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12-24 14:22:18
◎近年來,乘著信創產業的東風,東方通業績維持較快增長,但在2022年因疫情遇挫。伴隨著當前感染人數大幅增長,疫情對公司項目回款的影響仍在持續。另一方面,產業利好政策、下游市場擴大依然撐起了公司的成長空間。2022年11月,東方通不超過22億元定增順利獲得證監會批復,除加碼布局主營業務外,還將補充流動資金、“舒筋活血”。
每經記者|楊煜 每經編輯|董興生
東方通(SZ300379)是國內老牌軟件廠商,其業務既包括基礎軟件中間件這樣的傳統優勢主業,也在積極拓展網信安全、智慧應急、數字化轉型等新業務領域。
近年來,乘著信創產業的東風,東方通業績維持較快增長,但在2022年因疫情遇挫。伴隨著當前感染人數大幅增長,疫情對公司項目回款的影響仍在持續。另一方面,產業利好政策、下游市場擴大依然撐起了公司的成長空間。2022年11月,東方通不超過22億元定增順利獲得證監會批復,除加碼布局主營業務外,還將補充流動資金、“舒筋活血”。
東方通的主要業務包括基礎軟件中間業務、網信安全業務、智慧應急業務和數字化轉型業務。近年來,在信創政策加持下,東方通業績保持較快增長。2019-2021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31.39%;歸母凈利潤從1.41億元增長至2.48億元。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不過,2022年以來,疫情反復對軟件行業及網安行業造成不小的沖擊,東方通亦業績承壓。在營收端,東方通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為2.97億元,同比下降24.43%;在利潤端,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81億元,同比下降573.11%。
在業績報告中,東方通對經營虧損的具體原因進行了解釋:疫情導致實體經濟對中間件的投入放緩,暫時拉低了市場增速的反彈,用戶側的項目建設進程有所放緩,導致相關營業收入亦有所下降;同時,由于部分戰略拓展類項目前期投入較大,導致綜合毛利率有所降低;另外,報告期內公司其他收益(增值稅即征即退與政府補助)相較去年同期顯著下降。
當前,伴隨防疫政策變化,北京等地感染病例大幅增加,對于公司經營及回款是否仍然存在影響?12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東方通,對方表示,“對公司本身而言沒有什么影響,但對于項目的付款、驗收等流程還是會產生影響”。
不過,信創產業正值新一輪成長期。在國家政策和數字經濟發展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黨政、金融、能源、電信、交通、軍工、醫療等行業全面啟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程,隨著這些工程的加速落地,為國產基礎軟件中間件帶來較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計世資訊預測,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IT技術普及以及政務大數據、智慧城市等行業數字化熱點項目的推進,基礎中間件概念將發生重大改變,并催生出大量新的市場需求。到2023年,國內中間件市場規模將超過130億元,2019-2023年的年復合增速約為15.8%。
11月15日,東方通不超過22億元定增順利獲得證監會批復。據募集說明書,東方通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2億元,其中約10.58億元將投向“Tong系列中間件產品卓越能力提升項目”,約6.42億元將投向“基于人工智能的下一代可持續運營安全產品開發項目”,均關乎公司業務核心競爭力。
圖片來源:公告截圖
其中,中間件作為東方通的拳頭產品,正面臨新的市場需求、新的技術趨勢與新的競爭對手。募集說明書介紹,國產中間件的應用范圍正在快速擴展,同時下游客戶對產品性能、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
據介紹,通過實施前述項目,東方通將提升中間件產品在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能力和品質,實現全線產品向云原生中間件的升級,豐富產品品類,構建更為合理完善的中間件產品體系,并通過購置辦公場地,整合公司中間件業務布局,提升中間件業務運營能效。
網信安全業務則是東方通近兩年拓展的新業務,該行業同樣政策利好不斷。據介紹,在本次募投項目中,公司將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與大數據、云計算、專用軟硬件復用技術相結合,構建面向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終端安全、安全管理、5G安全、工業互聯網安全、公共安全等應用領域的下一代可持續運營安全平臺,滿足客戶的多場景需求。
此外,東方通還計劃將5億募集資金用于補充流動資金,“舒筋活血”。根據最新一期財報,截至2022年9月底,東方通貨幣資金余額為7435.04萬元,同比減少了77.04%,主要原因包括受疫情影響,回款較上年同期下降、支付收購對價等。而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其營運資金需求勢必不斷增加。
通過此次補充流動資金,東方通表示,將有利于緩解公司未來的資金壓力,保障公司業務規模的拓展和業務發展規劃的順利實施,促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