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30 22:52:13
每經記者|葉曉丹 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湯輝
11月30日,德國“隱形冠軍之父”赫爾曼·西蒙在2019中德高端制造峰會上表示,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商業成功并不僅僅依賴于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力量更是功不可沒。
當前,我國正在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發展,“德國制造”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成為了享譽全球的國家品牌,而當我們談論德國制造時,不得不提的是德國的“隱形冠軍”企業。
赫爾曼·西蒙教授介紹中德“隱形冠軍”企業的區別
事實上,“德國制造”這一國家品牌的塑造并非一蹴而就,1876年5月,在美國費城舉行的第六屆世界博覽會上,被譽為“機構動力學之父”的德國機械工程學家Franz Reuleaux也不得不承認德國產品質量粗陋,并批評德國工業界當時的生產原則——價格低廉和假冒偽劣。
《德國制造——一個國家品牌如何跑贏時間》一書中提及了這一事件并表示,自此之后,德國產品的質量開始逐漸提升,隨著工業革命不斷深入,到19世紀末期,“德國制造”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已從“便宜和劣質”慢慢蛻變成“更便宜與更好”。而構建“德國制造”品牌的,除了一些知名大企業外,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是大多數中小企業。
隨著德國制造在全球聲譽的提高,德國制造業企業出口不斷增加,赫爾曼·西蒙教授此前對以出口為主的中型企業做了大量研究,并撰寫了《隱形冠軍》一書。而在11月30日的峰會上,赫爾曼·西蒙教授亦重提制造業“隱形冠軍”企業的力量。
赫爾曼·西蒙教授表示,德國大概三分之二的出口是由中型企業貢獻的,而所謂隱形冠軍,又具備了哪些素質?
在2015年,《德國制造》一書的作者采訪赫爾曼·西蒙教授時,他提到了遠大的目標、專注以及全球化三點。企業有遠大的目標才有強大的動力促使公司不斷發展,專注是可以提升業務的核心競爭力,精耕細作,但專注的同時也意味著市場的縮窄,這時需要全球化來擴大企業的市場。
而此次,赫爾曼·西蒙教授在重申上述三點內容之外還強調了“隱形冠軍”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創新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數字經濟時代,創新是需要花錢的,反映在公司財務上,不難發現“隱形冠軍”企業對于創新技術研發的投入比一般公司更高。
對比中德“隱形冠軍”企業之間的差異,赫爾曼·西蒙教授認為,在增長速度上,中國隱形冠軍企業增速高,而在全球擴張方面,德國隱形冠軍的行動力更強,在全球品牌形象上,目前德國更具備優勢,而在IPO方面,德國企業不太有意愿進行IPO,但是中國的企業更愿意在發展早期就進行IPO,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此外,在研發層面,中國研發人員的數量占比相對更多,研發的投入也非常巨大,赫爾曼·西蒙教授認為未來中國是德國非常強勁的競爭對手。不過也得益于全球化,中德企業之間可以深挖價值鏈,在全球化過程中合理分工,互相補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