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7-04 17:32:55
每經評論員 畢陸名
隨著A股市場的規范化和透明化,上市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是投資者關注的重要內容,也是監管部門監督的重中之重。然而,近日,有一家上市公司卻因為財務信息披露不準確,連續收到證監局和交易所的警示函和監管函,引發市場的質疑和關注。
這家公司就是新宏澤(SZ002836,股價8.12元,總市值18.71億元),主營業務為包裝印刷。根據其7月3日披露的公告,公司因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要求導致財務信披不準確,被深交所下發監管函。此前,7月1日,公司及其總經理、財務總監也因同樣的原因被廣東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具體來看,新宏澤在2023年4月28日披露的2022年年度報告中,將自己定位為高新技術企業,按照15%的稅率計算企業所得稅,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9437.97萬元。然而,在進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過程中,公司發現2022年處置子公司深圳新宏澤包裝有限公司產生的處置對價、股息紅利等應調整計入所得稅相關的收入總額,導致高新技術產品收入占比低于60%,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的要求,所得稅稅率應由15%變為25%。這意味著公司應該多繳納1028.31萬元的所得稅,相應凈利潤也應該減少,該筆金額占更正前凈利潤的10.90%,調整后公司凈利潤為8409.65萬元。
筆者認為,年度財務報告是經專業人士層層審計把控才可公之于眾的,新宏澤卻犯了這樣一個“低級錯誤”,這讓人不禁懷疑公司的財務管理水平和信息披露誠信度。作為公司管理層,新宏澤總經理肖海蘭、財務總監李艷萍難道不知道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的具體條件和計算方法嗎?不知道處置子公司產生的收入也要計入所得稅范圍嗎?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樣一個“低級錯誤”是否有意為之?是否存在調節利潤、美化業績、誤導投資者的嫌疑?畢竟,如果按照25%的稅率計算,新宏澤2022年的凈利潤為8409.65萬元,較更正前的9437.97萬元,足足多出了1028.31萬元。這對于一家去年凈利不到一個億、主打包裝印刷行業龍頭地位的公司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因此,筆者建議,監管部門應該對新宏澤及其相關人員進行進一步調查,查明其財務信披不準確的原因和責任并依法嚴肅處理,維護市場秩序和投資者利益。同時,新宏澤也應該認真反省自查,杜絕類似錯誤再次發生,提高財務管理和信息披露的水平和質量,恢復市場的信任和尊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