜力出售40%股權。同時,華潤創業以約4.6億歐元的總現金對價購買約520萬股喜力股份。2018年11月,華潤啤酒再度發布公告,擬通過其全資子公司華潤雪花啤酒收購喜力在中國的7家公司。
不過,華潤啤酒的高端化之路見效尚需時日。根據喜力控股披露的2018年年報,公司在亞太地區的銷售額為29.19億美元,同比小幅下降;喜力啤酒在亞太的銷量僅為62萬千升,有機下降1.3%。
朱丹蓬表示,喜力啤酒在亞太地區長期以粗放形式經營,因此業績出現疲軟。而對華潤啤酒來說,順利接棒所收購的喜力啤酒業務,挑戰還是很大的。由于華潤啤酒對于高端產品的品牌打造和渠道拓展經驗有所欠缺,其將喜力啤酒嫁接到現有資源時,可能面臨一定的“水土不服”。
在朱丹蓬看來,至少要經過兩年的磨合期后,喜力的業務紅利才能逐漸釋放給華潤啤酒。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