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5-24 20:39:55
分市場來看,富途控股美股業務增速最為明顯。一季度美股有資產客戶數同比增長62.9%,客戶美股資產達32億美元。
每經記者|王硯丹 每經編輯|何劍嶺
5月24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資互聯網券商富途控股(NASDAQ: FHL)公布了2019財年第一季度未審計財報。財報顯示,一季度富途控股營收同比增長37.1%,達2.364億港元(3010萬美元);毛利同比增長45.9%,達1.752億港元(2230萬美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實現凈利潤4930萬港元(630萬美元),同比增長2.5%。
此前,華爾街分析師預期其一季報收入為2.32億港元;由于實際營收小幅超過預期,盤前富途控股一度漲幅超過5%。
這是富途控股上市后發布的第一份季報。公司3月8日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為每股12美元。
季報顯示,2019年一季度富途控股營業收入為2.364億港元(3010萬美元),同比增長37.1%。其中交易傭金及手續費業務占總營收的48.5%,達1.146億港元(1460萬美元);利息收入占總營收的45.6%,達1.079億港元(1370萬美元);其他收入(含企業服務業務等)占總營收的5.9%。毛利同比增長45.9%,達1.752億港元(2230萬美元);毛利率達74.1%,較去年同期提升4.4%。
除財務數據外,富途控股一些核心業務數據也出現大幅增長,客戶與資產交易數據明顯提升。
截止一季度末,富途控股自主研發的一站式數字化金融服務平臺“富途牛牛”注冊用戶數達570萬,較2018年一季度同比增長39.3%;開戶客戶數達54.8萬,同比增長68.6%;有資產客戶數達14.87萬,同比增長59.3%;期末客戶資產達623億港元(79億美元),同比增長20.7%。
一季度富途控股日活躍用戶數量(Daily Active Use,簡稱DAU)同比增幅為30%;日均收益交易(Daily Average Revenue Trades,簡稱DARTs)為10.6萬筆。在互聯網行業中,DAU常用于反映網站、互聯網應用或網絡游戲的運營情況,通常統計一日(統計日)之內,登錄或使用了某個產品的用戶數(去除重復登錄的用戶);DARTs值則反映券商平均每日執行的有收益交易筆數,是盈利能力的體現,指數越高,交易頻率越大,券商盈利的能力越強。
分市場來看,富途控股美股業務增速最為明顯。一季度美股有資產客戶數同比增長62.9%,客戶美股資產達32億美元。富途控股管理層在財報中表示,一季度富途控股自研上線了美股LV2行情、美股打新等諸多功能和產品,促使美股交易量提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國際化戰略的第一站,一季報公司在中國香港地區客戶亦增長強勁,香港有資產客戶數同比增長139.5%。
從招股書來看,作為互聯網券商,富途控股采用的輕資產模式與傳統內地券商亦有所區別。而這種模式下,研發人員占員工比重、研發費用占總體成本費用比重也較高。
在IPO招股書中,富途控股曾表示主要將募集資金投向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擴大客戶基礎并轉化為盈利能力;第二,進一步擴大核心產品和服務組合,增加交易市場、引入新產品,最終覆蓋全球每個主要交易市場;第三,擴大金融服務業布局,將更廣泛的財富管理產品和服務納入業務范圍;第四,持續對平臺加大技術投入,維持技術上的競爭優勢、加大人才投資力度,確保擁有一流的產品、研發及市場團隊。
從季報來看,一季度公司研發費用為5340萬港元(680萬美元),占其營業收入比重達到22.59%。富途控股表示,預期今年還將上線期貨/港股融券等品種功能,并將對獲客和營收產生正面影響。但受研發投入擴大的影響,富途控股一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凈利潤為4930萬港元(630萬美元),同比微增2.5%,小于營業收入增幅。
此外,財報顯示,富途控股已經開始按照計劃加大投入B端業務。一季度除投行中的分銷外,ESOP業務也是公司另一個重點投入方向,而其中又出現了騰訊的身影。
ESOP,即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的縮寫,中文為“公司職工持股計劃”。根據富途控股金融及企業服務總裁鄔必偉的介紹,ESOP業務相對小眾,但隨著新經濟公司崛起,對ESOP業務需求逐漸增多。
富途控股的ESOP業務開展契機之一為:騰訊成立18周年的時候向每個員工發300股紀念股,意味著券商要為5萬多員工解決這300股的持有、未來賣出等問題。富途控股開發ESOP系統亦和包括騰訊的安全團隊在內進行合作。最終的系統分為兩大模塊,2B的模塊為期權管理系統,用于上市公司薪酬管理部進行管理;2C的模塊為員工行權系統,即富途控股的牛牛平臺。目前富途控股已成為騰訊、同程藝龍、蘑菇街、云集、獵聘、知乎、喜馬拉雅等新經濟企業的ESOP服務供應商。
而在季報中,富途控股首席執行官、原騰訊18號員工李華表示:“我們將繼續聚焦長期能力的建設,進一步加大產品和研發投入,持續強化已經取得的產品、服務和用戶體驗上的優勢。我們正在研發一系列的新產品和新特性,相信這些新產品、新特性將吸引更多客戶,提高現有客戶群的黏性,幫助客戶更有效地管理資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