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7 19:04:09
6月27日,杭州微脈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微脈計劃將IPO募集資金用于提升AI能力、擴大全病程管理服務等。微脈是中國前三大全病程管理服務提供商之一,與157家醫院合作,涵蓋超過4700家醫療機構。2024年,其全病程管理業務實現營收超4.7億元,占比72%。過去三年,微脈連續虧損,但多數全病程管理中心已實現月度醫院合作經營利潤率正數。
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張益銘
據港交所6月27日披露,總部位于杭州的微脈公司(WeiMai Inc.,以下簡稱“微脈”)向港交所首次呈交上市申請文件,招商證券國際、德意志銀行為其聯席保薦人。由于這是微脈首次呈交上市文件,因此公司并未披露擬募集的資金以及擬公開發行的股份數量。
申請文件稱,微脈將把此次IPO(首次公開募股)募集資金分別用于提升其AI(人工智能)能力,并擴大AI應用場景;擴大公司的全病程管理服務;擴大公司的醫療健康管理生態圈及拓展其他相鄰業務線;戰略性投資或收購在特定醫療專科具有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的公司,以及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不過,微脈并未披露每項募投項目的使用資金比例。
申請文件顯示,現年47歲的微脈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CEO裘加林于2015年9月創立微脈。其還曾在銀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現稱銀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ST銀江”)任職,期間先后擔任首席運營官及醫療業務負責人,負責統籌無線醫療、區域醫療、智慧醫院整體解決方案及醫療物聯網等醫療信息系統的戰略規劃。
公開資料顯示,微脈所屬企業為微脈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自成立以來,微脈已完成來自BV百度風投、千驥資本、經緯創投、源碼資本等十余家知名投資機構的8輪融資。申請文件顯示,微脈已經完成6輪融資,D+輪融資后估值5.59億美元(按當前匯率計算約40億元人民幣)。
圖片來源:微脈上市申請書
按2024年收入計,微脈是中國前三大全病程管理服務提供商之一,且為中國最大的患者導向的AI賦能的全病程管理服務提供商。微脈與中國157家醫院合作提供患者端全病程管理服務,在每家醫院設立專門的微脈全病程管理中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微脈還與更廣泛的醫院網絡合作,涵蓋超過4700家醫院及醫療機構,提供支付結算、病歷調閱及患者病史訪問服務。公司致力于運用AI賦能醫療服務行業,鏈接醫院、醫生及患者,重構醫院的醫療服務價值鏈。
微脈的服務涵蓋患者從治療前到治療后的整個健康管理過程,公司與大量公立醫院建立合作,提供駐場服務及全病程管理支持,截至2024年底,合作醫院數量位居行業首位。公司稱,這種與頂級醫療機構的緊密合作,有助于獲取高質量結構化數據,進一步優化AI模型,同時增強市場覆蓋能力。
微脈自主研發的CareAI(以患者為中心的可操作生成式AI)平臺采用多智能體系統(M.A.S.)及混合模型(MoM)方法,整合預訓練大語言模型,實現精準識別與動態調配最優模型組合,大幅優于單一模型解決方案。該平臺不僅提升服務效率,還增強特定領域的專業能力,形成技術壁壘。
申請文件還稱,微脈的AI技術主要提供CareAI、多端口智能醫療健康管理平臺,以及以技術賦能醫院數字化轉型。
圖片來源:微脈上市申請書
分業務看,微脈主要包括全病程管理、醫療健康產品銷售、保險經紀業務和其他四大類,其中全病程管理為其最主要業務,該業務2024年實現營收超過4.7億元,占比72%。其次為醫療健康產品銷售,去年實現營收約1.26億元,占比19.4%。
財務方面,2022年度、2023年度以及2024年度,微脈實現收入分別約為5.12億元、6.28億元、6.53億元人民幣;同期年度虧損分別約為4.14億元、1.50億元、1.93億元人民幣,尚未實現盈利。微脈指出,其絕大多數全病程管理中心已實現月度醫院合作經營利潤率正數。這意味著在醫院合作層面,部分業務已經具備盈利能力。然而,這并不代表公司整體盈利,而是局部業務的運營效率提升。
圖片來源:微脈上市申請書
申請文件還顯示,微脈的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裘加林透過iChoice Holding間接控制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24.35%的投票權。裘加林及iChoice Holding為該公司的單一最大股東。
圖片來源:微脈上市申請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注意到,裘加林2008年加入浙江銀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期間先后擔任首席運營官及醫療業務負責人,負責統籌無線醫療、區域醫療、智慧醫院整體解決方案及醫療物聯網等醫療信息系統的戰略規劃。自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裘先生先后擔任銀江技術副總經理兼首席戰略官。
盡管微脈在全病程管理市場具有領先地位,但公司仍面臨一些風險和挑戰。
在申請文件的“風險因素”章節,微脈稱:“我們的業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與醫院的合作關系。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我們就提供全病程管理服務與157家醫院合作。倘若我們無法維持與合作醫院的現有關系,或無法找到對我們未來擴張至關重要的新醫院或機構并與之合作,我們的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2022年至2024年,微脈分別錄得流動負債凈額約18億元、19億元以及20.42億元,公司稱,這主要是由于發行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導致的,在IPO后,公司的所有可贖回優先股將因自動轉換為普通股而從金融負債重新分類為權益。
圖片來源:微脈上市申請書
針對微脈的核心商業模式與傳統醫療平臺的區別,以及AI技術等問題,由于微脈在申請文件和官網均未提供任何聯系方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其在天眼查留下的郵箱發送問題,但截至發稿,公司尚未回復置評請求。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