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03 10:13:17
王柏華認為,這一次新冠疫情也在某種程度上也起到“反推”的作用。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習慣,加快人們進入數字社會和數字智慧時代的進程。
每經記者|曾劍 每經編輯|梁梟
近段時間,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成為國家重點投入的發展領域。站在新基建的風口,產業鏈有哪些發展機遇?
在9月2日舉行的浪潮“智驅新時代——2020云數智中國行”成都站活動上,浪潮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浪潮)執行總裁王柏華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社會發展的互相融合,一定會為經濟的發展提供無限可能性,也一定會產生新的模式、新的業態。王柏華表示,以浪潮的親身體會來看,云主機擴容、數字政府建設等將是數字經濟時代建設的主題。
浪潮執行總裁王柏華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曾劍 攝
在智慧時代,計算力就是生產力,智慧計算改造和升級了生產力量。王柏華表示,智慧計算將勞動者由人變為人+人工智能;將數據變成一種新的生產資料,并生生不息;將信息設備變成生產工具,生產力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放。
王柏華認為,智慧計算需要更加智慧的連接和更加智慧的應用,可以用“智算、智聯、智用”來概括。
具體來看,智算就是指智算中心,包含服務器、大數據計算、人工智能,并優化組合在一起。智聯的核心是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則是要打通所有數據,由此產生工業大數據。王柏華認為,工業互聯網作為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已經成為業界共識,積極推動5G融入千行百業、促使數據由資源轉變為生產資料也是大勢所趨。
智用方面,王柏華認為,數字化轉型下,打造智慧政府、智慧企業以及提供諸如愛城市網等智慧服務方向日漸清晰。“比如浪潮的數據湖,便實現了政府數據、物聯網數據等的聚合。”王柏華表示。“在新基建浪潮下,包括浪潮等智慧企業需要大力發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聯合合作伙伴深化向‘云+數+AI’新型互聯網企業轉型,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數字底座。”
王柏華認為,這一次新冠疫情給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很多困難,但也在某種程度上也起到“反推”的作用。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習慣,加快人們進入數字社會和數字智慧時代的進程。
王柏華舉了一些案例來說明。他認為,疫情期間線上辦公、在線教育等需求全面爆發,這也導致浪潮云端的計算力快速增長。騰訊便要求浪潮提供云主機擴容增長1.5萬臺,8天投入100萬核CPU。春節期間,相關疫情防控部門曾給浪潮集團下了1500臺設備訂單。在疫情、人員放假等不利因素下,浪潮通過5G和工業互聯網把智能工廠全面連接起來,僅用5天時間便實現了產品的完全交付。“這說明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加深了千行百業的連接。”王柏華表示。
智慧城市和智慧企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兩大重要場景。數字經濟的發展既離不開政府公共服務的創新,也少不了廣大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那么,智慧時代背景下,企業又該如何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對此,浪潮國際(00596,HK)副總裁宮業科表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是要打造成為智慧企業,這一般需要走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企業內部以人財物為計費的ERP來建設信息化;第二個階段是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為核心進行業務模式創新;第三個階段是以AI為核心,進行大數據的深化運用。
“當前企業數字化轉型基本處在第二個階段,其中一個巨大趨勢是大型企業自己建云、建平臺,強調的是合作生態開放。”宮業科表示。其認為,從大的層面看,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撐平臺就是工業互聯網,核心是云數字對企業賦能。所以企業首先要上“云端”連接云,要連接設備、連接產品、連接系統、連接用戶,連接供應商,連接一切可以連接的資源和數據,并在大數據之上進行產品創新應用。
對于資金實力相對匱乏的中小企業而言,云端建設的資金、人力成本是其數字化轉型的一大阻礙。在四川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秦志光教授看來,中小型企業沒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服務器,建立自己的的服務中心,可以選擇用商業的資源來建設,從而加快實現自身的一些應用。
“針對不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云端平臺需要提供相應的產品。”宮業科認為,比如浪潮GS Cloud是為面向大型企業推出的一款基于云原生架構的產品;浪潮inSuite是面向中小企業推出的一款產品,產品強調的是合作生態開放;浪潮云會計則是面向小微企業提供的財稅金融服務平臺。
“云計算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主要內容,云計算在城市管理、企業經營、市民服務中相依相隨。只有豐富的場景才能拉動技術的更新,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同合作伙伴一起努力,以實踐助力數字經濟的發展。”浪潮副總裁姜振華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曾劍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