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07 18:53:02
或也出于專家分析的那樣,相關企業工藝水準相對初級,因此在投資端,記者少見有企業獲得資本關注。不過,還是有部分企業頭戴“高新技術企業”及“瞪羚企業”頭銜,或被產業資本加持。
每經記者|任飛 每經編輯|肖芮冬
虎年A股首秀出彩,個別應景主題概念吸金強勢——今日,部分概念股借市場搶購“冰墩墩”吉祥物盛況在盤中大漲,元隆雅圖、文投控股、ST摩登等悉數亮相,部分為官方特許商品生產商,或與特許商品周邊相關企業。
每經記者注意到,北京冬奧組委早在2018年就開始對冬奧及冬殘奧特許經營及生產商進行征集,除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單位企業注冊資本在200萬元及以上外,其余均要求2000萬及以上規模。
北京冬奧組委官方宣布信息顯示,最新公示的特許生產商數量達29家,除天貓、郵政、安踏等知名企事業單位,另有多家國企及民營企業,當中部分已獲得投資機構關注,產業資本加持的不在少數。
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壬寅虎年A股首個交易日喜上眉梢,雖說境外資本市場提前預熱讓“開門紅”成為大概率事件,但就盤中亮點板塊來說,冬奧“冰墩墩”概念股的爆發確實令人始料未及。
得到紅包總是好事,但相較以往“聽風就是雨”的題材炒作,這一次“起飛”的概念股大多都是實打實的特許生產商,以及周邊產業或相關公司——今日,元隆雅圖、文投控股、ST摩登均以漲停報收。
具體來看,元隆雅圖、文投控股均打出“一字板”,ST摩登也上漲5.10%。從公司主營來看,與2月7日領漲的大基建、稀土、磷化工不沾邊,卻與北京冬奧會主題吉祥物之一的“冰墩墩”有關聯。深交所互動平臺信息顯示,元隆雅圖在回答投資者關切時提及,公司負責設計生產包括冰墩墩(雪容融)在內的冬奧特許商品,共計七大系列。
值得一提的是,除股票“一票難求”外,冰墩墩、雪容融等特許商品的實體銷售也千金難求。有分析人士指出,冬奧作為熱點賽事,其概念股在首日崛起并不意外,疊加產品銷售的火熱態勢,合力將特許商品概念板塊的熱度提高,除此之外,受益于特許商品銷售前景可觀,或也為企業一季度營收帶來增量。
元隆雅圖表示,公司已經組織員工和工廠全面開工生產,全力協調產能配給,保障冬奧會特許商品的供應,盡最大努力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此外,文投控股也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作為北京冬奧組委特許生產商及銷售商,具備貴金屬、工藝品和陶瓷三大品類的冬奧衍生產品特許生產權,同時擁有冬奧全品類衍生產品的特許零售權。
ST摩登則從2020年9月就聘請了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設計師之一的劉平云,為主打產品設計方案,受此帶動,該公司也成為開年ST板塊當中為數不多的漲停股之一。
作為首個“雙奧之城”,北京冬奧組委早在2018年就啟動了特許經營計劃。據官方統計,最早確定了15個類別的特許生產商,也就是說,不僅是毛絨玩具,像徽章、鑰匙扣以及其他非金屬制品等均是對口企業爭相競標的品類。
與此同時,包括集中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單位也被官方列入參與競標的序列。每經記者在北京冬奧組委出具的征集公告中發現,對兩類企業劃設了不同的準入門檻。其中,一般性特許生產商除企業資信狀況良好、納稅合規外,在注冊資本的要求上劃線2000萬起步,殘疾人就業企業劃線200萬起步。
南粵經濟研究院周甸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門檻其實不低。“相較于高端制造來說,此類輕工企業往往在經營項目和營收體量上差距明顯,且難走高端路線,很多都是小規模代工,或面向海外制售毛絨玩具、芭比娃娃、圣誕樹等。”但他強調,特許商品有嚴格的版權限制,且對工藝、環保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并非所有的對口企業都有機會參與競標。
記者看到,在征集條件中,除了注冊資本外,也對環保提出更高要求,通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或省級以上相關部門環境檢測達標。此外,還要求具備良好的產品開發、設計、生產管理、市場營銷能力及抗風險能力。
從獲批特許生產商和零售商名單中可以看到,除了天貓、中國郵政集團、安踏體育等知名大企外,多數企業鮮見報端。或也出于專家分析的那樣,相關企業工藝水準相對初級,因此在投資端,記者少見有企業獲得資本關注。不過,還是有部分企業頭戴“高新技術企業”及“瞪羚企業”頭銜,如北京大華天壇服裝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貝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則已經被產業資本加持,該公司是一家制筆和文具研發生產以及國際商貿服務于一體的大型文具集團。啟信寶統計顯示,2018年,該公司股權融資受到甬潮資產獨家投資,2020年獲得寧波文旅產業基金加持。
根據北京冬奧組委的公示,截至2022年2月7日,現有特許生產商29家,特許零售商58家,另外有121家特許商品零售店,授權期限及許可銷售期限均為從簽約之日起,至2022年9月30日。中國郵政、中國銀行及中石化等多家大型國企集團在全國范圍自有銷售渠道進行銷售。
附:特許商品生產商、零售商、零售店公示名單:
https://www.beijing2022.cn/licm/licensinginfo.htm
封面圖片來源:動圖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