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20 21:59:42
每經特約評論員 陳憲
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等。會議強調,要引導金融機構根據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企業的不同需求,進一步優化產品、市場和服務體系,為科技型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務。要把支持初創期科技型企業作為重中之重,加快形成以股權投資為主、“股貸債保”聯動的金融服務支撐體系。要加強科技創新評價標準、知識產權交易、信用信息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要統籌做好融資支持與風險防范,有效維護金融穩定。
通過金融體系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成為當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方面。會議提出,要把支持初創期科技型企業作為重中之重。筆者認為,此舉切中當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要害,也符合三年疫情后的實際情況。初創企業大多在做原創技術或模式的研發,特別需要創業創新投資資本的支持。
作為創新理論鼻祖的熊彼特,曾經論述了信用對實體經濟的作用。他指出,“本質像是利息來自于信用,而信用有利于新產業、新組織形式以及消費品的創造。”早在100多年前,熊彼特就論證了經濟增長的兩大動力:創新與信用。在熊彼特提出創新理論的上個世紀初,科技創新(技術進步)緩慢,創新是指企業家重組生產要素的行為。在那個年代,信用活動的規模有限,主要是幫助企業獲得流動資金,僅限于此。熊彼特看到了信用有利于新產業、新組織形式以及消費品的創造。現代經濟增長、現代企業發展在更大程度上利用信用,除了來自銀行體系的信用,資本市場也為企業,特別是初創企業提供信用支持。
然而,初創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通常具有較高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為了降低金融機構對科技型企業的風險擔憂,可以建立風險共擔機制。政府可以提供部分擔保或風險補償,與金融機構共同承擔科技型企業的風險。此外,金融機構還可以與科技型企業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采取戰略合作、股權投資或共同研發項目,以增加信任并降低風險。
在虛擬經濟、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大背景下,要鼓勵金融機構開展數字化服務,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更便捷的融資渠道和定制化的金融產品。通過建立科技型企業專屬的在線融資平臺,提供快速審批、個性化的貸款方案和數據驅動的風險評估,促進金融創新和數字化服務,提供適應性更強的融資解決方案。還應建立透明、公正的監管機制,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增強市場信心。通過優化融資政策和法規環境,科技型企業可以吸引更多的合格投資者參與科技投資。
筆者認為,在加強科技型企業融資支持方面,可以考慮加強中國高收益債券市場發展的研究,盡快推動國內高收益債券市場建立,更好地為科創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形成以股權投資為主、“股貸債保”聯動的金融服務支撐體系,而高收益債券市場應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金融體系支持初創企業和科技型企業融資,對于中國經濟既有短期效應,更有著中長期意義。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隨著前期政策措施的出臺實施,市場需求逐步恢復,生產供給持續增加,物價就業總體平穩,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同時,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全球貿易投資放緩等,直接影響我國經濟恢復進程。針對經濟形勢的變化,必須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增強發展動能,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會議圍繞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做強做優實體經濟、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等四個方面,研究提出了一批政策措施。會議強調,具備條件的政策措施要及時出臺、抓緊實施,同時加強政策措施的儲備,最大限度發揮政策綜合效應。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就是“更加有力的措施”,就是信用助力創新的具體行動。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深圳行業研究院研究員)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