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8-29 18:55:38
除了3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至歷史低點外,3個月期與10年期、3個月與30年期,以及2年期和10年期的美債收益率目前均處于倒掛狀態。對此,David Liu對記者進一步指出,目前看來造成倒掛的原因并沒有很大的改善,所以存在持續倒掛的可能。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吳永久
就市場情緒來看,似乎沒有什么能阻止全球國債收益率的不斷下滑。周三,1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至近三年低點的水平至1.45%,低于2年期美債1.5%的收益率。同日,30年期美債收益率史上首次跌破2%的整數心理關口至1.907%,創歷史新低。雖然隨后反彈至1.943%,但仍低于3個月和1個月等短期美債的收益率。
除了美債收益率走低外,全球的情況也大同小異——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3年新低、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創紀錄的-0.72%……
CMR集團分析師David Liu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30年期債券收益率下降的根本原因還是投資者對近期市場風險的預期升高了,由于對經濟發展的悲觀情緒,投資者的投資選擇變少了,所以轉向長期投資。所以收益率倒掛有可能預示著美國經濟存在危機風險。從經驗來說,收益率倒掛之后1~2年的確有很大可能出現危機。”
圖片來源:英為財情
除了30年期美債收益率跌至歷史低點外,3個月期與10年期、3個月與30年期,以及2年期和10年期的美債收益率目前均處于倒掛狀態。對此,David Liu對記者進一步指出,目前看來造成倒掛的原因并沒有很大的改善,所以存在持續倒掛的可能。
“并且,3個月期和3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倒掛是最后出現的,說明情況在往極端的方向發展。而且經濟的實際發展和投資者的預期是一個互動過程,目前大家對例如全球貿易的預期是較為悲觀的,所以這個互動過程的負面影響可能造成收益率倒掛的進一步惡化。”David Liu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
交易員們也指出,不斷升級的中美貿易摩擦是8月份美股和美債市場大幅波動的催化劑,其中包括10年期國債收益率重挫60個基點。盡管如此,但市場對美債的需求仍然強勁,這可能表明交易員們相信全球經濟將出現更大規模、更惡性的衰退,且通脹將長期下降。
CNBC報道中稱,通脹預期的不溫不火,加上美聯儲被視為無力推高物價,引發了一波購買美債的熱潮——投資者傾向于在通脹高企時拋售美債,因為這會侵蝕債券固定支付的購買力。另外,美聯儲一直試圖將通脹控制在其2%的目標左右,認為2%的通脹對美國經濟來說是既健康又可持續的。不過,盡管利率處于歷史低位,但物價漲幅依然溫和。
債市的通脹預期也可能最明顯地體現在美國通脹保值債券(TIPS)的收益率上。TIPS和其他美國國債一樣,但不同之處在于,TIPS會定期根據通貨膨脹進行調整。因此,TIPS收益率與標準美國國債收益率之間的息差可以用來近似反映市場的通脹前景。
策略師們表示,目前全球債市正受到多重力量的夾擊,目前正形成一個“漩渦”,吸引那些不得不購買債券的投資者。隨著債券價格的走高,收益率也不斷走低。但過去的幾天時間里,投資者逐漸開始相信,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有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
目前全球經濟正在放緩,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歐洲可能進入衰退,絕大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出口也都出現了下滑。此外,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也在蔓延,倫敦時間周三,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將議會休會的時間推遲到10月中旬,限制了辯論時間,增加了達成無協議“硬脫歐”的可能性,這導致英鎊暴跌,10年期英國國債收益率跌至三年來的最低水平。
許多策略師預計,美債并不會步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后塵,即出現負收益率,但他們的確承認負收益率的美債確實也有可能發生。收益率下滑的另一個方面,是如果全球貿易形勢出現重大進展,那么各國國債收益率可能會迅速飆升。然而,策略師們對這種情況是否會很快發生持懷疑態度。
另外,推動各國國債收益率走低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目前全球逾16萬億美元的國債收益率為負,而美債市場一直吸引著尋求收益率和避險屬性的投資者。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下周的經濟數據或將再次對市場產生重要影響,其中包括下周五(9月6日)將公布的非農報告,以及ISM制造業指數和制造業PMI,這兩個指標最近一直都在暗示美國制造業的放緩。
隨著各國/地區的經濟放緩,各國央行也一直在降息。目前人們擔心,各國央行在捍衛本國貨幣的同時,都在競相壓低利率。另一個擔憂,是這些央行沒有它們在十年前的金融危機時曾擁有的“彈藥”,因為許多國家/地區要么采取了非常寬松的貨幣政策,要么已經實施了超低的利率。自金融危機以來的10年里,它們也未能在引發通脹方面發揮多大的作用。
目前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9月17~18日的FOMC會議結束后再降息25個基點。但其實在美聯儲的會議前,歐洲央行(ECB)就將在法蘭克福時間9月12日啟動議息會議,市場預計ECB可能會進一步降息,并可能宣布重啟資產購買計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