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14 00:31:39
每經記者|程成 每經編輯|魏文藝
春節后,蘇州樓市強勢回暖,土地溢價率大幅走高致“地王”頻現,部分區域甚至出現須付全款、托關系買房的現象。而這顯然與“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主基調背道而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面對火爆的樓市,蘇州當地曾一度傳出官方將在“五一”前通過“限售”手段加碼調控樓市,但政策遲遲沒有落地。
5月11日晚間,蘇州市人民政府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全市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補充意見》(下稱《意見》),對工業園區全域、高新區部分重點區域的新建商品住房實施“限售”,規定新房須取得房產證3年后方可轉讓;園區全域二手房須取得房產證5年后方可轉讓。
至此,蘇州加碼樓市調控的靴子終于落地。
調控加碼為樓市“降虛火”
蘇州市政府在《意見》中強調,樓市調控升級是基于“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要求,遏制投機炒房,合理引導市場預期”而出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意見》主要從限售、調整土地出讓報價規則、人才優先購房、優化學位政策等方面加碼樓市調控。
限售方面,《意見》規定蘇州工業園區全域、蘇州高新區部分重點區域(東起京杭運河,西至珠江路,南至竹園路,北至鄧尉路)內,新取得預(銷)售許可的商品住房項目(含已經取得預售許可尚未開始網簽的項目),須取得不動產權證之日起滿3年方可轉讓。蘇州工業園區全域二手住房須取得不動產權證之日起滿5年方可轉讓。
調整土地出讓報價規則方面,《意見》將土地出讓報價條件從定值調整為區間設置。即:將土地競價超過市場指導價10%(不含10%)需工程竣工驗收后方可申請預售許可的規定,調整為超過市場指導價5%~10%需工程竣工驗收后方可申請預售許可;將土地競價超過土地出讓市場指導價25%(不含25%)后轉為一次報價出讓方式的規定,調整為超過市場指導價10%~25%后轉為一次報價出讓方式。
人才優先購房方面,《意見》要求在蘇州工業園區全域內,新取得預(銷)售許可的商品住房,實行人才優先購買政策。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將預(銷)售許可建筑面積50%~60%的住房,優先出售給在蘇州工業園區就業、創業并在蘇州無自有住房的人才。
此外,《意見》還明確將優化完善施教區內住房的學位政策。《意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今年以來,蘇州的房價尤其是二手房價格在部分區域板塊上漲的趨勢十分明顯,特別是園區。”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此次限售政策并未一刀切,不同的區域采取的政策不盡相同,針對性很強。而土地出讓政策的微調,也將對穩定土地價格、降低市場風險具有積極意義。”
春節以來“地王”頻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蘇州上述樓市新政的背景是近日蘇州多個區域在土拍中頻現“地王”,以及在園區等區域需要全款甚至需要托關系才能買到新房。而這與“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思路顯然背道而馳。
4月24日,蘇州主城區出讓5宗宅地,其中位于吳中區太湖新城板塊和尹山湖板塊的2宗宅地均成為板塊新“地王”。
如位于吳中區太湖新城板塊的一宗總建筑面積15.58萬平方米的住宅用地,在39輪競價后被新城、招商聯合體以總價32.58億元、溢價率30.68%競得,而其20909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打破該板塊于2017年創下的14522元/平方米的最高樓面價紀錄。
另一宗位于吳中區尹山湖板塊總建筑面積11.98萬平方米的住宅用地,在僅僅6輪報價后就被碧桂園以總價26.27億元、溢價率56.7%競得。而其21933元/平方米的樓面價,也打破了該板塊于2016年創下的16743元/平方米的最高樓面價紀錄。
而在4月29日的土拍中,位于園區的一宗宅地的樓面價創下10年來新高,更是將蘇州樓市的“小陽春”行情推到極致。
當日,工業園區的一宗總建筑面積近12萬平方米的住宅用地,在前后40輪競價后被中海以總價35.64億元、樓面價30287元/平方米、溢價率38%競得,在地價創新高的同時,還成為園區10年來地價首次突破3萬元/平方米的地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地王”頻出僅僅是蘇州土地市場強勢升溫的一個縮影。
中指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蘇州宅地平均樓面價15082元/平方米,同比上漲25%,處于近4年來的次高位;平均溢價率19.11%,同比增加3.44個百分點,環比增加12.2個百分點。
庫存去化周期僅8個多月
除了土地市場的強勢升溫,蘇州的樓市也在明顯回暖。
克而瑞數據顯示,4月份蘇州商品住宅成交114.8萬平方米,環比增長53%,同比增長高達80%;成交均價21742元/平方米,環比上漲6%,同比上漲11.6%。
庫存方面,至2019年3月末,蘇州商品住宅庫存為614萬平方米,為去年9月以來的最低,并延續自去年11月以下的下降趨勢。而以近12個月月均75萬平方米的去化速度計算,其庫存去化周期僅為8.2個月。
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在蘇州工業園區走訪時還發現,在供需失衡背景下,園區部分新盤甚至出現買房靠關系、買房須全款的亂象。
“蘇州作為長三角區域的重要城市,未來發展空間還很大,基礎設施的完善、人才的流入,會對蘇州樓市起到支撐作用。而庫存走低、年初融資相對寬松,房企在蘇州補倉的意愿強烈。”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記者,蘇州此次加碼樓市調控,對打擊炒房需求、穩定房價和市場預期具有積極作用,不排除當地后續會進一步加大對市場進行檢查、整頓的力度。
多位業內人士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思路下,一些城市出現地價不斷創新高、房價上漲過快等現象,并不符合上述調控思路。在調控思路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樓市如果“維穩”不利,地方政府極有可能會被中央點名、約談,甚至會受到問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