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30 12:03:36
每經編輯|師安鵬
石油行業凜冬又至。
這個“冬天”,對資源稟賦先天不足的長慶油田來說,尤為嚴酷。
面對近期油價創近年來最低水平,長慶油田迅速應對,強化效益理念,圍繞油氣勘探開發主業需求,推進生產經營一體化。
按照“有保有壓”的原則,今年在投資總量控制的前提下,長慶油田將支持勘探開發、重點工程、安全環保、民生保障等重點項目建設;非主營業務、低效益投資將全面壓縮,將有限的資金盤活用好,讓每一分錢產生最大效益。
如何“讓每一分錢產生最大效益”,正是長慶油田降本增效的秘訣所在。而這些,則反映在一系列數字之上。
不久前,長慶油田在國內陸上最大水平井平臺上部署了20口水平井,3口定向井。這23口井投產后,預計每年的產量達到15萬噸,相當于500口常規定向井的一年的產油量。
這種“一級布站、井站共建、多站合建、橇裝建設”效益開發模式,已成為具有長慶特色的控投降本新模式。
“磨刀石上鬧革命”的長慶油田,在2018年控降36億元的基礎上,去年控投降本32億元,油氣運行成本已連續五年硬下降。
在此基礎上,長慶油田今年明確了25億元的降本增效目標,從“優化“和”壓減“兩個層面著手。
面對數年不遇的超低油價的沖擊,步入“二次加快發展”快車道的長慶油田,從產建目標、設計方案、隊伍組織、措施項目、科研項目、現場試驗6個方面入手,優中選優,力求找到速度和效益的平衡點。
在投資、單項工程費用、非生產性支出、材料費、業務外包費、對外協作費、運行成本等“七個壓減”方面,長慶油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持續推進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工程。
從前期設計到中期勘探、再到后期開發管理,長慶油田擰緊每個環節的“成本閥”。采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建立效益梯隊對標挖潛,千方百計壓縮一切可以壓縮的開支,讓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效益。
在“三低”油氣藏上建成國內產量最高的油氣田,長慶油田的傳家寶就是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連續五年油氣運行成本實現硬下降。
長慶油田今年的新建產能突出效益為先,大力壓減低效項目,杜絕無效項目,達不到最低內部收益率標準的項目一律暫停。
上述舉措,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效益排隊,多輪次優選產建項目,不撒‘胡椒面’“,是較為貼切的。
例如勘探方面,長慶油田2020年突出精細勘探、精準勘探和效益勘探,勘探開發一體化。通過勘探開發一體化的實施,有效縮短勘探評價周期,使新發現的油氣儲量能夠迅速變成生產能力,全面提升勘探開發整體效益。
儲層改造設計上,從綜合評價中優選試油氣層,優化儲層改造層數,對顯示差的地質層減少試油氣及壓裂費用。
勘探事業部總會計師王甲勇的說法值得參考。“今年將優化項目運行,細化具體方案,計劃從鉆前工程,施工設備搬遷,鉆井設計、儲層改造方案優化等方面,減少價格體系外工作量和費用。”
2020年,長慶油田優化設計部署的同時,力爭將油氣發現成本保持在1美元/桶以下。
42萬立方米:綠色清潔生產節水顯著
長慶油田注重鉆采工程方案的源頭設計,對降本增效的源頭關口把關甚嚴,并且極力降低油田系統性浪費。
以問題、目標和需求為導向,研究解決鉆井工程中存在的施工隊伍技術能力不平衡,地質條件與工程設計融合不充分等,與公司一體化提速不匹配的矛盾。
在地面工程建設模式方面,推進標準化施工管理,推廣“標準化設計+一體化集成裝置+井站合建”的建設模式,減少設計周期45%,減少建設周期40%。
對于各界均頗為重視的安全環保,長慶油田的風險防控水平持續提升。深入推進QHSE管理體系有效融合,隱患查處問責嚴查。并且大力推進綠色清潔生產,建立質量管理長效機制。
如此以來,效果顯而易見,每年實現節能4.4萬噸標準煤,節水42萬立方米,確保了質量安全環保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文/袁琳 張永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