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6 22:24:32
6月6日,大都會人壽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金融評論》聯合發布《中國家庭養老金融健康指數調研報告(2025年)》。報告顯示,我國家庭養老金融健康指數平均得分為48.56分,顯示家庭養老金融健康狀況處于“積累期”。養老保障積累、資產增長潛力、家庭健康狀況、家庭結構類型面臨挑戰。報告建議加強養老金融體系制度建設、公眾金融素養教育、金融產品創新等。專家強調,養老需家庭成員共同參與,注重資產多元化配置,購買養老保險是提升養老金融健康指數的重要手段。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陳旭
每經北京6月6日電(記者袁園)6月6日,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都會人壽)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金融評論》聯合發布《中國家庭養老金融健康指數調研報告(2025年)》(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基于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2.68萬份有效樣本計算,2025年,我國家庭養老金融健康指數平均得分為48.56分,顯示我國家庭養老金融健康狀況步入“積累期”,正朝著有意識構建養老金融規劃方向發展。
據悉,“養老金融健康指數”是一個衡量家庭管理養老金融和實現養老金融目標情況的指標,主要從養老保障積累、資產增長潛力、家庭健康狀況、家庭結構類型四個維度進行評分,全景式“體檢”家庭管理養老金融和實現養老金融目標的情況。
調查顯示,在養老保障積累方面,83%的受訪者家庭存在養老焦慮,家庭養老金融健康在養老保障積累方面面臨一定挑戰;資產增長潛力方面,50萬元~200萬元資產家庭占比超過50%,但金融資產占比普遍不足5%,家庭資產結構呈現“房產主導、金融薄弱”特征。
家庭健康狀況方面,近七成家庭關注飲食和運動健康,但對慢性疾病預防等專業領域關注不足,超七成家庭年就醫頻率為1~2次,家庭健康管理呈現“重基礎、輕預防”的特點。
家庭結構類型方面,居家養老仍是主流模式,但在少子老齡化背景下,這種模式正面臨嚴峻的挑戰。
對此,《報告》建議,未來亟需從養老金融體系制度建設、公眾金融素養教育、多元化金融產品創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跨代際家庭保障體系構建等方面綜合發力,增強人們的養老金融健康水平。
“養老不僅僅是老年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和規劃的長期任務。要合理規劃家庭財務,制定科學的養老儲蓄計劃,根據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支出情況,合理安排每月的養老儲蓄金額。”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中國精算研究院副教授、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表示,要注重資產的多元化配置,不要將所有的資金都集中在一種資產上,而是要根據風險承受能力和養老目標,合理配置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等多種資產,以實現資產的穩健增值。
此外,購買適當的養老保險也是提升家庭養老金融健康指數的重要手段之一。養老保險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轉移養老風險,為老年人提供穩定的經濟來源,減輕家庭的養老負擔。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