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每經專訪人保股權總裁張令佳:險資是天然的價值投資者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17 23:15:07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易啟江    

          隨著我國保險行業的迅猛發展,保險資金保值增值的需要日益突出;拓寬保險資金投資領域、提高保險資金運用效率已成為金融市場的一項重要課題。

          保險公司作為私募股權基金的機構投資者之一,具有長期、穩定的獨特優勢,私募股權基金的期限較長,二者被市場看作是極為匹配的一對。尤其是在監管層簡化保險機構發起設立的股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的審批流程之后,險資對于私募股權這塊的投資更為活躍。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的2018-2019保險資產管理業調研成果顯示,32%的保險公司已投資私募股權基金(不含保險系私募股權基金),合計占總投資資產的1.5%,23%的保險公司已投資保險系私募股權基金,合計占總投資資產的0.4%。截至2018年末,保險公司已與20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開展合作。

          在此背景下,《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也采訪到了人保資本股權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張令佳,其對險資投資私募股權的邏輯、投資現狀、未來趨勢等問題給出了解答。

          險資看重穩定的回報

          NBD:市場上的人都說險資的長期性特質和私募股權基金很匹配,您怎么看?您認為險資私募和社會私募的區別是什么?

          張令佳:市場都會覺得險資是特別有耐心的資本,是長期的資本,其實這里邊是有一個前提的,這個前提是有長期穩定的當期回報。比如,如果這個標的能夠持續創造穩定的自由現金流,在每年有回報的情況下,險資的耐心可以接近于無限,因為這樣的資產其實非常難找,險資也愿意長期持有。

          險資私募和社會私募的區別不僅僅是指險資私募的資金來源于保險機構,在管理人的資格審批上也存在不同,險資私募還要去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備案的,因此,險資私募是一個專有名詞。目前為止,市場上僅有16塊險資私募牌照。

          其次,險資私募在財務回報之外,同時也會考慮投資標的對保險主業的戰略協同。以人保為例,人保去年剛剛成立了30億的健康養老基金,主要投資方向也是跟醫療、健康、養老有關的領域,目前就運作了兩個項目,一個醫療服務項目,一個智能無人洗車項目,都跟保險主業有協同。從這個角度來看,險資看重收益,但也希望它的投資收益能夠促進主業的發展,越是大公司越看重這方面。

          此外,險資私募不能簡單拿規模來定義。相對于社會私募持續的募資壓力和隨著經濟波動而劇烈起伏的募資難度,險資私募有相對更為穩定的資金來源,主要看投資項目的質量和集團的戰略。所以,至少對大保險公司來講,現在的基金規模,可能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NBD:險資私募怎么看待收益率這件事?行業內會有排名嗎?

          張令佳:其實收益排名,現在主要指的還是證券類的私募基金。那些所謂陽光私募,排名大家都能看得見,它是進入公開市場的,所以它的排名和收益率基本上是不可隱藏的,但像股權類的私募基金,它的收益率是個特別難衡量的事情,因為信息不透明,通常只有這個基金的投資者才知道這一支基金的回報到底好不好,所以股權類的私募,很難進行收益率的排名。但是好在有一點是,私募股權投資者,尤其是險資私募面對的是穩定的LP,這個東西行業叫冷暖自知,也就是說如果是收益不好,哪怕是一個集團的,也不會多給錢的,因為集團有他的收益要求,大家各自有責任。所以說對于險資私募而言,它其實可能要比一般的社會私募,更謹慎地對待它的回報和LP。

          價值投資已成為行業大趨勢

          NBD:我們注意到,險資投資私募并不是從今年才開始的,早在2015就允許險資投資私募,但是今年以來提得確實比較多,您認為險資私募股權重新變熱的原因是什么?

          張令佳:這是好幾個因素疊加的結果。第一,我認為是整個中國投資人的股權投資能力越來越強,投資的廣度、深度都在提高,因此從投資能力上講,可以承接更多資金;第二,市場上能夠穩定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是越來越少的。所以客觀來講,現在是市場逼著保險資金去尋找新的資產。

          NBD:您怎么看待現在的保險私募,保險私募在險資里面會承擔什么樣的角色和地位?

          張令佳:險資是天然的價值投資者,偏好能夠持續穩定產生自由現金流的資產,偏好確定性,不喜歡事件驅動型的投資,不喜歡做危險動作。險資成為價值投資者是一種必然,這是由保險資金的期限長、負債經營、追求確定性決定的,我們需要的是長期的,不一定非得很高但是卻要穩定的收益。所以險資私募應該成為整個私募股權投資里面的定海神針或者壓艙石,成為價值的發現者、投資者、持有者。巴菲特能成為價值投資代表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資金的險資特性;同時,險資特性決定了它能夠真正貫徹價值投資的理念。

          NBD:這是不是說險資私募的DNA決定它必須追求穩定?

          張令佳:對。險資私募不向往暴利,但是向往穩定的自由現金流,這個其實就叫價值投資者。

          現在整個投資界都是這種趨勢,資金在往價值投資者的角色轉變。整個金融界,很難再有像保險資金這樣大量的、穩定的、長期的、邏輯還完美的資金。

          NBD:雖然監管在倡導價值投資,但也會對險資做出一些約束,您怎么看待監管和從業機構之間的博弈?

          張令佳:被管理者永遠都是希望管理越寬松越好,但這只是一個單方的期待。實際上,監管和從業機構是互動的,行業成長得好,穩健、風險少,監管也就會越放心,如果從業機構很作妖,監管肯定也會很緊張,自然就越管越緊,確實也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

          但從理論上來講,永遠是監管越寬松,從業機構的投資能力越容易得到成長。當然,這還有價值導向的問題:一方面就是行業監管要提升價值導向,另外一方面行業也要做好價值導向的宣傳。在價值導向的引導下,由機構決定具體的投資策略和資產的配置及挑選,讓機構自己行使決定權,畢竟他們要做到對自己的投資收益率負責。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曉慶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看 | 偷自拍亚洲综合在线 | 日本三级韩国三级网站乱 | 亚洲字幕一区二区精品 | 性色AV一区二区三 | 婷婷在线分类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