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13 12:49:54
◎何寶宏表示,企業數字化轉型還是一個長期過程,至少需要20年~30年的時間,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效,不應該簡單用“成功”和“失敗”來定義。“如果在2年~3年內觀察一家企業,數字化轉型才剛開始,何言失敗,更應該說是為下一步的轉型積累了經驗。”
每經記者|劉玲 每經編輯|梁梟
過去的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使數字化站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隨著“新基建”提速以及數字化轉型進入到2.0時代,無論是產業變革,還是技術迭代,都在以驚人的速度向前演進。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云大所)所長何寶宏和副所長栗蔚,深入探討了我國不同行業的轉型現狀、當前面臨的難題以及如何破解困局等。
“數字化轉型是非常痛苦的過程。”何寶宏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轉型不是把新一代的數字化技術引入到企業就完了,而是在技術越來越深入之后,整個企業的組織架構、管理,人才結構和企業文化都要跟著調整,這是最難的。”
據工信部數據,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十三五”初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35.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6.2%,2020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7.8%。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占GDP的比重的確超過了三分之一,但是各個行業的數字化程度不太一樣。我們國家的服務業整體來說,高于傳統的制造業和農業,比如說金融服務業、通信服務業、還有物流等,他們的數字化占比非常高。”何寶宏說。
中國信通院云大所所長何寶宏 圖片來源:中國信通院供圖
新冠疫情后,幾乎所有企業都意識到了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據有關機構測算,數字化可使制造業企業成本降低17.6%、營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務業成本降低34.2%、營收增加33.6%;使零售業成本降低7.8%、營收增加33.3%。
雖然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可以實現降本增效,但是轉型并非易事。麥肯錫報告顯示,在精通數字技術的行業,如高科技、媒體和電信,轉型成功率不超過26%;而在石油、天然氣、汽車、基礎設施和制藥等較為傳統的行業中,數字化轉型更具挑戰性,成功率僅在4%至11%之間。
“數字化轉型是非常痛苦的過程。”在何寶宏看來,“轉型不是把新一代的數字化技術引入到企業就完了,而是在技術越來越深入之后,整個企業的組織架構、管理,人才結構和企業文化都要跟著調整,這是最難的。”
同時,何寶宏表示,企業數字化轉型還是一個長期過程,至少需要20年~30年的時間,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成效,不應該簡單用“成功”和“失敗”來定義。“如果在2年~3年內觀察一家企業,數字化轉型才剛開始,何言失敗,更應該說是為下一步的轉型積累了經驗。”
從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實施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都已經在運用新一代數字技術基礎設施,來打造自身的IT數字化能力。據中國信通院《云計算發展白皮書(2020年)》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已經應用云計算的企業占比達到66.1%。
何寶宏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階段數字生產工具已發展得較為成熟,但如何發揮技術的價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以云計算為例,以前企業關注的是“云優先”,以上云為主要轉型目標,但現階段企業更關注“云效能”,即發揮云在實際業務中的價值。
實際上,麥肯錫報告中所說“不同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成功率不一樣”背后的原因便是,不同企業的數字原生程度、IT能力成熟度不同,不同企業擁有不同的數字化實施路徑。
近日,中國信通院首次發布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雙曲線”,即轉型者曲線和賦能者曲線,反映了現階段數字原生程度不同的企業數字化發展階段。據中國信通院院長余曉暉介紹,對于數字原生程度較低的企業,往往遵循轉型者曲線路徑;對于數字原生程度較高的企業,更多的是賦能者的角色。
“要想做好企業數字化,我們應該看一看現階段自己是轉型者還是賦能者。不過,轉型者和賦能者并不是絕對的,一些轉型企業達到一定水平后將轉變為賦能者。雖然數字化原生程度較高的企業天生就是賦能者,但(它們)也在持續關注自身的轉型,因為只有持續轉型才能將自己更好的技術賦能給其他企業。”栗蔚表示。
據了解,面向“數字化轉型者”,中國信通院推出了《企業IT數字化能力和運營效果成熟度模型(IOMM)》標準,幫助企業定位自身數字化水平。
封面圖片來源:中國信通院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