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5-05 22:01:23
每經記者 張寶蓮 每經編輯 董興生
2025年4月29日,荃銀高科(SZ300087,股價9.19元,市值87.06億元)發布2024年年報,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7.09億元,同比增長14.77%;實現歸母凈利潤1.14億元,同比減少58.23%。公司解釋,由于受種子毛利率下降、經營管理費用增加、多項資產減值損失等因素影響,公司2024年度增收不增利。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審計機構在審計過程中遇到了兩個關鍵性問題,荃銀高科2024年度財務報表被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保留意見。具體而言,涉及部分應收款項的存在性和賬面價值準確性、存貨賬面價值的準確性等,進而無法確定是否有必要對相關財務報表項目及披露進行調整,也無法確定可能需要調整的金額及其對相關披露的影響。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公司對控股子公司新疆祥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疆祥豐)計提了1335.97萬元的商譽減值準備。
計提2.38億元減值損失
荃銀高科主要從事水稻、玉米、小麥等主要農作物優良種子的研發、繁育、推廣、服務,以及利用公司優質特色品種帶動的訂單農業業務。目前,公司主要產品有雜交水稻、雜交玉米、小麥、棉花、瓜菜、油菜等農作物種子。
2024年,荃銀高科實現營業收入47.0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77%,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種子出口及國內玉米種子收入增加。
分產品看,水稻種子銷售收入為荃銀高科第一大收入來源,2024年實現銷售收入18.58億元,同比增長5.67%;玉米種子銷售收入5.89億元,同比增長20.43%。訂單糧食、青貯飼料增速最快,實現營收 11.91 億元,同比增長44.22%。
然而,盡管收入有所提升,但未能帶動凈利潤同步增長。數據顯示:荃銀高科2024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1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8.23%,凈減少1.6億元。
荃銀高科解釋,三方面主要原因影響了凈利潤。一是報告期內受國內審定品種增加、同質化程度高、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公司種子業務整體毛利率有所下降。二是公司加大科研投入,且經營管理費用同比增加。三是公司基于謹慎性原則,根據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計提應收款項信用減值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荃銀高科去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主要來自第三個原因——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
荃銀高科發布的計提信用減值及資產減值損失的公告顯示,2024年度,公司計提的應收賬款信用減值損失為8566.86萬元,其他應收款信用減值損失為2168.48萬元,預付賬款減值損失2679.31萬元,存貨跌價損失8070.06萬元,其他流動資產減值損失546.09萬元,無形資產減值損失386.24萬元,商譽減值損失1335.97萬元,合計2.38億元。
上述相關減值損失的計提,使得荃銀高科2024年度歸母凈利潤減少1.91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了解到,報告期內,荃銀高科對控股子公司新疆祥豐計提了1335.97萬元的商譽減值準備,不過未說明具體原因。
審計機構遇兩大關鍵問題
此外,在審計荃銀高科2024年年報過程中,審計機構遇到了兩個關鍵問題,這些問題導致會計師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來確認某些財務報表項目的準確性和合理性,公司2024年度財務報表被出具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其中,第一個問題是銷售酒糧業務相關應收款項的存在性和賬面價值的準確性。
2024年12月31日,荃銀高科子公司四川荃銀生物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荃銀生物)與三家酒廠因酒糧銷售相關的交易而確認了應收賬款3277.59萬元,壞賬準備余額為816.12萬元,賬面價值2461.47萬元。2023年,荃銀生物與上述三家酒廠進行酒糧銷售而確認的相關收入為145.86萬元。
2024年,荃銀生物與上述酒廠及貴州某公司簽署了債務債權轉讓協議,但荃銀高科并未依據該協議將上述應收賬款確認為應收貴州某公司的其他應收款,繼續按照組合方式計提壞賬準備,而沒有單項考慮貴州某公司的信用風險并計提壞賬準備。2024年度,針對上述應收賬款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金額為750.57萬元。
對此,會計師執行了函證、檢查物流記錄、發貨單或簽收單等審計程序,但未能獲取個別酒廠的回函,部分回函金額與賬面記錄不一致,且未能對相關酒廠進行走訪,部分單據存在缺失或信息不一致。荃銀高科管理層未能對上述異常情形提供合理的解釋和支持性文件,導致會計師無法確認應收賬款的存在性和準確性。
審計機構遇到的第二個問題,涉及荃銀高科存貨賬面價值的準確性。
2024年12月31日,荃銀高科合并資產負債表及資產負債表的存貨中分別包括與遼寧某公司采購/合作相關的玉米種子存貨,原值分別為 35561.49 萬元和17273.30萬元,存貨跌價準備分別為523.52萬元和518.20萬元。
上述存貨是由荃銀高科2023年向遼寧某公司采購并于2024年收到的玉米種子存貨,以及荃銀高科子公司安徽荃優種業開發有限公司遼西分公司2024年基于從該公司獲得的品種使用權而制種生產的玉米種子存貨兩部分組成。管理層預期這些玉米種子存貨均能在有效期內全部實現銷售,因此僅基于庫齡計提了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
但2024年僅有少量相關玉米種子存貨實現了出庫銷售,遠低于管理層預測的未來年度銷售量,且管理層未能提供充分的支持性資料來支持其未來的銷售預測。會計師無法獲取充分的審計證據以評價荃銀高科期末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準確性。
針對上述兩項問題,荃銀高科稱,針對銷售酒糧業務所產生的應收款項,公司將安排專人負責,律師介入,積極追討三家酒廠的應收賬款,力爭用未來2年左右的時間收回賬款。針對玉米種子庫存,基于推廣品種的優異特性,通過采取控制貨源、市場秩序維護、維權打假、多渠道宣傳等多種措施來保障未來2年左右全部實現銷售。
4月3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上市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按照股東方要求,采訪由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集團)接待。記者多次致電中化集團但未撥通。
此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中化集團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未獲對方回復。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