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08 14:08:00
◎未來食品科技什么樣?它將發展成為綜合系統生物學、合成生物學、物聯網、人工智能、增材制造、醫療健康、感知科學等多技術多學科交叉的集成。
◎未來食品領域發展的重心在哪?探索如何去養活更多的人口,同時保護地球環境。
◎什么是數字化食品:基于“食品營養數字化、人體健康數字化、加工制造數字化前提的全數字化鏈條”而制造出的食品。
每經記者|夏冰 每經編輯|文多
依托食品合成生物學技術、食品感知科學等技術發展的“未來食品”,近年來成為農業科學與食品科學界熱議話題,公眾亦十分關心。新“食”代下,以技術升級和革新創新為引領的未來食品,勢必成為食品產業的下一個重要核心。
11月8日,由商業發展中心作為指導單位、每日經濟新聞與中企萬博(集團)公司共同主辦的2022第二屆中國食品飲料資本論壇舉行。在主旨演講環節,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劉元法分享了“未來食品產業技術創新的趨勢”。
談到未來食品發展趨勢,劉元法指出:食品組學、食品合成生物技術以及數字化食品是未來食品創新發展的三大方向。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劉元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當前,以人造食品、3D打印食品、智能制造等為代表的未來食品產業發展迅猛,食品合成生物學、3D打印機、廚房機器人、納米機器人、食品智慧感知等顛覆性技術和裝備不斷涌現。
學界如何定義未來食品?演講伊始,劉元法解釋,未來食品是未來生產方式、生產方法、生活方式改變的代表性物質,它的主要任務是解決食物供給和質量、食品安全和營養、飲食方式和精神享受等問題。
就未來食品與未來食物系統問題,劉元法點出關鍵:當前我們仍面臨不少過去舊的問題,加之俄烏沖突對全球食品帶來的影響,導致現在的形勢和以前完全不一樣,食物系統問題已經提上了日程。劉元法直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長給食物的供給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同時,正是由于食物供給不足、損失浪費嚴重、人類營養健康需求迫切等現實問題,驅動了未來食品的科技革新、加速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
探索如何去養活更多的人口,同時保護地球環境,將成為未來食品領域發展的重心。未來食品新興生產方式和挖掘自然界未被利用的食物新資源,也成為獲取更多食物的有效途徑。
那么,開發未來食品需要應對哪些方面的挑戰?
全球人口預計到2030年達到86億多,2050年超過98億,新增人口超過20億,到2050年,全球對食品和纖維的需求將增加59%~98%。在此背景下,未來食品面臨的挑戰包括:“發展以可持續方式生產和分配的高質量和營養食品”,“如何保護全球食品供應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在談到未來食品的機遇時,劉元法認為:“食品科學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科學,未來食品一定是交叉融合創新的未來,如果搶占了未來交叉創新的點,才能有希望在未來食品這個賽道上‘走兩步’。”其中,劉元法認為機遇有4個:組學技術、傳感技術、綜合數據管理系統、材料科學。
劉元法認為,未來食品科技將發展成為綜合系統生物學、合成生物學、物聯網、人工智能、增材制造、醫療健康、感知科學等多技術多學科交叉的集成,從食品加工擴展到食品組學、食品感知學、食品合成生物學和食品納米科學等基礎科學問題,構成多學科交叉體系,支撐未來食品領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在劉元法看來,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是未來食品科技的核心競爭。其中,基于多學科交叉的食品科技創新、數字化食品的產業誕生和發展將是未來食品產業滿足產品需求與產業追求的必然發展趨勢。
記者注意到,在數字化的大背景下,食品行業也提出了數字化食品的新業態概念:即基于“食品營養數字化、人體健康數字化、加工制造數字化前提的全數字化鏈條”而制造出的食品。
劉元法介紹,通過利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等數字化技術對食品原料物性、營養特性、人群營養特征等信息數據化和整合分析,繼而與食品生物合成、食品重組、增材制造、智能化加工、智慧化物流、智慧化包裝等高新技術深度融合后,可以得到具有精準化創制典型特征的數字化食品。
“產業界未來發展數字化食品一定要重視科技,靠科技自立自強去驅動發展,靠這個去實現市場的獲得和競爭力;第二、特殊食品一定成為未來食品發展的主要的場景。”在劉元法看來,數字化食品的產業模式將是解決食品行業痛點和未來食品發展的新業態,它將轉變中國食品行業的發展方式。一方面,改變食品加工模式,一方面改善資源利用度和碳排放及定制化加工效率的模式,推動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因此,其未來在食品行業中的發展將為食品產業的轉移、更新、革命帶來新機遇。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5095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