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四川頻道

          每經網首頁 > 四川頻道 > 正文

          成都新津“造龍”工匠蔣志全:祖孫三代造船 想把手藝傳承下去

          封面新聞 2024-06-11 11:21:13

          袁亮 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杰 文/圖

          龍頭點睛,擂鼓轟天。南河百舸,急流勇進。6月9日上午,2024天府端午龍舟會在成都新津南河及沿岸舉行。

          始于唐代,傳承千年。在“龍舟之鄉”新津,69歲的蔣志有著五十多年的“造龍”經驗。在工業化的今天,龍舟賽大多使用玻璃鋼龍舟,蔣志全造的木龍舟則多作為訓練用。風雨同“舟”五十載,他想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祖孫三代造船百年

           

          蔣氏龍舟名噪一方

           

          端午節前夕,蔣志全受邀參加了一家企業的賽龍舟活動,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舵手,這段時間他一直奔走在大大小小的龍舟賽現場,精力旺盛得不像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

          蔣志全介紹制作的龍舟

          蔣志全是賽龍舟的舵手,也是一名造龍舟的匠人。

          “我跟著祖父和父親學做龍舟時還不到14歲。”蔣志全回憶,從祖父開始算,家族造船歷史近百年。“之前是造漁船、砂石船、運輸船,造龍舟是后來的事。”

          新津賽龍舟的歷史悠久,蔣志全對于龍舟的記憶還要更早。“從自己記事起,每年端午節,周邊鄉鎮的百姓會來西河岸賽龍舟、搶鴨子,場面十分壯觀。”蔣志全說,“那時還沒專業龍舟,大家在貨船里放幾條板凳就當龍舟劃,后來我們才開始手工制作比賽用的龍舟。”

          1982年,新津舉辦龍舟賽,吸引了數十支參賽隊伍,賽前,當時的鄧雙鎮請蔣志全做木龍舟。這也是蔣志全首次獨自“掌墨”造船,時間緊迫,他帶著隊伍連續熬夜趕制,20天左右就完工。

          時間雖短,但造出來的龍舟流線型好、阻力小,選手們在比賽時如虎添翼,一舉奪冠。難得的是,在此后數年間當地的多次比賽,蔣志全制作的龍舟都拿下了冠軍,“蔣氏”龍舟更是名聲大噪。“巔峰時,男女組前三名都是我造的船。”

          蔣志全介紹制作的龍舟

          此外,蔣志全和他的船也走出新津,到過省內不少城市參賽,一些隊伍也還會邀請他做教練或領隊。

          “會造也會劃,打鼓、掌舵我都會。”說罷,蔣志全登上龍舟,演示掌舵人如何配合隊伍,以及根據水流情況來控制龍舟前行方向。

          “杉木輕、耐水性強,最合適做龍舟”“新船下水前要打油,若想延長木船使用壽命,每年還要打一次,好的木船能用幾十年。”當介紹起自己親手造出來的龍舟時,蔣志全有說不完的話,從選材到改料,再到船身結構以及不同船身的特點都講得十分詳盡。

          雖然蔣志全造船不畫圖也不計算,全憑經驗,但他造同一批船質量好且復修率極低。他造的龍舟類型也多,有22人座大龍舟、12人座小龍舟,還有旱地龍舟和龍舟模型等。“66人的舟是我這輩子造過的最大的船。”蔣志全說。

          在祖父和父親手中接過造船的大旗,從純手工到半機械化,蔣志全五十年風雨同“舟”,“造龍”已然成為他一生的事業。

           

          從純手工到半機械化

          一身本領待傳承

           

          蔣志全的家在西河旁,是座農家小院,沿著院墻延伸出來的鐵皮雨棚就是造船基地,里面擺放著10多架大大小小的龍舟。

          造船基地里還掛著好幾幅褪色的錦旗,是當初各支隊伍送來的,其中不少是冠軍隊,蔣志全還將自己參賽時的照片,以及工作證做成了墻紙張貼在顯眼處,這些照片中,有意氣風發的少年,也有老當益壯的長者。

          蔣志全面臨著傳承的難題

          這些“老古董”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也印證著蔣氏龍舟的輝煌,然而,蔣志全一身的本領和手藝,如今卻面臨著傳承問題。

          前來訂龍舟的人越來越少,蔣志全最后一次制作龍舟還是去年,為一場活動緊急制造了兩條。

          作為“龍舟之鄉”,新津端午龍舟會歷史悠久,但從2007年前后,大型龍舟比賽改用玻璃鋼龍舟。蔣志全說,木龍舟現在只是作為訓練和搶鴨子活動用。

          蔣志全很早就在考慮傳承人問題,他曾帶著女兒到廣元參加全國首屆鳳舟邀請賽,但女兒參加工作后和龍舟漸行漸遠,他也收過徒,但和他一樣處于歇業狀態。“不少媒體也幫我宣傳,但現在還是沒有人愿意來學。”蔣志全說:“這是個辛苦活,要花費很大的力氣,要能吃苦,但最關鍵的還是買船的人少了。”

          去年,新津區文化部門已經多次聯系他,希望一同推動新津的龍舟制作技藝成為非遺,以便更好地進行保護和傳承。蔣志全也希望盡最大努力把從祖父一輩傳下來的手藝再傳承下去。

          來源:封面新聞

           

          責編 趙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色婷婷亚洲婷婷7月 | 日韩国产二区不卡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专区一区 | 亚洲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 日本特级婬片中文免费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柚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