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3 18:41:26
每經記者|張靜 實習生 彭靚 每經編輯|賀娟娟
4月22日晚,中環裝備(300140)公布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中環裝備實現營業收入11.34億元,同比減少39.7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6億元,同比上升51.8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由于傳統業務市場利潤下滑,新動能市場受到制約,對中環裝備業績造成較明顯影響。自2019年起,中環裝備連續虧損三年,即便在2020年被列入“科改示范企業”名單,依舊沒有扭轉虧損局面。
作為環保裝備行業龍頭央企,中環裝備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旗下專門從事高端節能環保裝備研發與生產的二級公司。其前身是西安啟源機電裝備公司,在2015年之前主業主要以電工裝備的研發、制造及銷售等業務為主。
根據中環裝備最新的業績表現來看,2021年,公司主營收入11.34億元,同比下降39.79%;歸母凈利潤-2.36億元,同比上升51.81%;扣非凈利潤-37701.15萬元,同比上升24.91%。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報告期內,公司總體營業收入下降、凈利潤為負,主要受到子公司股權轉讓導致業務置出和公司主營業務市場受挫的影響。
2021年初,中環裝備完成了北京融合環保有限公司100%股權的轉讓,且啟源(西安)大榮環??萍加邢薰静辉偌{入合并范圍,原環境能效監控(智慧環境)與大數據服務業務及大氣污染減排業務置出,導致公司營業收入出現大幅下降。
此外,在節能環保裝備業務方面,由于受市場環境影響,能效裝備業務、污水處理設備等業務的營業收入及凈利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中環裝備便擬接連轉讓旗下西安啟融科技實業公司與北京融合環保公司的全部股權。截至2020年9月末,啟融科技凈利潤虧損646萬元;截至2020年8月末,融合環保凈利潤虧損7663萬元。
按理來講,在子公司業績不振的情況下,轉讓這兩家公司股權確實有利于中環裝備甩掉一部分業績包袱。例如在報告期內,中環裝備扣非凈利潤-37701.15萬元,同比上升24.91%,主要系北京融合環保有限公司股權轉讓實現的投資收益以及政府補助等。
長期來看,轉讓子公司的后遺癥依然存在。
2021年度,由于融合環保100%股權及債權的轉讓,使環境能效監控(智慧環境)等相關業務收入同比下降幅度較大;2021年1月1日起,啟源大榮不再納入公司合并范圍,相關業務收入及利潤也有所下降。
拉長年報時間來看,中環裝備2019-2021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分別為-4728.11萬元、-50204.78萬元、-37701.15萬元,均為負值。且最近一年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
不難看出,子公司業務虧損以及轉讓均對中環裝備的業績存在較大的影響。
據年報統計,2021年1至12月份,中環裝備主要收入構成為:環保68.58%,制造業29.67%,其他行業1.76%。與2020年相比,公司總體營業收入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負。
值得注意的是,2019-2021年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1.35億、1.88億、5256.67萬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5.35%、7.39%、4.64%。2021年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和其占營業收入比例較去年有所下降。
綜上可知,中環裝備正處于戰略及業務發展調整轉型的關鍵時期,傳統業務面臨市場體量下降、成本上升、利潤下滑的不利因素。
但對于環保行業來講,“智慧+環保”是未來環保行業發展的新方向,對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國家政策也大力支持其發展。
中環裝備雖然在業務層面遇到了一些調整,但整體趨勢還是極好的。因此,積極推動公司業務轉型升級、加大創新投入打造成為綜合性環保企業、優化資產結構、開辟新的成長空間是中環裝備的當務之急。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40175662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