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05 22:01:23
每經記者 李娜 每經編輯 彭水萍
隨著券商2024年年報披露收官,券商資管行業“成績單”也出爐。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營收達到10億元的券商資管數量增至5家,少數頭部券商資管業績下滑,有券商資管竟虧近6億元墊底。賺錢能力兩極分化加劇,折射出當前行業的激烈競爭與深度變革。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截至2024年末,證券公司及其資管子公司私募資管產品規模為5.4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
華泰資管居首位
納入統計的24家券商資管中,華泰資管、國君資管、財通資管、東證資管和中信證券資管5家2024年度營收超過10億元。對比2023年,華泰資管以17.46億元營收取代東證資管居首位。相比之下,東證資管2024年度的營收跌破20億元,降至14.35億元,降幅超過30%,位居第四。國君資管2024年度營收也站上17億元,躋身營收第二名,年度增幅達到19%。財通資管以16.53億元營收位居第三。中信證券資管則以12.88億元營收位居第五。
相比之下,前五名中除中信證券資管,其余4家均已獲得公募牌照。中信證券2024年年報顯示,中信證券資管計劃在2025年持續推進公募牌照申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由于部分券商資管在2023年度才正式展業,可對比完整年度的券商資管為18家,其中10家在2024年度營收上漲,8家營收同比下跌。
增長陣營中,國盛證券資產同期營收超過3000萬元,增幅超過90%。長江證券資管營收超過3億元,增幅超過67.94%。此外,2024年度,興證資管和國金資管的營收增幅都超過35%,國君資管、銀河金匯和東證融匯的營收都實現雙位數增長。
有券商資管人士表示,在2024年度營收實現增長的券商資管中,有些是深耕傳統優勢領域提升服務質量鞏固市場份額,也有些是積極開拓新業務賽道實現突破。
相比之下,2024年度,廣發資管的營收出現超過2.7億元的虧損,同比下滑超過800%,引發市場關注,而這也是廣發證券資管自成立以來首次出現年度營業收入為負數。
此外,浙商資管、海通資管、天風資管、光證資管等幾家券商資管在2024年的營收出現下滑。
8家凈利潤下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24年,券商資管凈利潤超過5億元的只有華泰資管和財通資管,分別為8.82億元、5.2億元。
對比2023年,有8家券商資管凈利潤在過去的2024年出現了下滑。浙商資管2024年營收下滑25%左右,凈利潤也從之前的1.33億元降至不足3000萬元,降幅超過77%。
值得注意的是,長江資管在2024年扭虧為盈,凈利潤為6600多萬元,同比增長超過5.5倍。國盛資管在2024年的虧損幅度進一步縮小,從2023年虧損3800多萬元降至2024年虧損660多萬元。
令同行震驚的是,2024年廣發資管虧損約5.3億元,較2023年的虧損不到2億元進一步惡化,降幅更是超過200%。對于如此大額的虧損,截至發稿,廣發證券資管尚未給予回復。
此外,部分在2023年以來展業的券商資管也在2024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比如,華安資管2024年營收為2.49億元,凈利潤為97萬多元,申萬宏源資管2024年的營收為5.95億元,凈利潤為1.2億元。國聯資管同期實現營收1.71億元,凈利潤超過4200萬元。
2024年,大資管行業生態加速重構。一方面,指數化浪潮下公募行業“馬太效應”愈發凸顯,疊加公募降費影響逐步顯現,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另一方面,券商資管行業觸底反彈,市場格局進入新一輪重塑期。而當資管行業呈現公募化、主動化、標化發展態勢,券商資管形成差異化發展路徑,深化內外部協作,顯得更為重要。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