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21 23:18:42
◎1月20日晚間,力王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李彰昊、王嘉喬分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增持掛牌公司51.6萬股和50萬股。兩位股東的身份有些特殊,分別是公司兩位實控人的兒子,通過大宗交易,兩位“少東家”成為兩位實控人的一致行動人,當前四人合計持股85%。
每經記者|李少婷 每經實習記者|李明會 每經編輯|魏官紅
1月20日晚間,力王股份(831627,NQ)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李彰昊、王嘉喬分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增持掛牌公司51.6萬股和50萬股。
兩位股東的身份有些特殊,分別是公司兩位實控人的兒子,其中李彰昊在2020年入職力王股份。通過增持股份,兩位“少東家”分別通過大宗交易持有公司股份,成為他們父親的一致行動人,當前四人合計持股8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去年10月,力王股份披露擬上市北交所,并進入輔導期,目前公司暫未公布相關進展。
成立于2001年的力王股份主要生產鋅錳電池,即干電池,近年來,鋅錳電池營收增長率出現下滑。2016年,力王股份通過收購入局鋰離子電池行業,2021年上半年,鋰離子電池實現營業收入4910萬元,占總營業收入的22%。
力王股份主要產品為環保堿性電池和環保碳性電池,2020年,兩大產品的營業收入分別占總營業收入的56%和26%。根據官網披露,力王股份年產堿性環保高能電池及碳性環保電池、鋰電池、聚合物電池6億只。
1月19日晚間的公告披露,兩位“少東家”的增持,是因為他們看好公司未來的發展。其中,李彰昊在2020年8月入職力王股份,現任事業二部生產部副經理,王嘉喬尚未在公司系統內任職。
他們的父親、力王股份的實控人——李維海與王紅旗可謂相識已久。根據履歷,二人或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相識于深圳市華特電池工業有限公司,當時,李維海擔任總經理,而王紅旗任其助理。兩人都在2001年6月入職力王股份。2014年力王股份掛牌新三板時,兩人平均持股。公開招股說明書顯示,公司成立至今,形成了以兩人為核心的經營管理團隊。
值得注意的是,力王股份一直有上市的打算,但走得有些“坎坷”。2020年9月,力王股份開始接受精選層掛牌輔導,三個月后,力王股份放棄精選層輔導,計劃在深圳交易所創業板上市。
設立北交所的消息突如其來,力王股份考慮到公司“自身經營模式、業務特點及未來發展規劃”,于2021年10月轉戰北交所,再次沖擊上市。
當前,力王股份市值超10億元,2020年實現營收4.02億元,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27億元,同比增長32%。
可以看出,力王股份在營收方面已滿足北交所上市財務指標三的要求,但在研發投入方面,距離財務指標三所要求的“最近兩年累計占營業收入比例不低于8%”還有一些距離。2020年,力王股份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65%,2021年上半年這一比例為2.76%。
近年來力王股份鋅錳電池的營收增長率出現下滑。2017年到2020年,堿性電池的營收增長率分別為37%、-9%、5%和18.22%;碳性電池的營收增長率分別為62%、29%、30%和20%。
力王股份“力挺”鋅錳電池的發展空間。在2021年半年報中,力王股份表示,2009年~2017年,我國鋅錳電池行業每年的增長率都在6%以上。未來隨著新型電子消費品、智能設備及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應用,鋅錳電池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但力王股份也坦言,隨著各種電池產品研發技術的進步,堿性電池和碳性電池在一些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可替代性將逐漸增強。
鋰電池是近年來的投資熱點,其中聚合物鋰離子電池主要應用于手機、藍牙耳機、移動電源和筆記本電腦等,因輕薄、可充、無污染等優勢被青睞,被譽為“21世紀的電池”。
力王股份早在2014年就瞄上了聚合物鋰離子電池賽道,直到2016年通過收購才實現真正入局。此后的年報中,鋰離子電池的營業收入也被單獨列出,占總營收的比例不斷增加,從2017年的7.85%,提高到2021年上半年的22%。
聚合物鋰離子電池賽道的選手眾多,且多實力強勁。如寧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珠海冠宇等都是市場中較為領先的公司,另有不少上市公司也在加緊布局。
搶奪市場,需要不少的投入。如珠海冠宇正在建設的珠海聚合物鋰電池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總投資20.9億元,建設期3年,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5500萬只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生產能力。
作為中小企業的力王股份,在資金上不免有壓力。財報顯示,力王股份銀行流動資金貸款從2017年的700萬元增加到2020年的3504.81萬元。2021年上半年,力王股份貨幣資金比2020年期末下降了44.30%。同時,力王股份也存在抵押土地使用權、銀行存款、在建廠房及廠房等換取資金的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力王股份上市進展及鋰電池業務發展致電掛牌公司披露電話,截至發稿前,尚未收到回復。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106113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