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1-21 08:55:04
◎“每經未來商業智庫”每周定期分享《一周未來商業》,圍繞電商/新消費、物流/供應鏈、生活服務、以及未來商業創新創投領域,以“事件+短評”的形式,洞見未來商業發展趨勢。
每經記者|王郁彪 楊昕怡 陳婷 王紫薇 每經編輯|劉雪梅
“每經未來商業智庫”每周定期分享《一周未來商業》,圍繞電商/新消費、物流/供應鏈、生活服務、以及未來商業創新創投領域,以“事件+短評”的形式,洞見未來商業發展趨勢。
上周(11.14—11.20),我們為您共盤點了9件熱點新聞事件。
1、【高鑫零售2023財年上半年收入406.11億元 線上業務實現14.3%增長】
11月15日晚,高鑫零售(HK06808,股價1.98港元,總市值188.89億港元)發布截至9月30日的2023財年半年報,收入406.11億元,除去門店減值凈利潤2000萬。由于新冠疫情反復,同店銷售減少0.2%,但線上客單的提升拉動線上業務實現14.3%的雙位數增長。上半年,高鑫零售聚焦“線下體驗中心、線上履約中心,多業態全渠道發展”的三大戰略,和生鮮倉能力建設,努力踐行實體零售的數字化轉型。
未來商業短評:高鑫零售,還在轉型之中。從數據上看,大潤發正在推進的“重構2.0模式”在寧波店改造后初見成效,開業首日客流量同比去年提升70%,業績同比提升近2倍,大賣場的改造還在繼續。與此同時,高鑫零售近期的另一動作值得關注。“M會員商店”APP顯示,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集團旗下高端付費會員制商店M會員商店將進駐揚州市。當前階段,會員店賽道的競爭已經如火如荼,高鑫零售的到來,能否攪動這一江春水,尚有待觀察。
2、【阿里巴巴Q2財報:季度收入人民幣2071.76億元,同比增長3%】
11月17日晚,阿里巴巴集團(NYSE:BABA,股價80.48美元,市值2130.74億美元;HK09988,股價79.95港元,市值1.69萬億港元)公布2023財年第二季度(自然年2022年三季度)業績,季度收入人民幣2071.76億元,同比增長3%。經調整EBITA同比增長29%至人民幣361.64億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的12個月,約1.24億消費者在淘寶天貓年度消費超過人民幣10,000元,這些消費者跨年活躍率約98%,連續三個季度保持高留存率。
未來商業短評:總的來看,在本財年阿里巴巴“降本增效”的大目標之下,到了第二季度結束,各業務線都給出了階段性的答卷。分業務線來看,淘寶天貓正盡可能守住大盤,并且依然還在為“留量”努力;盒馬在自造血能力上有所改善,而菜鳥的存在感有所上升,餓了么也在回暖。種種跡象都表明,在充滿不確定的局勢之下,阿里巴巴在尋求當前階段的發展“最優解”。
3、【京東Q3財報出爐:營收2435億元、服務收入占比近20%】
11月18日,京東集團(HK09618,股價218港元,市值6809.22億港元)發布了2022年三季度業績。數據顯示,今年Q3,京東集團凈收入為2435億元,同比增長11.4%。凈利潤方面,Q3京東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60億元,去年同期為凈虧損28億元。此外,Q3京東凈服務收入為465億元,同比增長42.2%,占凈收入的比例達到19.1%,創下歷史新高。同日,京東物流(HK02618,股價14.5港元,市值956.62億港元)Q3業績顯示,其營收達357.7億元,同比增長38.9%。經調整后的Non-IFRS凈利潤為4.5億元。
未來商業短評:增長強勁外,京東的業務結構正在加速平衡。服務收入比例的持續提升,其實意味著一家以電商零售為主業,商品售賣為主要經營形式的巨頭,逐漸找尋到業務間健康的“新平衡”。更平衡的京東背后是更“開放”的京東,特別是以物流為核心的服務能力的開放,更深入與直播電商等多領域頭部企業的合作。
4、【亞馬遜海外購“黑五”正式開始】
11月18日,亞馬遜海外購“黑五”全球購物季正式開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此次購物季將持續到12月1日,其中11月23日晚8點至11月27日晚8點為黑五購物季巔峰期。亞馬遜中國副總裁、亞馬遜海外購中國區負責人李巖川在現場表示,此次黑五全球購物季,有來自全世界近20000個品牌,近200萬全球商品參與打折。其中專門為中國消費者定制的折扣商品同比增加300%。
未來商業短評:亞馬遜海外購來到中國8年,對中國市場的理解越發深入。“黑五”大促雖然是舶來品,但亞馬遜海外購目前不斷加碼本土化。此次無論是優化物流還是擴大商品池,這些做法與國內電商平臺異曲同工。
1、【每日優鮮發布2021年財報 全職職工僅55人】
11月14日,每日優鮮(MF.US,股價1.703美元,市值1337萬美元)于SEC上傳了其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財務報表。數據顯示,2021年,每日優鮮凈虧損為38.50億元,與2020年同期相比上升133.5%。歸因于每日優鮮普通股東的全面損失為41.91億元,同比上升89.6%。經營方面,2021年每日優鮮凈收入較去年有所增長,具體數字為69.52億元,同比增長13.4%。財報還顯示,目前,每日優鮮的全職職工還有55人,減員比例超97%。
未來商業短評:每日優鮮需要面對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欠款,包括其與供應商和員工的欠款、與騰訊的廣告及服務費等均未結清。目前每日優鮮的策略是,期望能留在納斯達克,等資本救贖完成“自救”,同時也在出售相關業務換取更多現金流。目前這些措施還未見效。
2、【美團跟團游訂單日環比增長178%】
11月1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美團方面了解到,受相關利好政策影響,美團酒旅業務跨省跟團游產品回暖。美團平臺上的“西雙版納跟團游”搜索量日環比增長436%,“長白山跟團”增長424%,“成都一日游跟團”增長431%;截至16日上午10時,美團跟團游訂單量環比增長178%,其中跨省跟團游訂單量增長255%。與此同時,平臺上多個旅游目的地的搜索熱度也快速提升,甘孜藏族自治州、成都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寧市、三亞市等位居搜索量前五名。
未來商業短評:最新政策指出,跨省旅游經營活動不再與風險區實施聯動管理,跨省游客憑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乘坐跨省交通工具。該政策的發布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旅游市場主體信心,帶動人們的消費熱情,助力旅游市場迎來復蘇。
3、【騰訊“分紅式”減持超90%美團持股】
11月16日盤后,騰訊(HK00700,股價287.8港元,市值2.76萬億港元)在三季報中宣布將其將以實物分派的方式,分派持有的9.58億股美團(HK03690,股價160.4港元,市值9927萬億港元)B類股票,作為特別中期股息分派,分派比例為10:1。另一邊,美團發布公告,由于騰訊于本公司的持股擬變化,現任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已辭任非執行董事。以11月15日美團收盤價每股166.4港元測算,待分派的美團股份的總市值約為1594億港元。截至美團中期報告,騰訊合計持有美團10.55億股。此次騰訊分派股份占比約90%,本次分派之后,騰訊僅持有美團不足1億股,持股占比降至不足2%。
未來商業短評:這樣“分紅式”的派息減持已經不是騰訊的第一次了。2021年12月,騰訊宣布以中期派息方式,將所持有約4.6億股京東股權發放給股東。本次派息后,騰訊對京東持股比例由17%降至2.3%,不再為第一大股東。業內普遍認為,減持京東、美團的共同原因首先在于反壟斷的大條件下。與此同時,對于騰訊而言,疫情影響下的幾年間,包括美團、京東這樣的消費服務類投資業務,收益其實基本已經見頂,選擇兌現也是“見好就收”。“投資人”騰訊也在調整自身的投資策略。
1、【達達集團Q3營收同比增41%、虧損收窄】
11月18日,達達集團(Nasdaq:DADA,股價5.58美元,市值14.44億美元)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這也是達達集團人事調整后的首份財報。數據顯示,達達集團第三季度營收23.88億元,同比增長41.1%,超出市場預期3.56%。分業務營收方面,達達快送營收為8.36億元,同比增長36.1%,京東到家營收15.44億元,同比增長44%。
未來商業短評:從達達集團、阿里本地生活以及順豐同城等業務數據及戰略不難看出,無論是從巨頭戰略、業務側決策,還是整個市場線上線下業態大融合的邊界的“模糊”,都在向外界告知:單一職能企業將難以在市場生存,唯有與更大規模體量的商流接入,與互聯互通的電商零售生態融合,以及持續的經營、運營能力的輸入,“高耗血”的即時零售、同城配送業務才能爭得一席之地。
2、【A股四快遞企業發布10月份業績】
11月18日,順豐、申通、韻達、圓通發布10月份業績簡報。
順豐控股(SZ002352,股價52.49元,市值2569.49億元)10月速運物流業務、供應鏈及國際業務合計收入為209.18億元,同比下降4.95%。其中,速運物流業務營業收入141.24億元,同比增長6.52%;業務量9.39億票,同比增長12.73%;單票收入15.04元,同比下降5.53%。
申通快遞(SZ002468,股價10.14元,市值155.22億元)10月快遞服務業務收入30.33億元,同比增長29.83%;完成業務量12.51億票,同比增長13.17%;快遞服務單票收入2.43元,同比增長15.17%。
韻達股份(SZ002120,12.31元,357.27億元)10月快遞服務業務收入40.38億元,同比增長8.58%;完成業務量15.17億票,同比下降11.60%;快遞服務單票收入2.66元,同比增長22.58%。
圓通速遞(SH600233,股價19.7元,市值677.81億元)10月快遞服務業務收入39.95億元,同比增長10.86%;完成業務量15.83億票,同比增長0.54%;快遞產品單票收入2.52元,同比增長10.26%
未來商業短評:10月快遞行業整體增速放緩趨勢下,A股四家快遞企業10月快遞業務收入方面均實現同比增長,申通增速仍居首。不過,在單票收入和業務量指標上,各企業表現不一。其中,快遞單票收入僅順豐下滑,韻達在業務量增速上仍未轉正。11月、12月為快遞年末旺季,韻達業務量增速能否回正?申通業務收入能否進一步追趕?各家表現值得期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