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2-22 00:07:38
每經編輯|王鑫
今日,滬深廣磁懸浮規劃登上熱搜!深圳至上海將只要2.5小時即可到達。
滬深廣磁懸浮要來了
據深圳特區報,日前,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公布了《廣東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年)(簡稱《規劃》)的初步成果,并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公眾咨詢。《規劃》圍繞“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全面構建安全、繁榮、和諧、美麗的高品質國土,提出未來15年內全省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總體格局和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廣東首次提出預留建設滬(深)廣高速磁懸浮通道。深圳到上海約1500公里,如時速以每小時600公里算,大約2.5小時就可以互通深滬兩市。深圳至北京約2200公里,如果乘坐京港澳高速磁懸浮,大約3.6小時可到達北京,比高鐵要節省超一半時間。
《規劃》中提出,到2035年,全省常住人口規模為1.3億人,城鎮化水平約80%,建設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等5個現代化都市圈。同時預留六大重要交通廊道,其中包括京港澳高速磁懸浮、滬(深)廣高速磁懸浮。這也是廣東首次明確提出兩大磁懸浮高速通道的構想。
消息一出,就沖上了微博熱搜!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去年已成功試跑
2019年,高速磁浮作為前沿關鍵科技被列入國家《交通強國建設綱要》。
交通運輸部2020年8月6日印發的《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發展智能高速動車組,開展時速600公里級高速磁懸浮、時速400公里級高速輪軌客運列車研制和試驗。
據青島日報去年報道,2020年6月21日,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承擔研制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上海同濟大學磁浮試驗線上成功試跑。這標志著我國高速磁浮研發取得重要新突破。
研發人員正在對樣車進行調試。(圖片來源:青島日報)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的研制,是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先進軌道交通”重點專項課題。自2016年7月項目啟動以來,歷經近四年的科技攻關,項目團隊突破高速磁浮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成功研制了試驗樣車,經過地面調試和靜態試驗,此次車輛進入線路動態運行試驗,首次試跑。
此次試跑成功為后續高速磁浮工程樣車的研制優化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據介紹,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樣車預計在2020年底下線,2021年,將形成高速磁浮全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在具備工程化能力之后,便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投入商業運行。
2019年以來,粵港澳、長三角、成渝、山東半島等多個大型城市群紛紛將高速磁浮交通方式納入到整體規劃。這意味著青島研制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或將在中國大力推進的城市群建設進程中較早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這些磁懸浮概念股又要飛?
去年12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國家鐵路局總工程師嚴賀祥表示,按照國家有關工作部署,國家鐵路局正組織開展《“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研究編制工作。在這一規劃中,關于磁懸浮的發展放了在第一位。即:推動鐵路科技創新發展。推動時速400公里級高速鐵路關鍵技術、600公里級高速磁懸浮系統技術儲備等重大科技研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據券商中國,從磁懸浮概念股來看,如下股票跟磁懸浮的相關性最高。
這其中,新筑股份2018年5月與中鐵二院簽署《內嵌式中低速磁懸浮軌道交通系統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內嵌式中低速磁浮交通系統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工作。當年6月5日,公司公告擬投資6.8億元在成都市新津縣天府新區建設一條4.5公里長內嵌式中低速磁浮綜合試驗線及相關配套附屬設施,設計最高時速200 km/h。
據國盛證券此前的報告,目前我國是全球各國中中低速磁懸浮線路最多,里程最長的國家。日本、德國雖然技術領先,但遲遲沒有得到產業的驗證。軌道建設以中國鐵建、中國中鐵為代表,在建成并運營長沙磁浮快線之后,中國鐵建為了加快磁懸浮建設,于2016年10月成立了全額出資的中鐵磁浮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整車方面,中國中車在磁懸浮列車上的技術優勢明顯,中國鐵建專門成立了中國鐵建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進入該領域。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綜合深圳特區報、青島日報、券商中國等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