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29 15:31:49
◎2021年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廣發、頻發、強發、并發。
◎第一個極端是全國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第二個極端是北方地區降水量為歷史第二多。
每經記者 李彪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星
“2021年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廣發、頻發、強發、并發。”
12月29日,中國氣象局舉行新聞發布會,在介紹2021年我國天氣氣候特征時,中國氣象局辦公室主任、新聞發言人宋善允做如上表述。
宋善允介紹,總體呈現兩個極端和五個特征。第一個極端是全國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第二個極端是北方地區降水量為歷史第二多。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春運期間的天氣氣候情況備受關注,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指出,春運期間發生階段性極端強降溫事件的可能性比較大。西南地區東部和江南西部可能會發生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
宋善允說:“2021年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廣發、頻發、強發、并發,總體呈現兩個極端和五個特征。”
第一個極端是全國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截至2021年12月28日,全國平均氣溫10.7℃,較常年偏高1.0℃,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高,浙江、江蘇等12個省份均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高。
第二個極端是北方地區降水量為歷史第二多。全國平均降水量671.3毫米,較常年偏多6.8%。北方地區降水量697.9毫米,較常年偏多40.6%,為歷史第二多。華北雨季和華西秋雨秋汛極端性顯著。河南特大暴雨極端強降水,鄭州小時降雨量201.9毫米創歷史極值。
同時,全年氣候呈現的五個特征分別是:夏季高溫疊加南方秋老虎,全國平均高溫日數為1961年以來歷史第二多;區域性氣象干旱此起彼伏,旱情總體偏輕,但區域性和階段性干旱明顯;生成和登陸臺風數量均偏少,2021年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和登陸臺風數均較常年偏少;沙塵天氣早發,強對流天氣強發,1月10~16日出現首次沙塵天氣過程,較常年偏早30多天;“雙拉尼娜年”冬季寒潮強度大。1月6~9日,我國中東部遭遇大范圍極端強寒潮過程,50個縣市日最低氣溫破紀錄,北京創1966年來歷史最低值。11月4~9日我國出現全國性強寒潮天氣,降溫幅度大、雨雪范圍廣、極端性強、影響大,綜合強度為1951年以來第4高。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公眾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認識和防災減災意識,中國氣象局從2004年啟動中國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的評選工作,并在2010年增加了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的評選。
其中,北方降水偏多,居歷史第二;“21·7”河南特大暴雨創大陸小時氣象觀測紀錄;龍卷多發,強對流天氣致災嚴重;3月遭遇10年來最強沙塵天氣等入選2021年中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針對即將到來的元旦假期,宋善允介紹,預計2022年元旦假期期間,冷空氣勢力弱,全國大部地區為晴到多云天氣,氣溫基本接近常年,無大范圍霧、霾天氣,南方地區不會出現低溫雨雪冰凍天氣,氣象條件良好,有利于戶外活動。
同時,預計2022年1月份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影響我國的冷空氣過程主要有四次,出現時間和強度分別是1月上旬前期的強冷空氣過程,中旬前期的弱冷空氣過程,下旬前期的弱冷空氣過程,下旬后期的弱冷空氣過程。
降水方面,預計1月份,東北北部、長江中下游、云貴高原、西藏西部降水偏多。全國其余地區接近常年同期偏少,新疆南部偏少2~5成。
此外,針對春運期間1月17日~2月25日的總體氣候趨勢,賈小龍說,最主要關注的就是中東部地區在春運期間可能會有階段性的強降溫過程。除了西南地區西部、華南、江南南部、西北地區南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以外,全國其余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低。除了東北北部、華北大部、西北地區東部、西南地區北部,新疆北部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外,全國大部地區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少。其中,華南東部和西南地區南部明顯偏少。
“春運期間發生階段性極端強降溫事件的可能性還比較大。”賈小龍說,西南地區東部和江南西部可能會發生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要特別關注電線結冰、道路結冰、基站覆冰對電力運輸、燃煤運輸,交通出行、通信設施造成的不利影響。春運期間,北方地區的降水偏多、氣溫偏低,東部和西南地區大霧天氣比較多,要及時采取融雪防滑和疏導等措施,妥善應對,盡量減少高速公路、國道主干線封路,防止重特大交通事故發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