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從“重建附近”說起,回看項飆對“關系”的觀察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09 19:34:44

          “最后500米”是一個資本中心通過它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往下延伸,觸達每一戶、每個人。而“最初500米”則是反過來 ,關注每一個個體和外界的聯系,“從你出發,從每一個個體出發,去看身邊最初的500米,聚焦第一個把你和更大世界聯系在一起的那500米”。

          每經記者|吳林靜    每經編輯|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571726

          意識到該讀一讀《跨越邊界的社區——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這本書,是聽完項飆在2022年末一場論壇上的演講之后。

          剛移居德國不久的項飆沒能到場,他發來了視頻,題目是“從虛擬世界到真實社交,我們如何重建附近?”“附近”,是人類學家項飆近年來在多個場合提到的概念,那一次他重新闡述這個“初步的想法”,并把“附近”的范圍放置在了“最初500米”。

          項飆說,“最初500米”這個提法,是針對目前互聯網商業中“最后500米”的概念而提的。“最后500米”是一個資本中心通過它的技術和商業模式往下延伸,觸達每一戶、每個人。而“最初500米”則是反過來 ,關注每一個個體和外界的聯系,“從你出發,從每一個個體出發,去看身邊最初的500米,聚焦第一個把你和更大世界聯系在一起的那500米”。

          在“附近”尺度下,“你”才是那個起點。

          現實生活里,項飆意識到人們前所未有地依賴網絡,沉溺于虛擬的數字世界,真實的社交逐漸稀缺。所以他提出了“重建附近”,重新理解自己和周邊、和社會的關系,從身邊一草一木的具體和復雜去理解社會,而不是一些抽象的、大而化之的概念。

          比如,每天早上你跟樓電梯里的那些鄰居是什么關系?你出門的時候跟那些保安是什么關系?你跟你每天早上經過的早點鋪,里面的業主、里面打工的人是什么關系?

          重新審視這些關系有什么作用嗎?淺白一點理解,或許可以讓人們在城市里感受到更多的人情味,讓“漂”們找到一些家的感覺。

          這場演講激發了我對“關系”的興趣,所以想起了《跨越邊界的社區》,里面有他對“關系”最初的觀察與思考。

          《跨越邊界的社區——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修訂版),項飆 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年3月

          根據項飆在《十三邀》對這本書的自我評價:真的可能是這輩子不能超越的一本書了。不能超越的意思,不是說達到他個人思想深度的天花板,而是指這是一份由20多歲年輕學者花了6年時間、在沒有考核和時間壓力的情況下,進行浸泡式研究的成果,這種特殊的研究狀態,也許未來再不會有。

          互動中的認識

          上世紀八十年代,天安門以南5公里的南苑地區,以浙江溫州人為主的外地人陸續來到這里,租住民房,在京經商,久而久之便形成相對固定的活動區域,被稱之為“浙江村”。

          從城鎮化進程視角來看,這類同鄉聚居地在其他城市并不罕見,本就是城鄉二元結構下人口流動研究的鮮活樣本,《跨越邊界的社區》核心議題,就是講述“浙江村”是怎么形成的。

          “系”的發現和體悟,是在對“浙江村”的觀察中達成的,也成為項飆的研究方法與寫作手法,即凸顯浙江村人的日常行為過程,在類似日記的瑣碎記錄中,發掘各種細節之間的關系,然后探究“關系”對浙江村的塑造路徑。

          作為調查者,項飆與“浙江村”之間首先就存在一層“關系”。

          生于1970年代的項飆是溫州人,調查“浙江村”有同鄉之便;他還是北大學生,進到“村”里總會引人側目。后來,他去浙江樂清縣的駐京聯絡處里幫忙,以文書身份“交朋友”。這些是他與“浙江村”形成互動“關系”的基本背景。

          互動中,雖有同鄉之便,但社會調查有保持中立的需要,項飆強調自己“是溫州人,但不是典型的溫州人,至少不是我現在要研究的溫州人,我的親戚中沒有和‘浙江村’里的人有來往的”。他說,自己是通過和“浙江村人”的反差來認識他們的,是一種“熟悉,但又不至于熟視無睹”的觀察狀態。

          在并不能“完全融入”狀態下如何獲取信任?

          一方面,他花了6年時間“浸泡”其中。從案例中可以看到,他和被調查者同吃同住,有的一路跟訪六年,有的隔兩年又回訪。

          另一方面,他“放松自己”,該表現一點個性的地方,發表一點自己看法的時候,都表現一些,“調查者要了解被調查者,而被調查者對調查者也是有認知能力的。你在對方心中如果是一個模糊的形象,你很難真正清晰、深入地了解對方。”的確是這樣,一問一答和真正進入聊天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

          親屬與生意

          更多“系”的表現存在于“浙江村人”的內部。

          舉個錢的例子。能否隨時借到錢,對生意影響很大。有個“浙江村人”準備在新市場里包租柜臺,臨到交租期限,他向三位朋友分別借了20萬、30萬和50萬,那是1997年。這么大筆錢的借錢過程很順利,第一天晚上和朋友說,第三天就全拿到手了。

          對于一兩個月后就要還本付息,這位“浙江村人”也不著急。因為他有很多錢散在其他做生意的朋友那里,這一兩個月可以收一些回來;另外他也可以和他的上游說一說,晚點兒結賬,老客戶偶爾拖一次還是可以的。

          “浙江村”里有兩個圈,一個親友圈,一個生意圈。親友圈的資金流轉走的“明流”,生意圈走的是“暗流”。項飆說,“生意人都不太見到錢,但經營卻能高效運轉。”這種暗流涌動的資金鏈或者說是債務鏈,解決了這個群體生產和經營所需要的基本資金。

          錢這個例子說明的是親友圈和生意圈之間的互動,不同關系的組合、互動其實就是“系”,呈現出“鏈式流動”的形態。同一“流動鏈”上的成員既在經營上合作,又有生活的互助,形成圈子,成為“浙江村”基本構成單位。

          在“浙江村”里,人們傾向于和與自己的親友有關系的人做生意。所以我們看到,誰的親戚朋友多,誰的生意就好做,誰就容易成為“大人物”。他并不是在和自己的直接朋友做,而是以親友為后盾。

          這種“系”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親友關系和生意關系的互動過程,是《跨越邊界的社區》中各種案例人物活動的基本線索。

          大家在溫州、浙江老家傳統的親友關系,是“浙江村”最初關系發展的起點。比如1993年,周家大姐夫和二姐夫兩家一開始只是簡單的合作,一起進貨、一起加工、一起賣、一起交罰款稅費,凡事AA制。1995年,兩年以后,就分了家。

          中期,“浙江村”的親友圈中出現了分工,有的包柜臺,有的負責加工,通過代銷的方式,親友之間在生意上不再是“幫忙”,而是明確了“合作”關系。而這種“合作”關系也開始向親友圈之外的人延伸,出現了生意圈。

          再后來,和外部連接更多的新生意來臨,強化了生意圈,最重要的是改變了生意圈和親友圈重疊的面積。

          “浙江村”的形成,就是一個舊線(原來的社會關系)織新網(新的經營和社會空間)的過程。項飆認為,不是經濟行為“嵌入”在社會關系中,而是人們是依靠著社會關系在“展開”自己的經濟行為。“浙江村”不斷壯大的過程中,正是親友圈和生意圈之間分離-重疊的互動過程,達成其內聚和開放之統一的基本線索。

          “關系叢”

          我們過去一講“關系”,往往把它理解為兩個點(行動者)之間的連線,而項飆認為,任何長期、穩定的關系都不能只從關系的兩端來理解,它同時包括許多“不在場的參與者”,應該從一個更大的行動單位來看。

          項飆從“系”進一步得出了“關系叢”的概念。當人在建立某一關系的時候,他是帶著大量已有的關系來的。他和現在的一個互動者要建立什么關系,以及怎么去建立關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眼前的互動者和自己原來關系網是什么關系。你和我的既有的關系網是什么關系,這才是你我之間關系的實質。

          我“以個人名義”請你吃飯、談條件、稱兄道弟,都是對那層關系的落實或者修整。“不看僧面看佛面”,明明面對的是“僧”,卻要對不在場的“佛面”負責。

          可以說,關系的實質乃是“關系叢”。“系”是針對“浙江村”所提出的一個概念,"關系叢”是在系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系可以理解為關系叢的一種。

          所以,在人們互動交往的時候,面對的不是對面那個簡單的個人,而要意識到還有很多潛在的參與者。

          更進一步延伸,這種潛在的參與者有一類比較特殊,不止于家族大、朋友多、生意廣、認識生意上的大人物這個層次,而是與權力相關,所謂“有背景”。溫州話中,也有“背厚不厚”的說法,“背”即背景。根據書中一些“浙江村人”的總結:“搞企業成功不成功,就看你能不能把沒背景搞成有背景。”

          透過“關系叢”的邏輯,項飆對時間也有了新的解讀。“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類今昔對比總是讓人發出對歷史的感慨,但“歷史是關系的空間格局來回變化的過程”,而“我們是以關系之間的變化,尤其關系的極端的逆轉來理解社會和人生的變遷的,而時間本身不是一個重要變量”。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宏觀動態 宏觀動態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日韩中文精品在线专区 | 在线观看AV网址入口 | 偷窥国产亚洲女爱视频在线 | 亚洲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 亚洲中文成人门户 | 亚洲αV欧美αV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