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1-16 18:44:05
◎ESG投資本質是價值取向投資
◎中國ESG投資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每經記者|李玉雯 每經編輯|孫嘉夏
近年來,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理念受到持續關注,在全球投資界日益興盛。ESG投資價值幾何?目前中國市場ESG面臨怎樣的問題?未來發展可以有哪些側重點?
帶著這些問題,在1月14日舉行的2021CRO全球責任峰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德意志銀行董事總經理、財富管理部中國區總經理彭彥杰。在他看來,ESG投資本質是價值取向投資,中國ESG仍處于成長積累階段,信息披露及相關配套措施也還在完善中。在監管趨嚴和金融市場開放等多種因素推動下,未來中國ESG投資市場將加速發展,增長潛力巨大。
(圖片來源:商道縱橫供圖)
伴隨社會價值取向和經濟治理的歷史進程,責任投資所涵蓋的內容不斷演化。在彭彥杰看來,社會責任、環境保護、公司治理是責任投資理念的三大價值支柱,在此基本框架之上發展形成了ESG投資概念。其本質是價值取向投資,核心是將社會責任納入投資決策,以改善投資結構,優化風險管控,最終獲得長期收益。
“根據中國責任投資論壇的調查,約8成機構支持責任投資,雖然在實踐上還處于萌芽階段,但這個趨勢是令人振奮的”,彭彥杰表示,在公司治理及社會責任方面做得好的企業,利潤也相對穩定,且更能得到投資人的關注,社會責任與企業利潤二者之間是正相關的,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ESG實踐。
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市場、個人還是機構投資者,近些年對ESG投資的關注度都顯著上升。彭彥杰認為,中國ESG仍處于成長積累階段,信息披露及相關配套措施還在完善中,市場需進一步加強對ESG投資的認知。在此過程中,我們應持續完善本土化ESG信息披露指標和方法。例如,金融產品的底層資產是否對環境有害?發行商對社會有無負面影響?發行商或底層資產的機構公司,治理是否清晰?
基于此,配套的教育及知識普及工作需要以更有效的方式進行。例如,普及ESG可持續投資理念和方式,在更廣泛的群體中逐漸建立共識,推動從業者加速ESG升級。同時,學術界、研究中心或獨立機構應共同參與,通過發布ESG相關學術研究信息等方式,參與市場引導和監督。
“中國責任論壇有統計,2019年中國綠色信貸約為9.66萬億元,到2020年10月增長至11.55萬億元。ESG相關的公募基金從2019年的485.9億元增加至1209億元,幾乎是2.5倍的成長”,彭彥杰指出,中國ESG投資比境外起步時間晚,但相關公募基金、理財產品、ESG指數類產品的規模及數量年年上升,高速成長且發展空間巨大。
針對如何培育與推進中國ESG市場發展,彭彥杰認為,首先應加強和完善ESG數據庫,以排除法將不符合ESG理念的標的或發行人篩出;其次,要加快推進并完善ESG整體制度框架,完成企業ESG信息披露從自愿披露到強制披露的過渡,培育本土化ESG第三方評估體系和數據庫;最后,通過線上線下各種渠道加大ESG宣傳力度,市場的力量將讓未做好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參與者加速改革,推動中國成為全球領先的綠色大國。
“任重道遠,方興未艾,前景可期”,彭彥杰用這12個字來概括其對中國ESG投資市場的展望。
在他看來,ESG絕不是一種感性的情懷,它關乎理性投資,所以也談回報,這樣才可持續。換言之,在實現社會責任的同時也可兼顧潛在回報,兩者是并存的。
彭彥杰指出,底層資產、發行商符合ESG條件的產品,在極端事件發生時,抗風險能力會更好。“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熱情不斷提升,這些國際投資者熟知ESG投資理念,不含ESG元素會降低其投資金融產品的意愿。普華永道有調研顯示,超過75%的歐洲機構表示將在未來兩年停止投資非ESG產品,我想這是全球潮流,更是中國趨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