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30 22:27:44
每經評論員 薛暉
近日,北京德云社原藝人陳某擅闖女子臥室事件上了熱搜,涉事小區“中弘·北京像素”也被熱議。受害者向媒體表示,希望此事能推動小區設置監控。令人唏噓的是,這個小區曾經是同名電視劇里面“新北京人”的夢想出發之地,如今卻已淪為“治安洼地”。
北京像素衰落得有點快。隨著開發商中弘股份于2018年底黯然退市,旗下物業公司維持著北京像素的服務,但因缺少資金,電梯維修、監控、安保等服務有點力不從心。如今的北京像素,施設和服務都有些陳舊,于是有網民感慨“北京像素老了”!
誠然,房齡當然會越來越長,硬件必然也會老舊,那么接下來,服務是否也必然衰老?筆者認為,未必如此!
首先,物業服務是可重復交易。由于物業管理費是每年收取的,還可以隨行就市漲價。因而,物業公司的現金流是可持續的,獲得可持續收入的物業公司除了做好基本服務,還可以提供升級服務。例如用視頻監控排除安保死角,提升住戶的安全感;用數智化檢修系統,排查各類管線事故,減少維修頻度;用可升降智能泊車技術,提高車位數量和使用效率,滿足住戶停車需求。凡此種種,都可以提升住戶的居住體驗。
也正是由于物業收入較之房地產開發具有可持續性和可增長性,因而更獲得資本青睞,近兩年物業公司迎來“上市潮”,頭部物業企業市值上千億,甚至超過母公司。
其次,物業服務的軟硬件均可升級換代。和房地產上市公司的利潤率持續下滑相反,物業上市公司的利潤率近年來穩中有升。原因在于,物業公司引入了大量的“增值服務”。如智能泊車以及樓宇電梯、車庫、外墻的液晶屏廣告也是增值服務,廣告收入即便與業主委員會分成,剩余部分也是一筆可觀收入。此外,入戶家政、家裝、社區商業、短租,也正在成為物業公司增值服務的新項目。
有了這些增值服務的收入,物業公司就可以有更多資金投入物業硬件和軟件的升級迭代。房齡可以老,但物業的硬件和軟件可以常新。老與新之間并不矛盾,只看物業如何處理兩者間的關系。做好了,就可以實現居住感的良性循環。
其三,物業公司是可“換新”的。雖然商品房的初始物業公司多是開發商指定的,但在業主入住以后,可以根據其服務水平和業主滿意度決定是否留用。隨著物業市場化程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品牌物業公司開始擴張,尤其是從其他開發商或業主手中接管物業。市場競爭可以優勝劣汰,對業主而言,選擇余地更大。“老物業”離開,“新物業”接手,服務水平自然可以煥然一新。
總之,類似北京像素這樣的負面案例可以少一點。在當下物業公司“跑馬圈地”加速競爭的大環境下,商品房社區實際上有更多機會提升居住服務品質。房子也許必將老去,但居住服務仍然可以升級迭代,甚至常換常新。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