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05 19:49:00
對于近期市場的休整,達哥認為,對于行情的持續并不是壞事,它會有利于行情進入到慢牛格局之中。進入5月之后,從市場調整的時間和空間來看,可能有人認為還不是很足夠,但反彈正在醞釀之中,現在還不是悲觀的時候。
來源:道達號(微信號:daoda1997)
“五一”勞動節假期終于結束,明天A股市場將正式開啟五月行情。在經歷了4月份的震蕩調整之后,市場的分歧進一步加大。而目前的投資者情緒,也可以說是悲觀與樂觀并存。
那么,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我們是否還可以期待五月行情迎來開門紅?今天,道達與牛博士就此展開討論。
牛博士:達哥,你好,“五一”勞動節的小長假結束了,今天首先還是想請你對前一階段市場的調整進行一下點評吧。
道達:4月22日以來,大盤出現了一波幅度不算小的調整,滬指從3200點上方開始回落,經過六連陰的下跌之后,滬指最低跌到了3050點附近。直到放假前最后一個交易日,大盤才初步止跌。本周二(4月30日),滬指上漲15.84點,以3078點報收。
暫時來看,這波調整還算不上破位下跌,但指數跌破了20日均線,下方距離60日均線(3009點)也不遠了。微信搜索“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并關注,每天及時閱讀達哥的投資手記。
在這一波調整里,題材股下跌比較明顯,前期熱點板塊,如氫能源、工業大麻等個股都有相當幅度的下跌。另外,由于時間處于年報、季報披露的最后階段,因此一些業績存在爆雷風險的個股,也受到了較大的沖擊。
而另一方面,在市場資金趨向于防御的背景下,消費類白馬股、大盤金融股則表現出了抗跌的屬性,不少超大盤白馬股在創歷史新高。應該說,這一類個股走出的獨立行情,可能會率領大盤延續強勢行情。
牛博士:你認為,當前市場面臨的重要分歧主要在什么地方?
道達:我個人認為,市場的分歧主要還是在于不同類型投資者情緒上存在的偏差。
進入4月下旬之后,一些比較激進的投資者開始對貨幣寬松環境的預期明顯下降,由于未來降準降息的可能性逐漸降低,使得這些投資者感到貨幣政策進一步相對寬松的預期在逐漸減小。
因此,在很多活躍個股漲幅較大之后,他們認為風險在不斷加大,于是有針對性地開始減持題材類個股。尤其是四月末,大量個股出現跌停情況,我認為這是游資熱錢重新布局市場的考慮。
但另一方面,隨著市場調整一段時間之后,依然有不少投資者比較堅定地看好后市,他們的態度依舊是非常樂觀的。據我了解,從一些機構投資者的態度來看,多數人還是比較樂觀的。樂觀的原因是:
首先,對于這波調整的性質認識比較統一,這就是牛市第一階段后的正常調整,不必對此過分介懷。
其次,一些公司的業績利空已經釋放得差不多了,“五一”勞動節期間也沒有明顯的利空消息出現。因此,節后行情有望重新回到震蕩上行格局之中。
第三,5月份A股市場將迎來更多的外資入場。5月份,MSCI將提高A股納入比例首批從5%提高到10%,預計將帶來300億左右的資金。而這些資金進場,重點受益的將是消費類個股,白馬股走強的趨勢有望延續。此外,5月初,港股市場已經率先交易了兩天,港股已經實現5月行情開門紅,恒生指數再次站上30000點大關,有望向新高發起沖擊。
總的來說,我感覺悲觀情緒還是因為此前的上漲,以及4月份的調整帶來的;而樂觀情緒,則更多是基于中長期看好A股。所以,5月份悲觀與樂觀兩種情緒的并存,其實并不矛盾。微信搜索“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并關注,每天及時閱讀達哥的投資手記。
牛博士:還記得在節日前,你曾經在手記文章中說,5月行情將依然精彩,那么現在是否依然看好五月行情?
道達:如果長期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大家一定知道,我從去年底開始,態度就已經變得樂觀了,而且早就跟大家說過,今年的行情,一定會比2018年好。那么現在,剛剛過去了4個月,至少這前4個月的行情,大家已經看到了牛市的景象。經過前三個月的持續上漲之后,4月份市場總算是休息了一個月。
我認為近期市場的休整,對于行情的持續并不是壞事,它會有利于行情進入到慢牛格局之中。從市場調整的時間和空間來看,可能有人認為還不是很足夠,但反彈正在醞釀之中,現在還不是悲觀的時候,5月開門紅依然值得期待。
滬深300指數倉位參考
日期:2019年5月5日
今日倉位:六成
明日倉位計劃:六成
一、本倉位是結合趨勢研究,設置的非實盤倉位參考,不作為買賣依據,請注意投資風險。
二、本倉位跟蹤標的為滬深300指數,以實現對指數量化跟蹤,避免持倉個股差異影響效果。
(張道達)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手記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使用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道達號”微信公眾號,快速閱讀道達投資手記專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