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觀察 2024-07-26 20:34:54
去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元翠云廊視察時強調,“要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踐行總書記囑托,四川不斷寫好生態文明建設大文章。7月25日,全國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廣元舉行,將劍閣經驗推廣開來。
7月25日,來自全國各地林草系統的代表,走進劍閣縣翠云廊大柏樹灣、劍門關鎮古柏保護示范小區,感受劍閣縣保護古樹名木的主動作為。因古蜀道相伴而生的翠云廊劍閣段,現存古柏7778株,平均樹齡1050年以上,最“年長”的“劍閣柏”樹齡約2300年,尤為珍貴,堪稱“蜀道奇觀”“森林活化石”。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生態處處長 王振錫 :沿著總書記的步伐,我們深刻領悟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意義。劍閣的交樹交印制度,解決最后一米責任落實問題,同時建立全真“模擬庫”,一樹一策開出“藥方”,給了我們很大啟發,學習劍閣經驗,回去后同樣要守護好我們珍貴的自然遺產。
這些年,劍閣縣制定了“一樹一檔”掛牌保護、“一樹一人”日常巡護、“一樹一策”科學救護的“三個一”保護措施,對每一株古樹名木實行掛牌保護。同時形成“一名黨員干部+一名群眾+一名專家+一名護林員+一名監督員”的“五個一”管護機制,提升保護管理能級。
廣元市劍閣縣委書記 楊祖斌: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好古柏,堅持系統化、專業化、智慧化、法制化、可持續化等五化同步,通過科技賦能,探索打造古柏保護示范小區,實現了古柏的生長環境更好,老百姓的生活環境更好。
包括劍閣縣在內,全省各地都在推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并在保護中發展,在傳承中利用。在綿陽市梓潼縣,當地立足豐富的古樹名木資源和“天然氧吧”宜人優勢,大力開發森林康養旅游、中小學生研學游等新業態,規劃打造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1個、小微公園8個、古樹旅游精品線路3條,推動古樹名木“老有所為”。
綿陽市梓潼縣自然資源局局長 張祖正:我們根據樹形姿態、歷史典故等特點要素,累計完成張飛柏、狀元柏等198株古柏命名,成功打造全省首個林長制主題公園,古樹旅游精品線路等,讓古樹名木煥發第二春。
數據顯示,全省共有古樹名木71578株,其中,超過2000歲的古樹名木49株。目前,四川按照不同品種、樹齡將古樹名木劃分為三個保護級別,并完成古樹名木建檔、掛牌,逐個落實保護措施,對樹齡千年以上的古樹名木采取“一樹一檔、一牌、一策”方式開出精準保護“藥方”。
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 王平: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把古樹名木保護好,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好。下一步,我們將搭建生態文明制度框架,加速構建古樹名木保護“安全網”,千方百計將這些珍貴資源保護好、利用好,造福子孫后代。
來源:四川觀察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