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商業觀察

          每經網首頁 > 商業觀察 > 正文

          影視陜軍再出發?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17 12:32:31

          每經實習記者|肖婷婷    每經編輯|畢華章

          數星星、看大片,熒幕一亮一息間,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

          幾天下來明顯感覺到,相較前些年,本次電影節對陜西地域文化元素進行挖掘的影視,比重增加不少。從《畫餅》、《半個月亮爬上來》的熱度上,可見一斑。

          其實影視和區域之間的聯動效應,正是影視的魅力之一。

          2019年大火的IP劇《長安十二時辰》算得上佼佼者。網劇才開播,同期飛往西安的機票搜索量峰值時段同比增幅就超過了200%。

          人追劇,資本也“追劇”。

          被帶火的區域城市,也早已經被資本瞄準,更多的例子可以在重慶身上看到。

          這座憑借魔幻8D地形,賽博朋克的后工業氣息而走紅的城市,成為《火鍋英雄》、《少年的你》、《沉默的真相》等一眾影視拍攝取景地。

          就影視陜軍來說,自帶深厚底蘊,又有國際級電影節平臺加持,在“內循環”機遇下,是否已做好準備?坐擁豐富影視題材、人才以及相關資本等“富礦”,陜西應如何盤活影視資源?

          “內循環”新機遇

          疫情后的首個“黃金周”,大西北國慶旅游熱度暴增475%,朋友圈里的落日揚沙、丹霞地貌等強勢霸屏。甘肅、寧夏、新疆三省份的十一黃金周旅游收入約196億元,收入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

          除旅游業外,在構建雙循環推動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背景下,各個產業都在謀求轉型升級,沉寂許久的影視產業也開始重煥生機。

          國慶檔《我和我的家鄉》上線16天,票房破23億。其中陜西元素濃濃的《回鄉之路》,戳中不少人的淚點。

          頗有些異曲同工的是,剛落幕的第七屆絲路電影節上,數部陜西影片也受到熱捧。

          其中,以西安這座古城作為元素抓手的影片就不下十部,包括《畫餅》、《老墻》、《大漢張騫》等。

          圖片來源〡每經實習記者 肖婷婷 攝

          8月份開機的陜味喜劇《畫餅》,將全程在西安進行拍攝,臘汁肉夾饃成了主要線索。文藝片《老墻》中,城墻下秦腔自樂班表演,剃頭師傅嫻熟獨特的手藝,成了導演馬詩漫記憶中關于“家”的符號。

          不少西安青年導演稱,希望有更多西安獨特元素展現在影片中。

          類似的訴求,恰是趕上了好時候。

          北京師范大學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一次沙龍講座提到,在2020年這一特殊時期,應更注重文化上的“內循環”和內部區域的創作特色,兼具歷史性和現實性,聚焦中國電影豐富多彩的創作局面。

          影視陜軍,似乎到了再度崛起的時候。 

          底氣怎樣?

          西安是中國電影崛起的一座重鎮。絲路電影節上,導演陸川這樣說道。

          的確,影視陜軍的底子厚,而且是多方面的。

          先來看人才。

          老西影時期,在廠長吳天明的提拔下,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黃建新等第五代導演,有了大量創新、開拓的機會,從而才有了《紅高粱》、《活著》、《霸王別姬》等傳世之作。

          預計在11月27日,由“老西影人”張藝謀執導的《一秒鐘》將搬上大熒幕,講述的就是70年代那段難忘的“膠片記憶”。

          還有眾多的陜西編劇、演員,蘆葦、張嘉益、閆妮、白冰、苗圃、郭濤……

          妥妥的影視富礦!

          人才梯隊也在跟進建立。在第七屆絲路電影節期間,陜西省青年電影制片廠掛牌成立,旨在為青年影像工作者提供上升通道。而西北首個高等院校電影專業學院——西安電影學院,也將“破殼”。

          圖片來源〡每日經濟新聞資料圖

          人才有了,再來看投資。

          如今西安的影視市場投資主要活躍著三股力量——陜文投、西影和曲江影視。

          西影曾有多輝煌,這里不必贅言。雖風采不似當年,但底子仍在。近期,由西影主投主控的奇幻愛情喜劇電影《再見汪先森》,又入圍了第36屆華沙國際電影節。

          陜文投是陜西省屬大型國企,總資產達到180億元。截至到6月底,其投資制作或聯合出品影視劇達60多部,出品的《推拿》曾斬獲金馬獎六項大獎。

          至于“曲江系”影視這兩年的資本之路,玩得也是風生水起。

          2017年大火劇《那年花開月正圓》,2019年火箭軍題材《號手就位》,出品方里都出現了“曲江系”影視資本的身影。

          而最近一部值得期待的陜派影視作品是《我待生活如初戀》(又名《裝臺》),改編自茅盾文學獎得主陳彥的小說《裝臺》。由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西安電影制片廠、曲江影視等聯合出品。值得一提的是,陳彥也是陜西人。

          這陣容,還是相當強的。

          如何盤活?

          陜西影視班底實力雄厚,這點是令人放心的。當機遇來臨時,更需著眼于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凸顯實力。

          尤其是中國電影票房的號召力結結實實擺在眼前,今年更是首次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之際,國內影視行業為之一振。

          對影視陜軍而言,西部電影題材,毫無疑問是拿手戲。

          陜西省影協主席、西北大學教授張阿利曾提到,西部電影對民族奇觀、民族風情,尤其是風俗的表達和重新發現,是有功勞的。

          西部題材之外,陜西影視還坐擁歷史文化、人才、資本、以及國際電影節等富礦,如何盤活?

          圖片來源〡西安絲路電影節官微

          粉巷君注意到,此前一些專家對“影視陜軍如何突圍”的討論,頗具啟發。

          譬如,影視題材的挖掘,要充分與當地文化調性相適配。遺憾的是,前幾年的熱播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以陜西女首富周瑩的一生來講述秦商,但這部劇并不是陜西影視公司主導開發和制作的,甚至連拍攝地都不是在陜西,而是在無錫影都。

          同時,打造龍頭企業,帶動影視產業集群發展。作為地方的文化產業,需要頂尖企業來領頭,從上至下串聯帶動產業群發展。

          以浙江影視為例,在電影、視頻端有阿里,電視劇有華策,影視城有橫店,由領軍企業帶動整個產業鏈,形成聚集效應,推動了整個浙江的影視產業繁榮發展。

          還有就是,借助“一帶一路”,發揮人才優勢,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影視策展人。

          誠然,相比國內一線影視力量,陜西的影視影響力還有差距。一部優質作品打造完成之后,還需要專業的策展人將“影視陜軍”推出陜西、推向國際。

          影視,是造夢的藝術。將夢想變為現實,雖然艱難,卻也欣然。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韩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一区二区在线 | 在线视频第一亚洲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 日韩免费看视频三区中文字幕 | 制服丝袜国产日韩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