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首發快訊

          每經網首頁 > 首發快訊 > 正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熱解讀:如何看待提高財政赤字率

          玉淵譚天 2024-12-12 20:29:50

          剛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到,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財政赤字率。

          譚主注意到,大家對財政政策的期待,主要表現為對政策力度和規模的期待。有人就認為,評價這些政策有效性的標準,就是政策規模。這其中,關于化債政策的討論,就很典型。

          過去,由于發展階段的限制,部分地方政府自身財政收入不足,于是融資平臺來籌資,這就導致債務規模增加,不斷積累了一些隱性債務。

          今年,我們的政策在處理這個問題上,措施就已經發生了變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一攬子增量政策背景下,提出的總規模10萬億的地方化債資源。地方政府可以將一些高息、短期的隱性債務,納入政府公開債務賬面,轉化為低息、有更充足還款期限的地方政府債券。

          這樣一來,也就為地方政府打開了發展的空間和時間,把思路從“在化債中發展”轉化為“在發展中化債”。

          這樣的思路轉變,從地方政府專項債的投向,便可窺一豹。

          今年1—10月,專項債券投向項目3萬余個,支持了一大批具有較強經濟社會效益的項目建設,各地用作項目資本金超3000億元,主要集中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重點用于國家重大戰略項目。

          從結構變化上來看,近兩年,政府支出除了穩定地投向民生相關領域之外,還投向了信息網絡建設等能迸發“新動能”的地方,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趨勢,十分明顯。

          實際上,以地方化債為切口,我們可以觀察到整個宏觀政策頂層設計的思路正在發生的變化。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尚希告訴譚主,今年9月中央政治局會議以來,我們在宏觀政策方面推出的一系列措施,背后反映著兩個認知的變化。

          第一,是對債務和風險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從強調存量債務的減少,轉向債務結構的優化。

          以往,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觀念把“債務”和“風險”劃上了等號,認為債務本身就是風險,所以要減少債務的體量和規模。在9月底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后宏觀政策的走向,則釋放了一個鮮明的信號:

          “風險”本身是一個受復雜因素影響,會動態變化的概念,存量債務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風險,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構成風險;防范和化解風險,也不意味著只能通過減少當期存量債務的方式進行,而是可以通過置換、通過結構的優化,來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

          而這背后,還有關于財政政策目標的認知在發生轉向——從過去更側重收支平衡,逐步轉向更關注財政的可持續性。

          財政收支平衡,不難理解,就是收入和支出基本相當,比如堅持財政赤字率不能超過3%,強調的是一種靜態結果。

          那如何理解財政的可持續性?也很直接,就是要維持經濟的穩定增長,才能維持財政收入的可持續增長。在財政收入能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只要將利息支出控制在財政收入的合理比例之內,就可以說是可持續的。

          這樣一來,財政政策目標就從需要達成一個靜態的平衡,到更直接地跟經濟增長相關聯,結果是大大拓展了財政政策的靈活性和發揮空間。而債務相應的風險,也可以在動態、發展的過程中實現有效管理。

          與此同時,也可以看到,在聚焦經濟增長的統一邏輯下,我們的貨幣政策從資本端發力,財政政策從債務端發力,形成了更好的相互協調。

          “在發展中化債”的本質,是在發展中化解風險。

          所以,在政策“規模”以外,我們更需要看懂政策深層邏輯的變化,也就能發現,對于經濟運行中發生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一直在調整和創新思路,可以實現有效地應對。

          觀察我們的政策思路,就會發現,任何一項看似只是所謂短期的激勵措施,其實都有著更深入結構的改革措施與之銜接。

          事實上,整體中央財政的支出結構,都已經做了很多鋪墊。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們的財政支出結構已經變得更加有針對性,定向投資綠色經濟、民生領域、高技術等有利于民的行業。

          在去年的財政支出結構中,社保就業、教育這類民生領域一直占據大頭。其中,社保就業、醫療的財政投入漲幅遠超其他類目。 

          把政策和投資投向社會民生領域,可以引導經濟實現更加均衡健康的增長。

          短期打開局面,為長期、根本的改善創造空間,這才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完整思路。

          年末已至,輿論場都在討論明年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政策的力度、方向,這期間仍然充滿各種各樣的聲音,有樂觀,亦有憂慮。實際上,只要探討問題,我們就是不悲觀的。

          責編 張喜威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亚洲精品乱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成人福利 | 日韩综合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最新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高清 | 一区欧美日韩精品一级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