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03 17:39:53
隨著《關于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在6月1日出臺,被限制的區域性股權市場投資或被重新激活。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肖芮冬
近日,央行聯合銀保監會等八部委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強調推進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試點,推動市場交易制度、融資產品、公司治理規定的出臺。投資界普遍認為,此舉亦為限制多年的區域性股權市場將在S基金交易層面給予“松綁”。
有分析指出,這將有望推動S基金交易所的正式落地,發揮股權流通和定價監管功能。目前,二手份額定價為市場交易的最大短板,一些定價偏高卻無實際操作空間的股權項目,往往在尾盤出讓環節退出艱難。
近日,股權投資界發生了一件大事。隨著《關于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6月1日出臺,被限制的區域性股權市場投資或被重新激活。
具體來看,監管部門提出推進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試點,選擇具備條件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推動修改區域性股權市場交易制度、融資產品、公司治理有關政策規定。加強與征信、稅務、市場監管、地方信用平臺等對接,鼓勵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等參與,推動商業銀行提供相關金融服務。
而在此前,區域性股權市場則是一直面臨清理和整頓的周期,特別是在有關該領域投資“私募性”和“無序性”風險把控方面。2011年的政策是將之視為“清理整頓的打非對象”、“金融風險策源地”的歷史烙印,限制區域性股權市場發展的“政策規定”仍未能清除。
據了解,受此前政策影響,區域性股權市場的交易制度受限,體現在股權交易中有明顯的障礙。比如融資產品單一、產品持有人數量嚴加限制,特別是在公司治理層面,不允許為有限責任公司提供融資服務。
這意味著,根據以往的限制性條款,將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為地方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措施綜合運用平臺困難重重。有分析認為,對于股權轉讓特別是二手基金份額轉讓的活躍程度構成了牽制。
據母基金研究中心援引消息人士掌握的情況,此前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國投)此前已經做好了建立北京私募股權基金交易中心的一系列相關準備,但卻未能通過審批,其欲建立私募股權基金及相關資產的二級交易服務平臺相關事宜一直被擱置。
在當時,監管認為S基金交易屬于私募類業務,而私募性質的交易不能建立公開的交易場所。同樣,廣東地區也有很多S基金交易所的籌備事項,也沒能獲得監管批準。
若《意見》中疏通區域股權交易的政策壁壘能夠打破,業內的共識是基本看好S基金未來的發展,政策有助于推動專業投資機構以及中介機構平臺參與定價能力及功能上的完善。
淳石資本董事長姚偉示曾公開表示,專業中介機構的參與能使S基金份額定價更為合理。他指出,基金份額轉讓方和基金管理者三方之間,設計相對激勵和約束的機制可以更好地找到平衡點。
業內的關切突出反映了市場中對于目前S基金交易的困境,尤其是在《意見》松綁之后,有關份額轉讓定價權的飄移依然是困擾整個市場對二手份額轉讓的掣肘。
突出表現在基金份額轉讓時,折扣不被受讓人滿意的情況普遍存在。以上述投資人過往經驗看,對已經完成投資并進入退出期不久的基金份額,基金賬面已有較高浮盈。此時的基金管理人和出讓人都希望高價出售,但對于份額受讓人則希望有較大的基金折扣,分歧不期而遇。
根據較好的處置方式,未持繳的份額在出讓人和管理人協商下進行平價轉讓。作為出讓方,基金管理人解決了問題,受讓方則平價獲得了期許份額;但實務中卻有一些臨近退出期的基金份額,尤其是政府或機構類型LP則有強烈的退出需求,但因為基金份額要價太高、所屬項目缺乏想象空間,導致尾盤S基金的受讓進展十分緩慢。
目前,我國股權投資市場整體處于流動性欠佳的背景,“募資難”導致的VC/PE投資泡沫開始破碎,很多LP退出需求強烈。元禾辰坤主管合伙人徐清曾透露,目前中國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中,尚未退出的存量資產達到8萬億。
可見,定價公允缺失制約S基金的募、投、管、退,而為扭轉這一困局,業內呼吁成立專門的S基金交易所,發揮股權流通和定價監管功能。
《意見》出臺之后,前述海國投欲投建北京私募股權基金交易中心計劃流產的制度性障礙或被掃清。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新實施的《證券法》就對區域性股權市場予以“為非公開發行證券的發行、轉讓提供場所和設施”的正名,亦開啟S基金交易所落地的序章,此次《意見》出臺有望進一步明確具體政策性導向。
根據母基金研究中心的分析,“推動修改區域性股權市場交易制度、融資產品、公司治理有關政策規定”,意味著對區域性股權市場的“松綁”,且明確提出選擇具備條件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未來S基金交易所的建立或將變得有可能。
盡管國內各大投資機構對于S基金交易甚囂塵上,但總體來看,交易規模不大,單筆基本在千萬級左右,難言具備攪動市場的實力。盡管前不久昆仲資本和君聯資本分別祭出15億人民幣、3.5億美元的S基金交易,但均涉及境外投資機構接盤,亦與成熟的S基金交易體制不無關系。
反觀目前國內的主流參與方式,無論買方、賣方、FA還是律師團,盡管參與各方背景多元,但大多散兵游勇,未能形成統一的交易范式。特別是在交易所功能方面涵蓋的定價監管、交易協調促進等方面不足。
未來,國內二手份額交易市場仍有十足的增長空間,而S基金這一在國內極小眾的概念,未來可能出現數十倍的爆發式增長。隨著區域性股權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制度性配套,S基金發生指數式增長的時機或許就在不遠的將來。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