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12-05 22:04:01
萬億級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定海針”。對安徽來說,迎來首個萬億級新興產業,還只是開始。
每經記者|劉艷美 每經編輯|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225751
12月4日,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透露,今年1至9月,安徽裝備制造業營收達8407億元,同比增長21.6%。規上企業6124戶,較上年同期凈增長711戶。預計裝備制造業今年將成為安徽省十大新興產業中首個破萬億元的產業。
據了解,裝備制造業歷來是安徽省工業支柱產業之一,近5年年均增速15%以上。2022年,安徽裝備制造業營收達9500億元,居中國第7位,增速位居長三角、中部地區第一。其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營收約4300億元,占裝備制造業比重提高至45%。
接下來,安徽將研究出臺《安徽省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修訂產業鏈圖譜。積極對接工信部,研究制定機器人、工業母機、儀器儀表、醫療裝備等重點領域行業行動方案,精準指導重點領域發展。
解讀:萬億級產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定海針”。對安徽來說,迎來首個萬億級新興產業,還只是開始。
2021年,安徽出臺《關于大力發展十大新興產業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新興產業聚集地的意見》,提出“十四五”時期要大力發展十大新興產業,具體包括: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數字創意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綠色食品產業、生命健康產業、智能家電產業、新材料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
根據當時制定的目標,安徽要構建萬千億產業體系,到2025年,培育形成1個以上萬億、10個以上千億、一批百億級產業。
為此,安徽建立十大新興產業省級專班推進機制,由省領導牽頭負責。按照當地媒體的說法,安徽堅持把“雙招雙引”作為產業發展新打法,堅持“頂格傾聽、頂格協調、頂格推進”,在更大市場空間集聚資源,其決心和魄力可見一斑。
安徽萬億級產業發展正在提速。2022年7月,安徽省省長王清憲“中國這十年•安徽”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安徽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其中,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4個產業,到2025年將成為萬億級產業。
其中,作為安徽“首位產業”,安徽此前高規格召開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推進大會,明確要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推動全省汽車產業盡快邁上萬億級新臺階。
上海認定首批創新型企業總部
央視新聞消息,12月5日,第一批上海市創新型企業總部授牌儀式舉行。此次上海共認定40家創新型企業總部,涵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領域。這是上海首次對創新型企業總部進行單獨認定,為加快推動上海創新型經濟發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支撐。
浙江嚴控新增建設用地
浙江發布消息,近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出臺《關于進一步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的意見》,提出在規劃編制中,嚴格新增建設用地總量控制,實施“存量換增量”“地下換地上”,有效降低城鄉建設用地總量,促進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到2025年,全省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比2020年下降15%。
貴陽貴安代表團在南昌市、贛江新區考察
南昌發布消息,12月4日,貴陽貴安代表團在南昌市、贛江新區考察。在南昌市、贛江新區期間,貴陽貴安代表團先后考察了航空工業洪都大部件車間、南昌華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南昌中微半導體設備有限公司、江西豪馳實業有限公司、江西華創新材有限公司、欣旺達南昌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南昌凱迅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市規劃展示中心、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大連100億元成立政府引導母基金
天眼查App顯示,近日,大連市引導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出資額100億元,執行事務合伙人為大連市引導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經營范圍為創業投資,以自有資金從事投資活動,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該合伙企業由大連市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運營有限公司與其子公司大連市引導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據“大連發布”今年6月消息,大連市將設立政府引導母基金,首期規模100億元,主要投向科技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產業領域。
南京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
近日,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南京市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計劃(2023—2025年)》,加快推進南京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推動跨境電商發展實現“規模數量倍增、貿易質效提升、產業實力躍升”。力爭到2025年底,全市打造跨境電商特色產業帶5個以上,培育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20個以上、省級公共海外倉15個以上、省級跨境電商出口品牌15個以上,發展市級跨境電商創業創新孵化基地40個以上。
“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更突出位置”
12月5日,教育部、人社部在京召開會議,部署做好新一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據教育部統計,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79萬,同比增加21萬。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2024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各高校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領導班子重要議事日程,健全就業促進機制。
充分發揮政策性崗位吸納作用。推動各地各部門盡早安排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招考和各類升學、職業資格考試,為畢業生爭取更多求職時間。
大力挖掘基層就業空間,繼續組織實施好“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項目,拓展實施“城鄉社區專項計劃”“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鼓勵各地健全支持激勵體系,出臺更多地方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就業創業。
首超6萬億元
近日,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發布2022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2022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61329.14億元,首次超過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97%。
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的教育經費,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的教育經費,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辦學中的企業撥款,校辦產業和社會服務收入用于教育的經費等)為48472.91億元,比上年增長5.75%,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01%,做到了“一般不低于4%”。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包括教育事業費,基建經費和教育費附加)為39256.96億元,比上年增長4.79%,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例為15.07%。
根據統計公告,2022年全國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為15731.97元,比上年增長2.44%。全國幼兒園、普通小學、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增幅分別為:7.29%、3.32%、2.14%、1.64%、2.14%、-1.69%。
城市宜居指數,北京位列第一
近日,第六屆中國城市建設峰會暨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 “2023中國城市宜居指數分析報告”,北京、珠海、上海、杭州、廣州、廈門、紹興、深圳、南京、無錫十座城市位居前十。
據了解,中國城市宜居指數將城市的宜居性分為五個板塊:經濟活力與競爭力、環保與可持續性、城市治安與穩定、社會文化狀況以及城市治理。
專家表示,宜居城市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衡量城市的宜居性不僅要考察城市宜居性建設的客觀表征,也必須重視城市居民的主觀感受與評價。中國城市宜居指數分析報告,能為城市建設決策者、管理者提供參考。
程麗華已任重慶市政協黨組書記
重慶衛視《重慶新聞聯播》消息,重慶市政協黨組書記程麗華12月4日主持召開市政協黨組擴大會議。上述報道顯示,程麗華已任重慶市政協黨組書記。程麗華此前為安徽省委副書記,她是第十九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二十屆中央委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