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21 15:13:05
15個新一線城市中,三大行業藍領的平均復工進度,也已接近半數,達到47%。其中,成都以60%拔得頭籌,青島、昆明分別以52%和51%的復工水平,位列二三位。
每經記者|黃名揚 每經編輯|楊歡
2月17日以來,各地逐漸加快復工節奏。
目前,各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已經達到較高水平。雖然如此,但交通不暢,人流物流受阻等問題仍一定程度存在;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商戶的全面復工,則相對受到更大影響。
據了解,近3億農民工返城就業時間延遲,全國范圍內,藍領復工情況整體如何?2月21日,BOSS直聘與城市服務業招聘平臺店長直聘聯合發布《2020春節后藍領復工進度觀察》(以下簡稱《報告》)。
該《報告》以藍領就業最為集中的生活服務、供應鏈/物流,以及生產制造三大行業作為典型樣本,觀察復工進度,重點反映中小微企業的復工基本面。結果顯示,截至2月19日,全國三大行業藍領復工進度,已恢復到正常年份同期的56%,藍領招工需求亦逐步回升。
省份方面,用工大省廣東、江蘇、浙江和福建,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普遍已超過80%,甚至接近全面復工;節后近三周以來,這4個東南沿海省份的藍領用工需求,比例占到全國的三成左右,達到31%。
15個新一線城市中,三大行業藍領的平均復工進度,也已接近半數,達到47%。其中,成都以60%拔得頭籌,青島、昆明分別以52%和51%的復工水平,位列二三位。
節后藍領平均招聘薪資達7108元
整體來看,藍領人群集中返城復工時間,較白領通常延后一到兩周;三大行業的復工進度,也存在較明顯的差異。
具體而言,供應鏈/物流業始終發揮著極為重要的物資運送和居民生活保障作用,目前的復工進度已達到同期水平的63%,新增需求同比基本持平;生產制造業在規上企業復工的帶動下,進度為58%左右;生活服務業的復工進度,則剛剛過半,為51%。
2月10日之后,藍領招聘需求開始復蘇。其中,招工需求恢復最快的是生產制造業,節后第二周環比增幅已達到65%;其次是供應鏈/物流業,需求環比增幅接近半數,為47%;服務業需求同樣恢復最慢,環比增幅僅在三分之一左右(33%)。
受勞動力供給不足影響,《報告》顯示,三大行業藍領節后平均招聘月薪,增幅明顯。平均達到7108元,較2019年四季度增長16.8%。隨著生產秩序逐漸恢復,預計藍領薪資水平還會出現持續調整。
成都藍領復工進度領跑新一線城市
除了行業的差別,各地區復工程度也差異較大。
省份方面,《報告》顯示截至2月19日,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藍領平均復工進度,為正常年份同期的62%,但進度不一。其中,安徽、山西、甘肅、吉林、遼寧、廣西和江西,三大行業藍領復工進度,均已達到同期水平的75%以上。
廣東、江蘇、浙江和福建都是用工大省,各地已率先實施了點對點專列專車接送農民工返城,取消復工前置審批,幫助企業補充防疫物資等措施,保障復工復產。
這些省份的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普遍已超過80%,甚至接近全面復工;節后近三周以來,這4個東南沿海省份的藍領用工需求,比例占到全國的三成左右,達到31%。
不過,由于城市群發展水平高,人口規模大,返城人流防控要求高等原因,4省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商戶,集中復工難度高。目前,三大行業藍領復工水平,均在60%上下,但步伐在迅速加快。
數據顯示,截至2月19日,北上廣深的三大行業藍領平均復工進度為正常年份同期的52%,北京最高,為59%;上海其次,為57%;廣州(48%)和深圳(44%)藍領復工進度略低一些。
城市層面,15個新一線城市,三大行業藍領的平均復工進度則為47%。其中,成都以60%拔得頭籌,青島、昆明分別以52%和51%的復工水平,位列二三位。
用工大省廣東,包括深圳、佛山、中山、江門等在內,多座城市已陸續給企業復工“松綁”,廢除超出防疫必要和不切實際的復工條件與要求。
西部城市中,成都也積極調整防控措施,企業復工無需審批。2月19日,成都市發布《關于調整部分已發布指揮部通告有關內容的通知》,包括原暫停的省際客運班線和包車,將有序恢復和企業復工,不再需行業主管部門審批等內容。
同時據《每日經濟新聞》了解,作為首位度排名靠前的省會城市,成都還積極動身,從2月14日起,已啟動成都返蓉復崗務工人員運輸保障工作。
據悉,當地多部門提前對重點建設工程、生產企業和服務行業員工返蓉的出行需求進行摸排,同時對接協調南充、遂寧、資陽、德陽等省內其他地市州,攜手幫助務工人員復工出行。
從2月14日,成都返蓉復崗務工人員運輸保障工作啟動,到2月17日共4天時間里,通過成都市班線運輸組織方式,返蓉人員已達21348人,日均在5000余人左右。
實際上,春節后第一周,智聯招聘發布的《春季求職競爭周報(2.3-2.7)》就顯示,成都在全國求職競爭最激烈的城市中,一度位居全國第二。僅次于北京,高于上海和深圳。而在智聯招聘節后第二周的《周報》中,成都的競爭熱度仍高居全國第三,第一第二位分別為北京和沈陽。
生活服務業復工相對緩慢
值得注意的是,為城鎮居民提供了極大便利的生活服務業,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復蘇節奏相對緩慢。
整體來看,節后第二周,規模在500-10000人的大中型企業,招聘需求升溫顯著,環比增幅近6成,達到59%;萬人以上的超大型企業,需求環比增幅微弱,高企的人力和運營成本影響仍然明顯。
店長直聘進一步針對全平臺生活服務業用戶,開展了《疫情影響及應對措施調研》。結果顯示,目前68.0%的生活服務業企業,目前仍處于暫停營業狀態,僅有12.8%的企業,能夠線上線下同時有限運營。暫停營業的店面中,最為集中的便是中小型餐飲和零售類企業。
受影響最大的,是餐飲業。《報告》顯示,節后第二周,餐飲業招聘需求環比增幅僅為25%,低于行業均值。大量餐飲企業正在通過外賣、團餐等方式開展自救。
酒店業的恢復,較其他業態要相對樂觀。同時《報告》指出,美容美發與婚慶行業的新增需求雖然不大,但存量需求沒有顯著收縮,正在蓄力等待疫情過后的消費反彈。
一個有趣的觀察是,節后第二周,生活服務業中攝影/攝像崗位,需求“暴漲”,環比增幅高達411%,其主要工作職責,是旅拍和線上內容制作。《報告》顯示,相關需求,絕大部分來自100人以下的小微旅游企業。
而對旅游業而言,距離真正復蘇,則還有一段時間。目前,從業者正在積極尋求變通,通過“云游覽”、線上售賣和增加內容社區產品等方式,先實現自救,為疫情過后的旺季反彈做準備。
大型生產制造企業招工需求強勁復蘇
整體而言,目前,各地正在主抓交通運輸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序復工。
據報道,在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的核心區域——成都高新區,富士康、京東方、華為、英特爾等129家電子信息規上工業企業中,到2月17日復工率也已高達92%。
而作為“世界工廠”,在制造業重鎮東莞,此前聚集了大量產業工人。2018年,東莞常住人口為834萬人,而其中外來流動人口,高達453.45萬人。2月10日,廣東假期延長的截止日。根據百度地圖發布的遷徙數據,當天,東莞在全國熱門遷入地中高居榜首,占全國遷入人口總量高達5.21%。
之后,東莞從未跌出前三的位置。至今已有6天,東莞位居全國遷入人口量最多的城市。而實際上,從2月12日到19日的8天時間里,廣深莞三座廣東城市,人口遷入量也始終穩居全國前三。
2月20日,東莞更出臺文件,“真金白銀”鼓勵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協助東莞市企業,解決疫情期間用工短缺問題。為東莞企業推薦就業,每家機構最高可獲30萬元獎勵。
在“搶人”復工的熱潮中,《報告》顯示節后兩周,全國生產制造業平均招聘薪資為6388元,與2019年四季度基本持平。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對不同規模的制造業,影響差異性仍然顯著。節后第二周,千人以上規模的大型企業,需求環比增幅高達八成以上,為81.6%。相比之下,20人以下小微企業,需求僅環比增長37.5%,且面臨資金周轉不暢、訂單積壓和工人返城受阻等困難。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