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28 14:33:08
◎8月28日,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獲悉,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發布《深港金融合作市場需求問卷調查報告(2021)》。
◎報告精準揭示了六類市場主體(深粵居民、深粵高凈值人群、港澳居民、港澳高凈值人群、在深企業和在深金融機構)對于大灣區特別是深港澳跨境金融創新共同的期待和差異化的需求。
每經記者|潘婷 每經編輯|陳星
8月28日,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獲悉,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以下簡稱“深圳金融學會”)發布《深港金融合作市場需求問卷調查報告(2021)》(以下簡稱“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首次以大樣本問卷調查的方式梳理了當前跨境金融服務存在的難點和堵點,精準揭示了六類市場主體(深粵居民、深粵高凈值人群、港澳居民、港澳高凈值人群、在深企業和在深金融機構)對于大灣區特別是深港澳跨境金融創新共同的期待和差異化的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局長、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會長邢毓靜指出,深圳金融學會組織開展深港金融合作市場需求問卷調查,目的是將國家戰略落到實處。“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把深港金融合作落到實處,暢通大灣區“金融血脈”,對于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國家戰略的實現,有著重要的意義。開展廣泛的問卷調查,“問需于市場”、“問計于市場”是精準施策、深化深港金融合作的重要基礎。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分析稱,這為金融機構進一步滿足各類市場主體跨境金融服務需求,提供定制化、專業化金融服務,指明了方向,為政策制定者針對跨境金融服務需求旺盛的特定領域和特定對象,精準設計開放創新方案提供了依據。
深粵個人受訪者總體對跨境金融服務需求較為旺盛。排除疫情影響,83.8%的受訪深粵普通居民和88.9%的受訪深粵高凈值人群赴港澳的頻率達到每年一次及以上;深粵個人受訪者最希望在港澳享受的服務中,旅游、醫療保健、金融服務居前三位,受訪深粵普通居民和受訪深粵高凈值人群中希望享受金融服務的人數占比分別達到45.0%和52.8%。
在赴港澳投資場景下,深粵個人受訪者需求集中在股票、基金和保險等產品,期待進一步暢通投資渠道。受訪深粵普通居民希望在港澳享受的金融產品前三位分別是基金(45.6%)、保險(42.3%)和股票(40.2%)。相比之下,受訪深粵高凈值人群對金融產品的需求更加旺盛,對股票(59.6%)、保險(51.6%)、基金(47%)的需求比例均高于受訪深粵普通居民。深粵個人受訪者期待滬深港通進一步便利,受訪深粵普通居民和受訪深粵高凈值人群分別有59.2%和58.1%期待擴大標的股票范圍。
人民幣在港澳便利使用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數字人民幣未來跨境使用有群眾基礎。近50%的受訪深粵普通居民認為人民幣在港澳使用的便利程度有待提高,受訪深粵高凈值人群中僅有14%經常在港澳使用人民幣購物消費。超過五成的深粵個人受訪者認為數字人民幣未來會成為一種新型且安全的支付方式,能夠提高交易、轉賬的效率和安全性,說明數字人民幣未來跨境使用在實踐中擁有較好的群眾基礎。
港澳個人受訪者對跨境金融服務需求較為旺盛。排除疫情影響,較多港澳個人受訪者高頻往來內地,59.4%的受訪港澳普通居民和58.7%的高凈值人群來內地頻率達到每季度一次及以上,高于受訪深粵普通居民(49.1%)和受訪深粵高凈值人群(26.7%)。
在跨境投資場景下,港澳個人受訪者需求集中在內地一般性存款、理財產品和股票等。受訪港澳普通居民希望在內地配置的金融產品前三位分別是人民幣存款(50.6%)、人民幣理財產品(43.3%)和股票(40.3%);受訪港澳高凈值人群希望在內地配置的金融產品前三位分別是人民幣存款(49.6%)、股票(45.3%)和人民幣理財產品(43.0%)。與深粵個人受訪者類似,受訪港澳普通居民和受訪港澳高凈值人群同樣期待滬深港通進一步便利,分別有48.7%和51.4%期待擴大標的股票范圍。
圖片來源: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供圖
總體看,受訪在深企業對我國和本地當前金融開放程度評價較高,認為金融開放的風險相對不大,下一步可穩步推進金融開放。但是,不同企業對金融開放方向的期待和需求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大多數受訪企業認為可以推動人民幣在深港澳成為主要使用貨幣,期待進一步優化跨境金融管理、便利跨境移動支付。
關于未來深港澳合作方向,76.0%的受訪企業認為應推動人民幣成為主要使用貨幣。50.8%的受訪企業更傾向支付結算方面進一步開放,特別是有接近三分之二的生產型(64.1%)和外貿型企業(61.5%)期待這一領域更加便利化,表明在受訪企業看來,跨境支付在開展跨境業務中扮演非常關鍵的角色。
深港澳金融合作進一步加強后,受訪企業認為銀行融資(57.7%)需求將增長最快,其次是股權融資(19.9%)和債券融資(12.4%)。在跨境金融機構選擇上,受訪企業最傾向與境內外分支機構較多的國有銀行(60.8%)開展跨境業務合作,其次是股份制銀行(20.4%)和外資銀行(17.4%)。
總體看,受訪在深金融機構對于我國和本地當前金融開放程度評價較高,認為金融開放的風險相對不大,下一步可穩步推進金融開放,希望在深港澳推動資本項目開放,推動人民幣成為主要使用貨幣,發展金融科技,推動規則趨同,傾向跨境融資和支付結算進一步便利化。但是,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對金融開放方向、方式和具體措施的期待和需求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這與金融機構的業務性質關系密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