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7-18 19:02:52
在5G的條件下,原始醫療數據可以即時存儲、分析和歸檔,對提升全國乃至全球急救診療水平都有著重要意義。邁瑞醫療中央研發管理副總經理關智勇表示,高帶寬、低延時以及海量接入的5G技術,對遠程醫療意義深遠。
每經記者|金喆 每經編輯|魏官紅
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跨地域就醫難,一直是醫療行業發展的痛點。隨著5G時代到來,這些擺在眼前的就醫難題有望被化解。
7月16日下午,邁瑞醫療中央研發管理副總經理關智勇在每日經濟新聞舉辦的“5G賦能未來產業發展”沙龍上表示,高帶寬、低延時以及海量接入的5G技術,對遠程醫療意義深遠。
邁瑞醫療中央研發管理副總經理關智勇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由于醫療行業的特點,優質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里面,如果要普及醫療資源一定是把大醫院的醫療資源與縣級以下醫療資源拉通,行業都在探討5G對醫療的改變。”關智勇提到,5G的介入可以讓遠程醫療的效果更好,提供的高帶寬、低延時對于遠程手術的價值很大。
對于大醫院的專家而言,日常的出診、手術已經占據了每日的大部分時間,很少有時間深入基層進行指導,但基層醫院技術提升又離不開上級醫院的支持。“互聯網+醫療”成為連接醫療機構之間的支點。但是,這種模式只能夠支撐上級醫院與基層醫院間點對點的交流,在實際應用上還有一定的局限性。
關智勇稱,遠程醫療的其中一部分就是遠程影像傳輸。影像數據比較大,需要高速帶寬的傳輸能力,如果滯后性太大、傳輸不了高清影像會對遠程診斷有影響,有時也會利用云來實現遠程會診,建立數據共享平臺。
遠程手術室的應用則對傳輸質量有更高的要求,關智勇提到,去年他在北京參加一個會議,現場專家指導一個地級市的醫院做遠程手術,效果不是特別好。
“因為要傳輸大量數據,從超聲圖傳輸到放射追蹤圖還有現場的監控儀器,現場效果還不太行。遠程手術室治療已經有了一些手術輔導,如果要用手術機器人做遠程手術的話,對時延的要求就非常高了。”其進一步指出,5G提供的高帶寬、低時延對于遠程手術來說價值會比較大一些。
在5G的條件下,原始醫療數據可以即時存儲、分析和歸檔,對提升全國乃至全球急救診療水平都有著重要意義。雖然目前還在探索階段,但很多企業已經提前布局、躍躍欲試。
在今年6月四川長寧縣地震的救援中,四川省人民醫院的醫生通過災區的5G醫療救護車,為長寧地震兩名傷員進行遠程會診。醫護人員利用邁瑞醫療設備第一時間完成了傷員驗血、心電圖、B超等一系列檢查,并通過5G網絡將醫學影像、體征、記錄等生命信息無縫傳輸到醫院,將急救場景實時“前移”,為病人手術治療爭取更多時間、更大生機。
盡管5G技術讓人們對未來的醫療技術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但如何與醫療實現無縫對接、有清晰的商業模式還需要探索。關智勇直言,5G技術在醫療領域還沒有變成不可或缺的元素,除了緊急救援,還沒有到“有這個技術才能做”的程度。從醫療器械的應用來說,目前全面國產化的瓶頸在于核心技術上沒有突破,所以5G在醫療領域變得成熟也需要一個過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