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8 15:50:05
11月5日,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正式在上海啟幕。作為進博會的“老朋友”,連續第五年參展的梅賽德斯-奔馳(以下簡稱“奔馳”)在本屆大會上攜旗下7款車型,從可持續、舒適性和安全性等多維度展示汽車發明者在可持續出行時代不變的豪華基因。
不僅如此,隨著中德兩國在汽車工業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加速,日前,奔馳宣布與清華大學簽署為期五年的全面合作協議,將2012年成立的“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升級為“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院”,攜手擴展雙方在智慧交通、智能汽車、交通新能源、本土化等領域的研究。
“一直以來,進博會為促進國際交流和共享發展機遇提供了寶貴的平臺。2022也恰逢中德建交50周年,我們有幸見證并參與了兩國經貿關系的不斷發展。未來,奔馳將加速在電動化和數字化領域的創新轉型,攜手本土伙伴推動汽車產業升級,為深化中德合作做出貢獻。”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表示。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成員、負責大中華區業務的唐仕凱 (Hubertus Troska)
持續擴大本土投入 深化產學研合作
2001年,戴姆勒大中華區成立。自此奔馳開啟了在華本土化發展,與中國汽車市場共同前行。二十余年來,通過與中國行業領袖、科技公司、初創企業以及知名學府開展合作,奔馳持續加深對中國市場和客戶的了解。如今,奔馳在華業務已覆蓋汽車全產業鏈,涵蓋研發、采購、生產、銷售、金融服務等多個維度。
“我們持續加大本土投入、擴大本土研發,比如梅賽德斯-奔馳這兩年相繼在北京和上海啟動了中國研發技術中心和上海研發中心。在本土合作方面,奔馳與清華大學在研發領域的合作已進入第十年。今年,我們進一步升級了雙方的合作,將2012年共同成立的‘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升級為‘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院’。同時,我們還和很多中國科技公司進行合作、共同發展,其中包括和騰訊在云計算和大數據業務上開展合作。”談及在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歷程,唐仕凱記憶猶新。
在產學研合作方面,據了解,奔馳與清華大學的合作始于2012年。十年來,雙方聚焦智能駕駛、智慧交通、主被動安全、車輛電池、標準法規等領域,共同開展科研合作,參與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累計發表論文30余篇,產出專業報告17份,開發軟件系統6項,不斷推動可持續交通領域前沿進展。
未來5年,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院將聚焦交通智慧化、能源綠色化、應用本土化、車輛智能化、可持續發展五大趨勢,圍繞諸多前沿領域開展研發,包括智慧交通、人工智能、汽車芯片、智能網聯,以及電池回收和車輛到電網(V2G)等技術。此次升級后,更多清華大學的院系有望加入合作,包括土木水利學院、車輛與運載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美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智能產業研究院、工業工程系等。
“中國不僅已成為奔馳非常重要的創新中心,更是全球汽車行業轉型的先鋒。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與清華大學的伙伴關系再上新臺階,成為中德緊密合作的又一范例,雙方將在可持續交通領域不斷擴大聯合研究。這一產學研合作再度彰顯了奔馳對中國的堅定承諾。”唐仕凱說。
提速“全面電動”
加強本土合作研發的同時,奔馳也正在步履堅定、加速駛向“全面電動”的未來。
按照規劃,至今年底,奔馳將為其服務的所有豪華細分市場提供新能源車型;2025年起,所有新發布的車型架構均為純電平臺。在2030年前,奔馳將在條件允許的市場,為實現全面純電動做好充分準備,并致力于最晚到2039年實現新車陣容的“碳中和”。
在唐仕凱看來,奔馳集團提出的“2039愿景”——至2039年實現新車產品陣容的碳中和目標,旨在與中國的“雙碳”目標同頻共振。中國在加快電動化轉型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而奔馳也將在中國投產更多的新能源車型,給中國客戶帶來可持續的豪華出行體驗。
目前,奔馳在華新能源車型陣容覆蓋了轎車、SUV、緊湊車型及性能車等各個豪華細分市場。隨著4款梅賽德斯-EQ純電車型實現華本土化生產,奔馳方面表示,將投產包括全新EQE SUV在內的更多純電車型,進一步為中國客戶提供專屬升級配置,滿足本土電動需求。
“對奔馳而言,我們每天都在從中國市場汲取新知,了解新的發展趨勢、動態和技術。我認為,新能源汽車轉型并不是一蹴而就。我們的目標是在穩步發展中實現轉型,同時滿足客戶的需求,其中也包括滿足客戶對燃油車的需求。我相信,在我們穩步推進電動化的過程中,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也會給我們帶來更多新機遇。”唐仕凱說。
文/武翔彬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