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A股綠色周報|28家上市公司暴露環境風險,6.67億投資項目邁過環評關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9-13 18:51:30

          9月第1周(8月31日~9月6日),共有28家上市公司暴露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安徽省等區域,其中半數屬國資控制企業,市值超千億元的有5家。這些上市公司及其旗下公司共產生了7條處罰記錄、2起環境及安全事故。此外,21家上市公司旗下公司自動監測數據顯示超標,而6家上市公司8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通過,投資額合計6.67億元。

          每經記者|岳琦  宋可嘉    每經編輯|梁梟    

          想要讓股價長期“紅”起來,上市公司經營活動必須“綠”起來。不論是從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考慮,還是從公眾公司社會責任來講,上市公司都應該成為環境責任的倡導者。綠色應該成為A股上市公司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的象征。

          作為長期深耕上市公司領域的財經專業媒體,每日經濟新聞致力于推動資本市場及上市公司健康發展。2020年9月第一周,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特別推出“A股綠色周報”第一期,旨在借助專業環境數據庫、數據核查、智庫分析及傳播能力,讓A股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包括A股投資者在內的社會公眾應該看到,在公司治理、市場環境等因素之外,環境行政處罰、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項目環評審批、環境及安全事故等諸多環境風險信息,同樣會對上市公司中長期業績表現、品牌形象、綠色經營狀況有著深刻影響。

          基于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周篩選出一周內上市公司及其旗下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加以專業數據分析及深入解讀——圖文并茂、結構清晰的A股綠色周報由此產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9月第1周(8月31日~9月6日),共有28家上市公司暴露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安徽省等區域,其中半數屬國資控制企業,市值超千億元的有5家。這些上市公司及其旗下公司共產生了7條處罰記錄、2起環境及安全事故。此外,21家上市公司旗下公司自動監測數據顯示超標,而6家上市公司8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通過,投資額合計6.67億元。那么,登上9月第1周環境風險榜的上市公司具體有哪些風險?

          一周盤點:28家上市公司涉環境違法、數據超標

          今年上半年,A股3979家上市公司給出了一份總營收23.52萬億元、凈利潤1.85萬億元的成績單。在剛剛結束了中期業績發布的9月第一周(8月31日~9月6日),上市公司在生態環境方面的表現情況也新鮮出爐。

          總體來看,在9月第1周環境風險榜上,在超標、違法、事故等負面信息方面,共關聯到了28家上市公司,大多屬于化工、采掘、公用事業等傳統行業。涉及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超標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多,達到21家。另有7家上市公司旗下公司在9月第1周受到了環境行政處罰。此外,有2家上市公司旗下公司發生的安全事故被披露。分布區域來看,浙江省、安徽省分布排名前二,北京市、山東省、廣東省并列第三。

          在業績表現上,今年上半年,盡管遭遇了疫情沖擊,這28家上市公司中,除包括ST宜化在內的兩家上市公司虧損外,其余上市公司全部盈利。此外,包括晨鳴紙業、寧波建工、中國鐵建、大唐發電在內的16家上市公司還實現了凈利潤同比增長。

          在市值方面,28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市值在1000億元以上。除此之外,9月第1周上榜的上市公司市值多分布在100億元~500億元范圍內。

          在股價方面,因旗下公司受到環境行政處罰,以及市場多數板塊整體下跌,過半上榜上市公司同期股價呈現下跌狀態,股價跌幅排名前二均為醫藥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被處罰及超標企業所涉28家上市公司中,一半都屬國資控制企業,8家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地方國資委,6家公司屬于央企或央企旗下。

          環保處罰:涉及7家上市公司,A股造紙龍頭晨鳴紙業屢罰屢犯

          在環保處罰方面,8月31日~9月6日,共有7家公司被公布受到環保部門行政處罰,并都被采取了罰款的處罰措施。

          被環保處罰金額最高的是ST宜化旗下的普安縣宜鑫煤業有限公司,被罰48.89萬元。排名第二的是晨鳴紙業旗下公司江西晨鳴紙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江西晨鳴),被罰40.1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半時間以來,罰款金額排名第二的晨鳴紙業旗下公司江西晨鳴曾多次受到處罰。從2019年1月1日至今,江西晨鳴被南昌生態環境局公示的各類處罰已累計7次,累計處罰金額達到了210.6萬元。

          晨鳴紙業在2019年年報中披露了江西晨鳴被處罰的情況:2019年,南昌市生態環境局對江西晨鳴總共進行了四次行政處罰,共計罰款130.4萬元。而江西晨鳴按照整改通知書要求進行了整改,取得較好效果。不過,晨鳴紙業未沒有披露四次行政處罰具體罰款金額,也并未提及旗下另一家子公司黃岡晨鳴漿紙有限公司2019年被責令停產整治及罰款的情況。

          自動監測數據超標:涉及21家上市公司,淮北礦業一周超標2天

          得益于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技術發展,以及相關法規要求,大多數行業的重點排放企業已開始發布實時監測數據。目前,IPE蔚藍地圖數據庫已覆蓋了33028家企業的自動監測數據情況。

          自動監測數據可作為環境行政處罰等監管執法的依據。環境保護部辦公廳《關于自動在線監控數據應用于環境行政執法有關問題的復函》(環辦環監函〔2016〕1506號)中明確:“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控數據與其他有關證據共同構成證據鏈,可以應用于環境行政執法。”

          作為執法依據之一,自動監測數據情況反映著企業是否存在部分環境風險。而在9月第1周,在根據含氧量、溫度等信息排除或為停產狀況造成排放超標的異常值后,共有21家企業的自動監測數據顯示排放超標。

          其中,淮北礦業子公司臨渙焦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臨渙焦化)自動監測數據顯示,一周日均值超標2天,一周日均值超標累計次數達6次。

          一周日均值超標天數:統計期的一周時間內,取企業各指標實時在線數據計算日均值,當天存在有日均值超過對應排放標準的記存在一個超標天數,統計周期內有幾天存在日均值超標情況,記幾個超標天數。

          一周日均值超標累計次數:統計期的一周時間內,取企業各指標實時在線數據計算日均值,超過對應排放標準的,記一次日均值超標,所有監測點涉及指標的日均值超標次數累計為該企業“一周日均值超標累計次數”。

          記者注意到,臨渙焦化主要從事煤化工產品生產、銷售等業務。歷史數據顯示,臨渙焦化曾在2016年4月份因存在污染物排放濃度日均值數據超標問題并被處罰了10萬元。而在2019年,臨渙焦化也曾幾次出現過自動監測數據顯示超標的情況,對此,淮北市生態環境局在12369網絡舉報平臺回應稱,分別為臨渙焦化設施停運及故障檢修造成。

          項目環評:6家上市公司旗下項目邁過環評關,合計總投資6.67億

          項目環評即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是大多數項目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也是項目建設或投產后的環保依據。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投資建設新項目,環評審批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

          近日,生態環境部專門印發《環評與排污許可監管行動計劃(2021~2023年)》,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應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的突出問題,嚴厲打擊和遏制環評弄虛作假、粗制濫造等違法行為。

          在環評監管力度加碼背景下,9月第1周,A股上市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有14個項目進入受理公示及擬審批公示狀態,8個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的項目最終揭曉結果。

          8個項目中,豫能控股和寶鋼股份各有兩家子公司建設項目獲得環評批復,項目總投資在本期統計項目中也屬較高水平。其中,豫能控股旗下兩家子公司通過的建設項目均為分散式風電場項目,總投資金額共計約3.8億元。

          寶鋼股份旗下兩家公司所獲環評批復的建設項目則均為環保、排放改造項目。寶鋼股份在2020年半年報中披露,鋼渣處理環保改造項目環評獲得批復的武漢鋼鐵有限公司,曾于今年5月被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行政處罰41萬元,主要原因為2019年11月14日武漢鋼鐵有限公司0七電站1號、5-6號和7號鍋爐出口二氧化硫排放濃度超標。

          按照環評信息中披露的項目總投資額,6家上市公司的8個項目累計總投資約6.67億元。除豫能控股和寶鋼股份之外,還有江西銅業、寶萊特、國泰集團、紫金礦業四家上市公司旗下項目取得了環評批復,結果均為同意。這意味著這些投資項目將很快進入建設階段。

          環境及安全事故:涉及央企中國石化、中國中鐵,直接經濟損失過百萬

          9月第1周,還有兩起與上市公司相關的環境及安全事故被公布。其中一起環境事故發生于8月27日,涉事企業為中國石化子公司中國石化青島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據齊魯晚報報道,事故發生后,有不少已經熟睡的居民被半夜飄出的不明氣味熏醒。

          8月27日凌晨,青島市生態環境局李滄分局連發三條微博回應稱,氣味是青島石化公司廠區東南角處一處冷卻循環水塔,因存在柴油泄漏問題產生的異味被風機抽出,帶到空氣中,對下風向部分區域產生影響。而經企業核實,散逸的氣體對人體無害,不會產生燃爆或次生衍生災害。此外,李滄分局表示,經企業緊急處置,漏點已于零時二十分處理完畢。

          另一起事故則是生產安全事故。3月30日,西安翰邦工程機械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翰邦)一輛叉車在退場時側翻,造成了1名叉車駕駛員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05.92萬元。這起安全事故的調查報告于9月3日公布,事故涉及西安地鐵六號線一期軌道工程。

          記者注意到,中國中鐵子公司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為項目參與方之一,涉事企業西安翰邦則和中鐵一局西安地鐵六號線一期站后工程施工總承包軌道分部簽訂了《機械設備服務合同》。

          西安市應急管理局發布的事故調查報告顯示,中鐵一局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不到位,項目級安全教育培訓記錄未簽字;疏于施工現場管理,使用未經檢驗的叉車,叉車作業現場盯控人員鄧某某盯控不到位,未監督叉車離場,致使叉車開至非平坦硬實路面,未監督方某某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帶,技術交底不到位;簽訂機械設備租賃合同時,未嚴格審查西安翰邦公司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及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檔案,對此次事故的發生負有重要責任。

          (實習生楊煜對本文亦有貢獻,文中圖表制作工具:鏑數圖表)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想要讓股價長期“紅”起來,上市公司經營活動必須“綠”起來。不論是從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考慮,還是從公眾公司社會責任來講,上市公司都應該成為環境責任的倡導者。綠色應該成為A股上市公司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的象征。 作為長期深耕上市公司領域的財經專業媒體,每日經濟新聞致力于推動資本市場及上市公司健康發展。2020年9月第一周,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特別推出“A股綠色周報”第一期,旨在借助專業環境數據庫、數據核查、智庫分析及傳播能力,讓A股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包括A股投資者在內的社會公眾應該看到,在公司治理、市場環境等因素之外,環境行政處罰、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項目環評審批、環境及安全事故等諸多環境風險信息,同樣會對上市公司中長期業績表現、品牌形象、綠色經營狀況有著深刻影響。 基于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周篩選出一周內上市公司及其旗下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加以專業數據分析及深入解讀——圖文并茂、結構清晰的A股綠色周報由此產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9月第1周(8月31日~9月6日),共有28家上市公司暴露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安徽省等區域,其中半數屬國資控制企業,市值超千億元的有5家。這些上市公司及其旗下公司共產生了7條處罰記錄、2起環境及安全事故。此外,21家上市公司旗下公司自動監測數據顯示超標,而6家上市公司8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通過,投資額合計6.67億元。那么,登上9月第1周環境風險榜的上市公司具體有哪些風險? 一周盤點:28家上市公司涉環境違法、數據超標 今年上半年,A股3979家上市公司給出了一份總營收23.52萬億元、凈利潤1.85萬億元的成績單。在剛剛結束了中期業績發布的9月第一周(8月31日~9月6日),上市公司在生態環境方面的表現情況也新鮮出爐。 總體來看,在9月第1周環境風險榜上,在超標、違法、事故等負面信息方面,共關聯到了28家上市公司,大多屬于化工、采掘、公用事業等傳統行業。涉及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超標的上市公司數量較多,達到21家。另有7家上市公司旗下公司在9月第1周受到了環境行政處罰。此外,有2家上市公司旗下公司發生的安全事故被披露。分布區域來看,浙江省、安徽省分布排名前二,北京市、山東省、廣東省并列第三。 在業績表現上,今年上半年,盡管遭遇了疫情沖擊,這28家上市公司中,除包括ST宜化在內的兩家上市公司虧損外,其余上市公司全部盈利。此外,包括晨鳴紙業、寧波建工、中國鐵建、大唐發電在內的16家上市公司還實現了凈利潤同比增長。 在市值方面,28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市值在1000億元以上。除此之外,9月第1周上榜的上市公司市值多分布在100億元~500億元范圍內。 在股價方面,因旗下公司受到環境行政處罰,以及市場多數板塊整體下跌,過半上榜上市公司同期股價呈現下跌狀態,股價跌幅排名前二均為醫藥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被處罰及超標企業所涉28家上市公司中,一半都屬國資控制企業,8家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地方國資委,6家公司屬于央企或央企旗下。 環保處罰:涉及7家上市公司,A股造紙龍頭晨鳴紙業屢罰屢犯 在環保處罰方面,8月31日~9月6日,共有7家公司被公布受到環保部門行政處罰,并都被采取了罰款的處罰措施。 被環保處罰金額最高的是ST宜化旗下的普安縣宜鑫煤業有限公司,被罰48.89萬元。排名第二的是晨鳴紙業旗下公司江西晨鳴紙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江西晨鳴),被罰40.1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半時間以來,罰款金額排名第二的晨鳴紙業旗下公司江西晨鳴曾多次受到處罰。從2019年1月1日至今,江西晨鳴被南昌生態環境局公示的各類處罰已累計7次,累計處罰金額達到了210.6萬元。 晨鳴紙業在2019年年報中披露了江西晨鳴被處罰的情況:2019年,南昌市生態環境局對江西晨鳴總共進行了四次行政處罰,共計罰款130.4萬元。而江西晨鳴按照整改通知書要求進行了整改,取得較好效果。不過,晨鳴紙業未沒有披露四次行政處罰具體罰款金額,也并未提及旗下另一家子公司黃岡晨鳴漿紙有限公司2019年被責令停產整治及罰款的情況。 自動監測數據超標:涉及21家上市公司,淮北礦業一周超標2天 得益于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技術發展,以及相關法規要求,大多數行業的重點排放企業已開始發布實時監測數據。目前,IPE蔚藍地圖數據庫已覆蓋了33028家企業的自動監測數據情況。 自動監測數據可作為環境行政處罰等監管執法的依據。環境保護部辦公廳《關于自動在線監控數據應用于環境行政執法有關問題的復函》(環辦環監函〔2016〕1506號)中明確:“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控數據與其他有關證據共同構成證據鏈,可以應用于環境行政執法。” 作為執法依據之一,自動監測數據情況反映著企業是否存在部分環境風險。而在9月第1周,在根據含氧量、溫度等信息排除或為停產狀況造成排放超標的異常值后,共有21家企業的自動監測數據顯示排放超標。 其中,淮北礦業子公司臨渙焦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臨渙焦化)自動監測數據顯示,一周日均值超標2天,一周日均值超標累計次數達6次。 一周日均值超標天數:統計期的一周時間內,取企業各指標實時在線數據計算日均值,當天存在有日均值超過對應排放標準的記存在一個超標天數,統計周期內有幾天存在日均值超標情況,記幾個超標天數。 一周日均值超標累計次數:統計期的一周時間內,取企業各指標實時在線數據計算日均值,超過對應排放標準的,記一次日均值超標,所有監測點涉及指標的日均值超標次數累計為該企業“一周日均值超標累計次數”。 記者注意到,臨渙焦化主要從事煤化工產品生產、銷售等業務。歷史數據顯示,臨渙焦化曾在2016年4月份因存在污染物排放濃度日均值數據超標問題并被處罰了10萬元。而在2019年,臨渙焦化也曾幾次出現過自動監測數據顯示超標的情況,對此,淮北市生態環境局在12369網絡舉報平臺回應稱,分別為臨渙焦化設施停運及故障檢修造成。 項目環評:6家上市公司旗下項目邁過環評關,合計總投資6.67億 項目環評即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是大多數項目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也是項目建設或投產后的環保依據。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投資建設新項目,環評審批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 近日,生態環境部專門印發《環評與排污許可監管行動計劃(2021~2023年)》,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應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的突出問題,嚴厲打擊和遏制環評弄虛作假、粗制濫造等違法行為。 在環評監管力度加碼背景下,9月第1周,A股上市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有14個項目進入受理公示及擬審批公示狀態,8個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的項目最終揭曉結果。 8個項目中,豫能控股和寶鋼股份各有兩家子公司建設項目獲得環評批復,項目總投資在本期統計項目中也屬較高水平。其中,豫能控股旗下兩家子公司通過的建設項目均為分散式風電場項目,總投資金額共計約3.8億元。 寶鋼股份旗下兩家公司所獲環評批復的建設項目則均為環保、排放改造項目。寶鋼股份在2020年半年報中披露,鋼渣處理環保改造項目環評獲得批復的武漢鋼鐵有限公司,曾于今年5月被武漢市生態環境局行政處罰41萬元,主要原因為2019年11月14日武漢鋼鐵有限公司0七電站1號、5-6號和7號鍋爐出口二氧化硫排放濃度超標。 按照環評信息中披露的項目總投資額,6家上市公司的8個項目累計總投資約6.67億元。除豫能控股和寶鋼股份之外,還有江西銅業、寶萊特、國泰集團、紫金礦業四家上市公司旗下項目取得了環評批復,結果均為同意。這意味著這些投資項目將很快進入建設階段。 環境及安全事故:涉及央企中國石化、中國中鐵,直接經濟損失過百萬 9月第1周,還有兩起與上市公司相關的環境及安全事故被公布。其中一起環境事故發生于8月27日,涉事企業為中國石化子公司中國石化青島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據齊魯晚報報道,事故發生后,有不少已經熟睡的居民被半夜飄出的不明氣味熏醒。 8月27日凌晨,青島市生態環境局李滄分局連發三條微博回應稱,氣味是青島石化公司廠區東南角處一處冷卻循環水塔,因存在柴油泄漏問題產生的異味被風機抽出,帶到空氣中,對下風向部分區域產生影響。而經企業核實,散逸的氣體對人體無害,不會產生燃爆或次生衍生災害。此外,李滄分局表示,經企業緊急處置,漏點已于零時二十分處理完畢。 另一起事故則是生產安全事故。3月30日,西安翰邦工程機械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翰邦)一輛叉車在退場時側翻,造成了1名叉車駕駛員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05.92萬元。這起安全事故的調查報告于9月3日公布,事故涉及西安地鐵六號線一期軌道工程。 記者注意到,中國中鐵子公司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為項目參與方之一,涉事企業西安翰邦則和中鐵一局西安地鐵六號線一期站后工程施工總承包軌道分部簽訂了《機械設備服務合同》。 西安市應急管理局發布的事故調查報告顯示,中鐵一局施工現場安全管理不到位,項目級安全教育培訓記錄未簽字;疏于施工現場管理,使用未經檢驗的叉車,叉車作業現場盯控人員鄧某某盯控不到位,未監督叉車離場,致使叉車開至非平坦硬實路面,未監督方某某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帶,技術交底不到位;簽訂機械設備租賃合同時,未嚴格審查西安翰邦公司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及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檔案,對此次事故的發生負有重要責任。 (實習生楊煜對本文亦有貢獻,文中圖表制作工具:鏑數圖表)
          上市公司 環境污染 環境評價 事故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美女自拍一区 | 日韩字幕一中文在线综合 | 亚洲日韩五码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人欧美中文字幕 | 欧洲国产伦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色国产观看在线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