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5 14:32:16
每經編輯|孫志成 杜波
也許大部分人并不知道,除了中國,在韓國,中秋節也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在這一天,絕大多數韓國人會放下所有的事情回家與親朋好友匯聚一堂,祭祀、家族聚會、互送禮物是必不可少的風俗。
但是現實總是和理想有差距,在以“壓力大”著稱的韓國社會,不少人為了生活,不得不加班,放棄回家與家人團聚的機會。
據新華社報道,韓國本月一項調查顯示,韓國超過半數“上班族”今年中秋節期間照常上班。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丨超4成人“為賺錢自愿上班”
今年中秋節,根據韓國國家法定節假日安排,韓國人能在9月12-9月14日這三天獲得休息。
但韓國就業門戶網站JOBKOREA對1100多人的調查發現,63%的調查對象在13日中秋節仍要上班。問及中秋節上班的原因,大約57%的調查對象回答“門店正常營業或公司正常運營”,大約41%的調查對象回答“為賺錢自愿上班”。
除了要上班之外,大部分“社畜”還沒有加班補貼和調休,在被調查者中,回答“中秋節上班也不會有補貼”的職場和打工受訪者分別占48%和57%,只有26%的職場人士和11%打工者回答將獲得調休。
不單是中秋節,在春節,韓國人也不得不加班。據韓聯社報道,2018年春節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韓國半數以上的勞動者不能全休,至少要工作一天以上。
就業信息網站JOBKOREA和Albamon對1081名上班族和656名小時工共1737人進行了聯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1.3%的應答者春節期間也要上班。小時工的這一比率為62.5%,高于上班族的44.5%。
就春節假日仍上班的理由,35.9%(上班族40.3%、小時工30.7%)表示春節期間公司或賣場正常運營。其次,20.8%的上班族表示春節期間要值班,30.3%的小時工表示春節期間要打零工賺外快。49.5%的上班族和56.6%的小時工表示即使春節假日上班也不會有額外報酬,和平時一樣領工資。75.7%的上班族和83.7%的小時工表示不會有休假補償。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環球時報,去年8月,韓國新修訂了《勞動基準法》,規定擁有300名以上員工的企業必須執行“員工每周勞動時間不得超過52小時”的新規定(此前為每周68小時)——即每名員工在法定勞動時間40小時的基礎上,每周加班的總時長不超過12個小時(包括節假日)。
今年這項規定的適用范圍將擴大到擁有50-299名員工的公司,而員工人數低于49人的公司也將在2021年7月執行該制度。
然而,新工作制度也有不好的一面。一家企業集團員工表示,他經常不得不在家加班以趕在截止日期前完成自己的工作。
“我的工作量沒有下降,但由于超過52小時的加班工作是不被允許的,這導致我的加班工資反而下降了”,這位44歲的男子說。
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52小時工作周制度可能會成為又一個負擔,因為他們需要面對最低工資大幅增長和經濟放緩的現象。此外,也有人擔心集團和中小企業之間的差距會因為新制度的實施而加深。
據韓國勞動部發布的數據,2018年全年韓國員工平均工作1986小時,首次低于2000小時。而文在寅政府正力圖在2022年將其縮短至1800小時。
丨失業率創十九年來新高
有些人看完韓劇,總想著自己也能去首爾,過著吃炸雞喝啤酒的生活。不過,這幻想卻充滿了對韓國的誤解與一廂情愿。
對外來旅行者來說,韓國很美好,但韓國社會的殘酷只有韓國人自己知道。
2018年,韓國的青年失業率達到了10.5%,每10個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中,就有一個找不到工作。據韓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今年4月,韓國就業人口同比增加17.1萬人,與此同時,失業率創19年來新高,失業人口也創進行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值。
圖片來源:韓國統計局官網
年輕人們擠破頭才能找到一份糊口工作,老員工都害怕被職場新人擠掉了職位。這種對失業的恐懼,轉換成了工作的動力。
在OECD組織國里面,韓國工作強度第三名,每人一年要干2024小時,僅次于哥斯達黎加、墨西哥。為了應付這種工作強度,韓國的上班族們每周會喝12杯咖啡。
圖片來源:經合組織官網
OECD的統計顯示,韓國人平均一天睡7.7小時,為OECD國家中倒數第一。incruit的民意調查更夸張,白領一天只睡6個半小時,工人平均凌晨12:15睡覺,早上6:19醒來。
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韓國的自殺率一直居高不下,據韓聯社報道,2017年韓國自殺率為每10萬人24.3例,男性自殺率為34.9例,高達女性的2.5倍,自殺死亡男性占總數的71.6%。自殺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10到30歲人群的自殺動機主要是精神困擾,31到50歲主要是經濟困難,51到60歲是精神困擾,61歲以上是身體原因。
以2016年數據比較,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韓國的自殺率(25.8例)僅次于立陶宛(26.7例)。青少年自殺率(7.6例)排名第11,65歲以上老人自殺率(58.6例)居首,遠高于經合組織平均水平(18.8例)。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新華社、環球時報、韓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