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國家數據局征求意見:加快推進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建設

          每日經濟新聞 2024-04-02 22:16:34

          《意見》提出,構建數據要素賦能體系。加快推進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建設,促進數據要素高效流通和使用。加快完善省、市兩級政務數據平臺,整合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

          每經記者|周逸斐    每經編輯|陳星    

          4月2日,據國家數據局微信公眾號消息,國家數據局研究起草了《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次征求意見的時間是2024年4月2日至2024年4月8日。

          《意見》指出,城市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的單元,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綜合載體。推進城市智慧化發展、數字化轉型,是面向未來構筑城市競爭新優勢的關鍵之舉,也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蔡躍洲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意味著數字基礎設施將進一步完備,數字技術滲透將更為廣泛,與數字技術相匹配的各種制度、規則愈發完善。伴隨這些目標的逐步實現,城市數字化轉型也將不斷深入推進,最終向全域數字化轉型邁進。”

          形成一批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蔡躍洲認為,智慧城市是以數字基礎設施為依托,以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特征,同時匹配與之相適應的各種制度而形成的一種現代化的城市運行模式。

          記者注意到,《意見》提出了主要目標:到2027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撐數字中國建設。城市數字經濟創新活躍,數字治理高效精細,數字服務暢享便捷,數字應急韌性安全,生態環境智慧綠色;適數化制度機制實現突破創新、長效化運營確保可持續發展、協同化發展格局聯動內外;數字設施大動脈暢通優化,數據資源大循環活力釋放,城市發展成果惠及全民。

          到2030年,全國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全面突破,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現一批數字文明時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式現代化城市。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意見》體現了我國以數字化手段推動城市治理現代化、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服務高效便捷以及生態環境智慧綠色的戰略意圖。

          “具體看,首先是為數智城市建設制定明確的時間規劃;其次是以智慧城市推動產融結合,在城市公共服務領域落地應用;再者是完善城市公共服務,提高公共服務效率,比如智慧基礎設施;第四是推動區域發展,優化布局,以協同的方式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最后是民生賦能和產業賦能,尤其是產業賦能,以智慧城市建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盤和林說。

          有序推動公共數據開放

          在全方位增強城市數字化轉型支撐方面,《意見》提出,構建數據要素賦能體系。

          加快推進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建設,促進數據要素高效流通和使用。加快完善省、市兩級政務數據平臺,整合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關聯貫通政務數據資源,推進城市重點場景業務數據“按需共享、應享盡享”。有序推動公共數據開放。構建動態更新、分類分級的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建立健全數據質量評估評價機制,推動數據管理國家標準貫標評估工作,定期開展數據質量評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首次全國數據工作會議于4月1日到2日在北京召開。交通、教育、氣象等領域都產生公共數據。國家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類數據基礎好、質量高、管理相對規范,要讓這些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

          蔡躍洲進一步解釋,除了基礎好、質量高、管理規范外,這些領域的數據都有明確、豐富的應用場景,有望充分發揮乘數效應。

          “例如,交通數據可用于路線導航、道路規劃、停車管理等;教育數據可用于個性化學習、智能教學、教育管理等;氣象數據可以用于農業、旅游業、應急管理等。”蔡躍洲說。

          蔡躍洲認為,“供得出”要求公共數據生產部門不斷提升數據采集、整理、加工等方面能力,積累更多高質量數據資源;“流得動”則要求完善公共數據開放共享相關制度安排,平衡好發展與安全,讓數據需求方能夠實現對公共數據的有效觸達;“用得好”則是要不斷開發應用場景,充分發揮數據的乘數效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41N141933971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中文1区1区产品乱码免费 | 日本人韩国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 亚洲国产一区heyzo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