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全球24艘訂單!中國全部拿下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4-20 19:08:38

          每經編輯|畢陸名

          中國造船業再獲大單!

          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持續火熱,也帶動了相關行業的發展,汽車運輸船就是其中之一。

          據央視財經4月20日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汽車的遠洋運輸主要使用的是5000車級到6000車級的汽車運輸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今年一季度,全球的汽車運輸船新造船訂單達到24艘,均由我國船企承接。

          統計數據顯示,1-3月份,我國造船完工量917萬載重噸;新接訂單量151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3%。截至3月底,手持訂單量1145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5.6%。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視頻截圖

          新能車出口需求大增帶火運輸船

          據央視財經4月20日報道,在上海的一家造船廠,一艘7600車汽車運輸船已經完成分段建造,在船臺進行搭載焊接。總工藝師朱錦標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出口越來越多,同時其運輸安全要求又不同于傳統的燃油車,所以他們在設計這艘船的時候,就劃分出了不同的區域,來裝載不同類型的車輛。

          記者了解到,目前汽車的遠洋運輸主要使用的是5000車級到6000車級的汽車運輸船。隨著汽車出口的火熱,大型船已成為汽車運輸船新訂單的主流。朱錦標告訴記者,除了正在建造的幾艘7000車級的汽車運輸船,他們還承接了更大級別的9000車級的汽車運輸船訂單。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視頻截圖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今年一季度,全球的汽車運輸船新造船訂單達到24艘,均由我國船企承接。

          盡管訂單不斷增加,但對一艘龐大的汽車運輸船來說,建造需要一定的周期,因此,目前市場上的汽車運輸船運力供給仍然偏緊。各地也出臺舉措,為新能源汽車出口保駕護航。

          在廣東東莞的一家物流公司,員工們正忙著打電話敲定船期、訂艙位。負責人洪憲林告訴記者,現在,多數航線的艙位已經較充足,運價比去年最高點也有所下降。今年相對于去年來說,運價大概有5%~10%的下降。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視頻截圖

          洪憲林說,這主要得益于集裝箱運輸對汽車運力緊張的緩解。但新能源汽車攜帶的動力電池屬于危險品,集裝箱運輸比較復雜,因此,新能源汽車廠商更傾向于選擇汽車運輸船。這使得新能源汽車出口最火熱的歐洲航線,艙位仍然比較緊張。

          日前,深圳市也出臺方案,對經深圳港海上運輸外貿出口的汽車,和汽車滾裝航線航次給予資助,鼓勵車企從深圳港出口車輛。

          我國首季造船新接訂單量占世界62.9%

          4月20日,國新辦就2023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陶青出席并介紹相關情況。陶青表示,2023年一季度,我國船舶工業經濟運行企穩回升,呈現穩中向好、穩中有進、穩中提質3大特點。統計數據顯示,1-3月份,我國造船完工量917萬載重噸;新接訂單量151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3%。截至3月底,手持訂單量1145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5.6%。

          首先是穩中向好。1~3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43.5%、62.9%和50.8%,為世界第一。2022年,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我國共有12種船型新接訂單量居全球第一。

          穩中求進。高端船型取得新突破,截至3月底,全球共交付了6艘24000TEU級集裝箱船,全部都由中國船廠建造;我國船企抓住汽車運輸船市場回升的有利時機,包攬了今年一季度全球24艘汽車運輸船建造訂單。此外,我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工程進展順利,總體進度已達91%,正在全面調試和內裝完工階段,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實現交付。

          穩中提質。船舶訂單質量明顯提升,綠色化發展步伐加快。1—3月,我國新接船舶訂單結構優化,修載比達到0.485,處于歷史最好水平。2022年以來,我國新接訂單中綠色動力船舶占比約50%。

          “總體來看,我國船舶工業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持續攀升,產業發展也站在了新的更高起點上。”陶青說。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視頻截圖

          中國造船巨頭拿下法國210億大單

          據中國船舶報報道,4月6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在北京正式簽訂合作協議,協議包括建造2型16艘大型集裝箱船,金額達210多億元人民幣,創下了中國造船業一次性簽約集裝箱船最大金額的新紀錄。

          此次訂單包括12艘15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大型集裝箱船和4艘23000TEU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動力超大型集裝箱船。這也是中國船舶集團首次批量承接甲醇燃料動力箱船訂單。

          官網信息顯示,中國船舶集團于2019年10月14日由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聯合重組成立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有科研院所、企業單位和上市公司104家,資產總額8900億元,員工22萬人,擁有我國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產品研發能力,能夠設計建造符合全球船級社規范、滿足國際通用技術標準和安全公約要求的船舶海工裝備,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

          目前,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共計有11家上市公司,分別為中國船舶、中船應急、中船漢光、中船科技、中船防務、久之洋、中國重工、中國動力、中國海防、中國船舶租賃(港股)、昆船智能。對于上述A股公司來說,中國船舶集團拿下的合作大單無疑是一個大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證券在近日發布研報稱船舶大周期已然到來,行業龍頭有望率先復蘇。短期來看,2022年以來,新造船價持續上漲而船用鋼板價格持續回落,形成利潤剪刀差;長期來看,在國際船舶低碳減排政策驅動+舊船替換需求的影響下,船舶行業有望迎來長期的確定性的景氣向上。經過我們的測算,我們發現未來5年散貨船+油船將迎確定性訂單潮,否則航運的需求缺口將會明顯擴大。行業集中度的持續提升,則進一步強化了在周期上行早期,龍頭搶單的優勢。

          從供給端看,全球產能基本出清,世界造船看中國。受前期海運市場長期低迷影響,全球活躍造船廠商持續減少。根據Clarksons數據,全球活躍船廠從2008年的1014家下降至2022年373家。目前我國造船三大指標占全球造船市場份額50%,國內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2022年我國有6家造船企業進入全球前10強。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財經、國新辦、中國船舶報

          封面圖片來源: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船舶制造 汽車行業 船舶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AV网站 |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精品 | 亚洲限制级资源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综合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香蕉电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