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梨泰院踩踏事件反思 | 人群控制專家:預測風險并制定應急計劃是關鍵,安全事故非受害者之過,更多在于當局或組織方

          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03 19:04:09

          ◎ 曾在英國內閣辦公室應急規劃學院任教的人群科學研究教授基思·斯蒂爾告訴每經記者,(人群擠壓)事故很少是受害者的錯,確保人們在人群中安全的責任通常在于當局或活動組織者。

          每經記者|文巧    每經編輯|蘭素英    

          韓國梨泰院踩踏事故已經過去數日,但事故帶來的傷痛還在持續。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11月3日表示,梨泰院踩踏事故中遇難的156人中有128人已出殯或遺體已被運抵本國。

          自事故發生后,關于警力不足、處置不力、梨泰院街巷狹窄等問題的討論一直未曾停息。種種跡象顯示,如果管理得當,這場狂歡派對似乎本可以避免演變為超150人死亡的事故。

          據央視報道,當地時間11月2日,韓國國務總理韓德洙就梨泰院踩踏事故當天警方接到報警電話后應對不力一事表示,政府將在調查結束后嚴肅追究相應責任。韓國警察特別搜查本部當天對首爾警察廳、龍山警察署和龍山區政府等8處公共機構進行了強制搜查,就梨泰院踩踏事故應對不力進行調查,這是韓國警方首次就梨泰院踩踏事故展開強制搜查。

          此外,韓國警察廳同日對首爾龍山警察署署長李林在(音譯)采取了待命措施,并表示,預計當天內將確定龍山警察署署長的繼任者人選。

          在這場事故中,到底哪些環節出現了問題?如何進行人群管控才能避免悲劇的發生?當身處過度擁擠的人群,人們又應如何自保?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了曾在英國內閣辦公室應急規劃學院任教的人群科學研究教授基思·斯蒂爾(Keith Still),以及英國諾森比亞大學計算機和信息科學學院進行人群模擬的教授馬丁·阿莫斯(Martyn Amos),從不同角度對事故進行剖析,也為全世界敲響警鐘。

          圖片來源:新華社發 李相浩攝

          缺乏應急計劃為主因 

          踩踏事故發生后,韓國部分民眾將矛頭指向警方,認為是警力疏于管制人流導致了這場悲劇。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警察廳警備局長洪起憲在此前的記者見面會上表示,事故發生當天警方共在梨泰院地區投入了137名警力,而疫情發生之前這一數字在37~90之間。

          但在基思·斯蒂爾看來,即便存在警力不足的情況,但管理者可以制定應急計劃,以防止事故的發生。“例如,規范進入這個空間的人群——這很容易做到,但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這個區域的潛在風險。”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

          斯蒂爾認為,這次事故中的最大問題在于,管理者未能理解人群安全和人群風險分析的基本原理。他表示,人群控制的基本規則之一,是知道在既定的空間的密度大小(即某一空間應容納多少人群)。

          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梨泰院踩踏事故發生在3.2米寬的狹窄胡同里,從梨泰院漢密爾頓酒店后面的世界飲食文化街涌出來的人群走到酒店旁這段50米的胡同下坡路上,在狹窄的胡同里發生了擁擠。這條胡同上方的寬度超過5米,下方卻只有3.2米,這類似一種瓶頸現象。

          根據韓國《建筑法》的規定,出于為“行人的安全”考慮,道路的寬度必須達到4米以上。然而,根據韓國《中央日報拿到的建筑物現狀圖,由于漢密爾頓酒店的建筑大部分都超出了建筑邊界線,這條胡同的道路寬度也壓縮到了3.2米。

          “如此狹窄的地區,(管理者)又未能規范該地區容納的人數,成為此次事故中最致命的因素。”斯蒂爾告訴每經記者。

          除此之外,梨泰院萬圣節集會的相關規定也受到了質疑。

          據《紐約時報》報道,與按照法律必須事先通知當局的政治集會和勞工集會不同,每年來梨泰院過萬圣節的年輕人自由地聚在這里,不受舉辦大型有組織活動時需要的限制,也無需相關許可。

          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馬丁·阿莫斯表示,“在我看來,很明顯他們對人群的規模毫無準備。適當的計劃絕對是關鍵,(管理者)需要先發制人,需要預測風險,不僅針對特定事件,還針對大量人群聚集的地方。任何計劃都需要準確地確定誰來負責及其權力范圍。尤其是,政府需要制定適當的政策和法律,以確保進行正確的風險評估、制定安全政策并進行適當的審查。”

          “而從根本上說,這么多人一開始就不應該同時出現在這個空間里。這看起來是一次人群管理的失敗。”阿莫斯這樣說道。

          韓國總統尹錫悅在31日的例行工作會中表示,對于沒有主辦方的大規模活動,要積極籌備“事故預防安全管理系統”。洪起憲此前也表示,警方會以這次事故為契機“制定完善對策”。 

          安全責任不在受害者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各官方媒體均稱此次事件為“踩踏事故”,但在專家看來,更應該定義為“人群擠壓”(crowd crush)。

          “‘踩踏事故’意味著人群有移動或奔跑的空間,但本次事件并非如此。‘擠壓’是指密度(每平方米的人數)高到使人們無法呼吸的情況,最終人們會因為通常壓迫性窒息而亡。”斯蒂爾說道

          阿莫斯告訴每經記者,“一旦人群的密度超過臨界閾值(每平方米超過6或7人),它就會開始像流體一樣流動。如果被卷入的人被壓在障礙物或墻壁上,他們會因為受壓致死,壓在他們身上的人也會受壓致死。如果有人絆倒,很可能會導致其他人跌倒相互疊加——我們稱之為‘人群崩潰’(crowd collapse)。”阿莫斯說道。

          而這也解釋了一個令人心痛的視頻——在梨泰院事發現場,有工作人員試圖將受害者從人群中拉出,但用盡力氣最終還是失敗了。

          “當人們跌倒并試圖站起來時,手臂和腿會纏繞在一起。這使得很難從底部拽出任何人,再加上人的重量更是難上加難。”斯蒂爾進一步解釋道。

          據韓國安全專家協會會長李松圭對韓媒SBS分析稱,以一人體重50公斤計算,如果有100個人,受困者至少承受5噸的重量。

          對于這種情況,阿莫斯表示,“試圖將人拉出來是行不通的,因為人們被擠得太緊了。正確的做法是從后面疏散人群,從而減少壓力。”

          那么,如果陷入過度擁擠的人群,人們應當做些什么來自保呢?

          “如果你確實發現自己處于危險的擁擠環境中——你覺得自己無法自由移動,你可以做一些事情。理想情況下,睜大眼睛,尋找最明顯的逃生路線。例如,我看到有人向上攀爬來逃脫人群。”阿莫斯說道。

          “其他情況下,最重要的是,你需要站穩腳跟。如果被人群踩到腳下,你很可能無法爬起來。”他補充道。“此外,我認為要記住的重要一點是,這些事故很少是受害者的錯,確保人們在人群中安全的責任通常在于當局或活動組織者。”

          而在斯蒂爾看來,如果真的陷入人群擠壓中,除非處于邊緣,否則是很難輕易離開的。因此,最好是避免人群擁擠的情況,以防自己陷入困境。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李相浩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韓國 嚴重事故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国产视频95 | 日本亚洲成本人片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片.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 |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