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新聞 2025-05-16 21:20:28
五月,川西高原冰雪初融,登山季如約而至。成都作為全國唯一能在市區眺望5000米雪峰的千萬人口城市,憑借獨特的地理優勢,吸引著全國登山愛好者紛至沓來。
蓬勃的登山熱不僅帶火了高原秘境,更推動了涵蓋登山裝備、技能培訓、向導服務、食宿文旅在內的相關產業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成都組織登山戶外活動的公司超過300家。僅今年“五一”期間,超過50家登山俱樂部辦理了登山活動許可,帶動了上千人次參與登山活動。
▲成都,鱗次櫛比的都市建筑和雪山 資料圖
300家俱樂部掘金登山經濟
“我們俱樂部做登山十多年了,帶的多是老客戶,收費根據山峰遠近和難度有所不同。”徐女士向記者介紹,她所經營的登山俱樂部主要服務來自全國各地的散客,這些游客大多選擇在成都集散,再前往登山大本營。“像四姑娘山大峰這種比較近、技術難度低的入門級山峰,我們收費大概在2000元左右;而在甘孜地區等路途遠、難度大的山峰,收費則在5000元-10000元不等。”
“這些費用涵蓋了登山過程中的各項服務,包括交通、食宿、技術裝備租賃以及向導服務等。”徐女士介紹道,“食宿方面,我們會根據客人的要求安排合適的酒店和餐飲,再安排車輛從成都出發,把客人送到登山基地。技術裝備的費用則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一套裝備一天的租金在100元-200元左右。”
徐女士感嘆,成都登山俱樂部數量從十余年前的零星數家發展到如今滿街可見,客群也從最初的資深玩家延伸至白領、學生群體。她還觀察到客源地也發生著顯著的變化——除傳統的川渝本地客源外,來自長三角、珠三角的客戶近年來也在增長。“隨著行業規范化,俱樂部所提供服務開始細分,有的主打親子登山,有的專攻技術型山峰。”徐女士說。
▲“五一”期間,徐女士所經營的登山俱樂部帶客戶在攀登雪山途中
“保守估計,目前全市組織登山戶外活動的公司有300多家。”四川省登山戶外運動協會秘書長高敏介紹,今年“五一”期間,有超過50家登山俱樂部獲批開展登山活動的許可。“一個俱樂部的帶隊規模大概在20人左右,這樣算下來,登山規模也有上千人。”
高敏表示,成都獨特的地形地貌,以及良好的雪山接近性為登山相關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成都位于中國第一、二級階梯交界處,被雪山所環抱,在市域內形成三分之一平原、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高山的獨特地貌,適宜開展山地、水上、冰雪等多種類的戶外休閑運動項目。”
高敏介紹,成都周邊的高海拔山峰呈現多樣、接近性好的特點:“全省現有可攀登雪山80座,其中既有如四姑娘山大峰這種適合初學者的5000米級入門山峰,也有海拔超過6000米的技術型山峰。成都作為重要的地理中轉點,吸引了大量不同水平的登山愛好者,同時也帶動了大量登山相關產業發展。”
“登山熱”帶動相關裝備銷售
“五一”期間,來自上海的王先生登頂了四姑娘山大峰,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座雪山。王先生向記者描述了他的行程:“我是提前一周在網上報的團,4月30日晚乘飛機抵達成都,第二天俱樂部安排車送我們前往四姑娘山,5月3日凌晨從大本營出發沖頂,雖然路上的雪很厚,但最終我還是成功登頂。當天返回成都后,我又玩了一天,體驗很不錯。”
據王先生介紹,他的消費構成十分豐富——除了2000元的登山團費,登山也促使他進行了更多文旅消費。“飛機票往返大概3000元,自費住了一晚花了300元左右,餐飲大概花了500元。我還花了300元購買了一些特色紀念品,準備帶給親朋好友。”在成都,像王先生這樣因登山而來的游客不在少數,形成了一個以登山為核心的消費生態圈。
隨著登山熱潮的興起,戶外裝備市場也在不斷擴大。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全國健康體育消費突破500億元,預計2025年全國運動裝備市場規模將突破6000億元,同比增長14.2%,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成都某戶外體育用品專賣店經理表示,自今年春季以來,登山和徒步裝備在戶外用品銷售當中占比超過了40%,其中登山背包和登山杖增長超過了30%。
記者走訪了成都市中心一家戶外品牌門店,銷售人員表示,從4月底開始,高幫徒步鞋、硬殼沖鋒衣等登山裝備的銷量大幅上升。“很多顧客進店就會問,爬四姑娘山需要帶什么裝備?他們大多對裝備的種類和用途不太了解,我們會根據他們的登山計劃和經驗,推薦合適的裝備,比如登山鞋、沖鋒衣等。”
在王先生看來,成都的登山相關產業已十分成熟,“從報團、交通到裝備采購和登山服務,整個流程都很順暢。特別是戶外裝備門店很多,很容易就能買到適合的裝備。”王先生特別提到,在向導的建議下,他在成都補充購買了抓絨衣和厚手套,這些裝備在登山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攀登隊員在攀登途中扎營
高敏表示,登山裝備的多樣性與專業性,直接帶動了相關裝備品類的銷售,推動了整個裝備產業的發展。他進一步解釋:“以攀登四姑娘山大峰(海拔5025米)為例,需要高幫徒步鞋、硬殼沖鋒衣、頭盔、登山杖等基礎裝備;而攀登海拔更高、難度更大的山峰,如6000米級的技術型山峰,則需要更加專業的技術裝備,如冰爪、冰鎬、繩索、上升器、下降器等,這些裝備是確保在冰雪坡面、陡峭巖壁等復雜環境下安全攀登的必要條件。”
登山產業為本地人開辟增收新路徑
徐女士的登山公司有著深厚的家族背景,其父徐貴華是四姑娘山區第一代本地登山向導,曾登頂多座高難度技術型山峰在登山圈小有名氣,他憑借多年的攀登經驗和向導服務,積累了豐富的客戶資源。如今,徐女士繼承父業,繼續經營著這家登山公司。“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我們一家從四姑娘山搬到了成都,這里交通便利,各方面也更成熟,能更方便地將集散客戶送往登山地點。”徐女士說。
越來越多像徐貴華這樣的本地人,意識到登山服務帶來的經濟潛力。他們利用對當地地形的熟悉和豐富的登山經驗,開始投身登山服務行業。據高敏介紹,為了培養更多專業人才,四川省登山協會正為有意愿加入登山戶外活動的本地人提供相關培訓。“我們正向各鄉鎮、山峰所在地的有意愿的年輕人提供培訓,幫助他們成為登山技術人員,為登山產業注入新鮮血液。”
隨著登山產業的興起,成都周邊的鄉鎮也在積極探索通過登山創收的模式。據高敏介紹,很多鄉鎮開始意識到登山產業的潛力,主動引入登山項目,以此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然而,頻發的登山安全事故也為行業發展敲響了警鐘。高敏指出,當前登山行業存在一些問題,如部分俱樂部缺乏專業資質、向導能力參差不齊、登山者安全意識不足等。高敏特別提醒,登山愛好者在參與登山活動時,要根據自身的能力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山峰,另外在選擇俱樂部時也要注意審核相應資質,確保俱樂部及向導擁有相應的資質證書。
“這些問題不僅威脅到登山者的生命安全,也影響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們正在推動出臺相關標準,協助山峰所在地村鎮規范化管理登山市場;同時也在持續開展關于登山方面的科普培訓和安全教育宣傳,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識。”高敏說。
圖據受訪者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