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4-09-22 13:20:35
每經編輯|盧祥勇
9月21日,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報道了江蘇無錫虹橋醫院涉嫌騙保一事。
9月22日凌晨,無錫市醫保局就近期媒體報道的該市民營醫療機構無錫虹橋醫院涉嫌騙保一事做出情況通報,稱前期已根據舉報線索受理調查、初步查實,并于8月30日行政立案。目前,無錫市醫保局正會同公安、衛健等部門進行全面徹查,將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同時,無錫市醫保局還表示,誠懇接受社會監督,對欺詐騙保等行為絕不姑息。
據報道,近日,無錫虹橋醫院放射影像科朱醫生實名反映,從去年開始,醫院系統內出現了一些根本沒在他們科室做過影像檢查的患者病歷,病歷記錄里卻有“根據影像做出的診斷”。這些病歷全都由醫院體檢中心陳醫生完成,而這名醫生并沒有操作放射影像科CT、核磁共振儀的權限。
朱醫生懷疑醫院涉嫌偽造病歷,騙取醫療保險。今年3月,他將沒有影像號的病歷拍照留證,向醫院上級管理部門實名舉報。在等待調查結果時,他舉報的這些病歷又有了影像號和片子。
在被舉報的病歷中,楊某某(72歲)和邱某某(62歲)的病歷里,有根據所拍片子的情況做出的診斷,卻找不到對應的影像。6月份又查到了她們的CT影像,按照系統記錄,這兩人都是2023年4月做的胸部CT,片子上能清晰看出,兩位患者的吊墜形狀、大小和位置都基本一致。不僅這兩位上了年紀的患者CT影像類似,朱醫生比對發現,2021年在他們科做過CT的25歲女性葉某的片子上,也有看起來極為相似的吊墜,肉眼看,三人的片子幾乎一模一樣。
72歲的楊某某、62歲的邱某某與25歲的葉某,三人的片子幾乎一模一樣
隨之,他發現了更多問題,包括有患者在正常做核磁共振檢查之后1分鐘內,另有患者做了核磁共振檢查。然而,李醫生表示,機器做一次腰椎核磁共振檢查至少要花10到15分鐘。
此外,有的病歷還出現診斷上寫“左腦基底節區梗塞”,影像卻顯示為右側。
更多問題被發現后,問題病歷被設權限已無法查看。
放射影像科的李醫生表示,非常期待后續的調查,醫院底層影像歸檔和通信系統中,對每次病歷修改都應該有記錄。
記者隨機撥打了20份病歷中留下的患者電話,四分之三是空號或無法接通,接通的也大多表示不是本人。也有接通電話的患者表示,當時在醫院住院做體檢。比如,患者許女士表示,她當時因為腰疼去無錫虹橋醫院體檢,但至于為什么只做了胸部CT,許女士說,時間久了,記憶不太清晰。
無錫虹橋醫院是一家民營醫療機構。官網介紹,醫院現有職工500余人,各類醫技護人才300余人,其中正副高職稱專家40余人,多名學科帶頭人由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擔任。醫院年門急診量20余萬人次,年出院萬余人次。醫院重點學科為產科和骨科。
天眼查信息顯示,無錫虹橋醫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實際控制人為王為民。9月4日公布的一份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今年6月,該醫院提供的患者病歷未能做到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規范,被當地衛生部門處以警告以及罰款人民幣14000元的處罰。
今年7月12日,無錫市醫保局表示,對朱醫生的舉報高度重視,先后兩次到無錫虹橋醫院現場核查,但因提供的線索涉及人員較多,所反映問題距今時間較長,在前期核查中對提供線索無法確認核實,還特地與無錫市公安部門協調溝通,并將有關線索提請公安部門協助調查。公安部門核查后若有明確反饋,將及時告知。
編輯|盧祥勇 易啟江
校對|段煉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無錫醫保、中國之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