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0-30 22:40:35
每經記者|劉嘉魁 每經實習編輯|馬子卿
10月28日下午,由每日經濟新聞發起舉辦的2022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暨第13屆金鼎獎(金融)頒獎禮——普惠金融分論壇圓桌討論環節,將就上述問題展開探討。四位來自金融機構的嘉賓交流了在推動普惠金融業務“增量、降價、提質、擴面”、踐行普惠金、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的做法和體會。
助推普惠金融服務實體
為實體經濟“輸血造氧”是金融的天職。普惠金融圓桌對話的第一輪問題是:在普惠金融踐行進程中,金融機構采取了哪些措施,為中小微企業減費讓利,降低其融資成本?還將從哪些方面發力,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持續助推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提質增效?
“普惠金融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德華安顧人壽總經理助理、首席信息官、首席運營官肖萍進行了首輪發言。她介紹道,作為首家總部在山東濟南的全國性壽險公司,德華安顧人壽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為己任,從資產端發力,積極拓展保險資金,聚焦棚戶改造、基礎公共設施建設和新舊動能轉換等產業升級項目。
在負債端,作為第一批“惠民保”產品的設計者和市場實踐者,德華安顧人壽密切關注實體經濟發展需求,以及老百姓、新市民的健康和保障需求,充分發揮保險的社會穩定器的作用。
微眾銀行企業金融副總經理袁偉佳認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根本原因是金融機構服務成本高,所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首先要從降低金融機構自身的成本開始。”
“從金融科技服務的角度來看,金融機構在管理端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實踐。”北京融和友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千里分享了觀點。他認為,最典型的管理實踐體現在“產品定價”上,金融機構從“資產成本、費用成本和經濟資本成本”入手,針對每一個細分產品,基于規模預期的假設,充分考慮政策導向、客戶群長期關系等關鍵因素,基于EVA的模型,最終形成數字化的定價結果,體現了金融機構積極踐行市場導向、通過科學管理助力經濟騰飛的意愿。
數字化助普惠金融創新
防風險是金融業的永恒主題。守住風險底線,也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保障。第二輪圓桌討論的問題是:隨著普惠金融向縱深推進,金融機構應如何進一步運用數字技術統籌發展和安全,平衡好增量擴面和風險防控的關系?
同方全球人壽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兼首席人力資源及行政官王前進首先發表了觀點。他介紹道,同方全球人壽作為一家合資壽險公司,股東荷蘭全球人壽在保險行業深耕200多年,經歷了經濟發展進程中的多個風險周期,對國內保險行業有很好的借鑒作用。“比如荷蘭全球人壽一直推行價值導向管理保險行業,各類保險產品要在風險導向下進行定價,從價值角度去分析,保障產品的長期性,以防御風險。”
“運用數字化技術,有助于普惠金融突破創新,更加貼近C端需求,但在此過程中也極易積累風險。”肖萍認為,金融機構的發展和風險防控需要保持理性,積極借助數字化措施,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企業穩健經營。
袁偉佳介紹道,該行以數字化方式服務小微企業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是“數字化風控、數字化運營和數字化營銷獲客”,而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數字化風控,這是開展業務的關鍵基礎,也是企業金融業務的重難點。
幾位嘉賓從風控體系建設、科技創新賦能等方面,分享了金融機構在運用數字技術,統籌發展和安全方面的經驗。從中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蔚然成勢,在金融科技的應用下,數字普惠金融的有益探索還將進一步深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