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09 22:23:15
本周三,A股大跌,創業板受天山生物等3只個股停牌影響,主板等其他板受美股隔夜暴跌影響。截至收盤,上證綜指跌1.86%至3254.63點。深主板、中小、創三綜指分別大跌3.22%、2.91%、4.71%。滬市主板稍強,原因是鋼鐵股強勢,再加上銀行、保險、“兩桶油”跌幅稍小。
創業板漲20%的個股仍有12家,但細看幾乎已沒有10元以下低價股。創業板股價最低的前100名中,只有兩家上漲,余皆下跌,且多數跌幅極大。
創業板低價股殺跌的導火索應該就是天山生物等停牌,該公司是主動申請停牌的,且是短短幾天內第二次停牌,信號意義不言而喻。
當創業板低價股狂瀉時,白馬藍籌也大多下跌,故股指一時難以支撐。繼周二顯著反彈后,海天味業周三再度殺跌,這就使得幾乎所有大消費板塊剛有所好轉的人氣進一步喪失。科技股原本算是另一股力量,可恰好隔夜美股科技股及納指慘跌,所以周三股指除受鋼鐵股支撐外,很難再找著其他板塊的支撐。
隔夜美股三大股指暴跌,道指與標普500跌2.5%左右,納指暴跌4.11%。人氣股特斯拉一天跌去21.06%,蘋果跌6.73%。
美股泡沫頗重,近期已有不少投行及經濟學家提示風險。不過,在美聯儲對通脹顯然已更加容忍的當下,美股泡沫到底以何種方式擠去還很難說,并不必然就會連續性調整。
由歷史經驗看,美股慘跌通常對應著“明確的利空事件”,無緣無故的慘跌較少發生。對于美股殺跌,投資者可能只需一般關注,暫時還沒有必要過度緊張,且得提防泡沫在真正破滅前還有再度撐大的可能。熊市不言底,牛市不言頂,趨勢應得到尊重,在趨勢并未在事實上逆轉之前,任何貌似合理的推測其實是不可靠的。
大盤雖然調了幾天,可整體上震蕩橫盤格局并未破壞,現在就妄稱“轉勢”為時尚早。周三外資雖為凈流出,但凈流出的量其實很小,或許有些積極性暗示。
我覺得創業板低價股惡炒退潮對大盤其實是利好信號,如果繼續惡炒下去反而很讓人恐怖,所以周三的殺跌看上去厲害,其實有些“健康”成分。另一潛在利好信號是近期已有零星幾只新股破發或接近破發,這也有助于緩解頗為沉重的新股抽資壓力。
操作方面,輕倉的投資者可趁股指調整布局,選股應重視三季度業績。品種方面,滯漲的金融、地產及高位已有所回落的大消費均可配置,前者相對適合更重視安全系統的投資者,后者適合追求更可觀收益的投資者。
在我看來,雖然滯漲的金融地產等嚴重落后品種有一定的上漲空間,一般也只是屬于“超跌修正”行情,未來很難獲取超額收益。弱總歸有弱的道理,沒有無緣無故的皮夾子可撿。
有機會帶來超額收益的品種可能仍在大消費、醫藥、科技板塊中,只是此類股即使有所下跌,也依然偏貴,選股時還得做足功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