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硅谷掀AI人才爭奪戰:Meta開四年3億美元薪酬,全球頂尖專家不足千人

          2025-07-05 13:28:36

          Meta為打造超級智能實驗室,以高達四年3億美元的薪酬包挖角OpenAI等公司的AI研究員,引發硅谷AI人才爭奪戰。據悉,全球頂尖AI專家不到1000人。為什么頂尖AI人才如此稀缺?天價薪酬是技術紅利還是泡沫前兆?

          每經記者|宋欣悅    每經編輯|高涵    

          AI人才,究竟能值多少錢?

          近期,OpenAI至少8名研究員遭Meta“天價”挖角,不僅讓公司罕見“停擺一周”以穩定軍心,更是將硅谷AI人才爭奪戰推向白熱化。在這場爭奪戰中,AI人才的薪酬已飆升至令人咋舌的地步,

          據報道,Meta為打造新的超級智能實驗室,正向一些AI研究人員提供高達四年3億美元的薪酬包。

          Meta總部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鄭雨航 攝

          另一份數據顯示,Meta的AI工程師年薪區間為18.6萬~320萬美元,已超過OpenAI的21.2萬~250萬美元

          為什么頂尖AI人才如此稀缺?天價薪酬是技術紅利還是泡沫前兆?

          《財富》雜志指出,全球頂尖AI專家不到1000人。硅谷資深人力資源專家Tom Zhang博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硅谷的“標簽化”現象非常嚴重。只有在OpenAI、谷歌、Meta等公司的核心團隊工作過、并且擔任團隊帶頭人(leader),才能被稱為“頂尖AI人才”,進而拿到“天價薪酬”。

          Meta“天價”挖角OpenAI :一場撕破臉的人才爭奪

          OpenAI首席研究官馬克·陳(Mark Chen)在內部Slack頻道中,對Meta的挖角行為表達了極為震驚和不滿。他表示:“感覺就像有人闖入我們家偷走了東西。”

          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公開指責Meta為挖走OpenAI員工開出了高達1億美元的簽約獎金,年薪甚至更高。但Meta首席技術官安德魯·博斯沃思(Andrew Bosworth)否認了這一說法。他說:“市場確實很熱,但沒那么夸張”,并澄清這種天價薪酬包只針對“極少數的高級領導崗位”。從OpenAI跳槽至Meta的盧卡斯·貝耶(Lucas Beyer)也發文證實,并沒有上億美元的薪酬包。

          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爾特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硅谷資深人力資源專家Tom Zhang博士告訴每經記者,只有個別精英才能拿到如此高的薪酬,并非普遍現象

          即便如此,多家媒體證實,Meta確實開出“遠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待遇以招攬AI頂尖研究員。據《連線》雜志報道,Meta為打造超級智能實驗室,正向一些AI研究人員提供四年內高達3億美元的薪酬包。

          根據薪酬追蹤網站Levels.fyi的數據,Meta支付給AI工程師的薪酬介于18.6萬至320萬美元之間,而OpenAI介于21.2萬至250萬美元之間。

          AI人才薪酬碾壓華爾街“金領”,頂尖科學家年薪超1000萬美元

          《金融時報》援引行業招聘人員和職位流動數據稱,目前,高級AI研究科學家的薪酬包已飆升至每年300萬~700萬美元,部分頂尖AI科學家年薪甚至超過1000萬美元。相比之下,沒有AI經驗的高級軟件工程師,他們的基本工資通常為18萬~22萬美元,差距顯著。

          AI行業觀察者馬爾欽?弗倫奇維奇(Marcin Fr?ckiewicz)撰寫的《2024~2025年人工智能專家薪資報告》詳細分析了AI人才的薪酬“金字塔”。報告指出,一般來說,涉及更多專業或研究工作(如AI研究科學家)或直接對產品收入產生影響的職位(如機器學習工程師)薪酬相對較高。

          美國AI崗位薪資對比

          硅谷頂尖AI公司開出的薪酬更為豐厚,最高是美國全國水平2倍以上。

          在Meta的各類崗位中,薪資最高的為軟件工程師,一年基本工資高達48萬美元,最低也有12萬美元。機器學習工程師年薪最高可達44萬美元。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數據還不包括股票期權、簽字費和其他福利,實際的總薪酬會更高,并且還在持續上漲。據《福布斯》報道,AI專業人士的薪酬每年增長11%,遠高于約4%的全球名義工資增長率

          對比之下,華爾街的 “金領” 們相形見絀。

          根據美國招聘平臺ZipRecruiter的數據,美國量化分析師的平均年薪約為14萬美元,頂尖分析師年薪可以拿到18萬美元。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平均年薪約為13萬美元。

          圖片來源:ZipRecruiter

          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頂尖AI人才的薪酬上限已經遠超華爾街的傳統高薪職業。

          硅谷“30萬俱樂部”與薪酬泡沫擔憂

          大廠不惜重金搶人,也引起行業對薪酬泡沫的擔憂。

          Hugging Face聯創兼首席科學官托馬斯·沃夫(Thomas Wolf)直言,當前硅谷的人才成本已出現顯著失衡,“如今在灣區招聘一名軟件工程師的成本,足以在歐洲聘請3到4名水平相當的員工”。

          《2024~2025年人工智能專家薪資報告》指出,美國是AI人才平均薪酬最高的國家,數據科學家平均年薪為156790美元,而在加州地區,AI職位薪酬比美國平均水平還要高出約14%

          Tom Zhang向每經記者表示:“硅谷人才比較密集,即便在AI浪潮興起之前,這些軟件工程師薪資也是非常高的。”在“美股七巨頭”中,除亞馬遜和微軟外,其余五家公司都坐落于硅谷,這無疑加劇了當地的人才競爭和薪酬上漲。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鄭雨航

          Tom Zhang提到,在硅谷,有“30萬俱樂部”一說,即公司內半數的員工年收入都超過30萬美元。從具體數據來看,目前最高的是Meta,2024年的中位數是37.9萬美元。谷歌的中位數是33萬美元,英偉達是30萬美元。

          “總體薪酬由基本工資、獎金和股票三部分構成?!盩om Zhang進一步分析,“為什么說硅谷是薪資高?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股票。在過去20年,硅谷各大公司股票漲得非常多,員工的總體薪酬自然高于美國其他地區和歐洲?!?股票期權等長期激勵機制是硅谷高薪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Tom Zhang也向每經記者坦言,薪酬泡沫的風險是切實存在的?!斑@個人當下或許能拿到上億美元的薪酬包,但再過一段時間就不一定有這么高。”他解釋道,“過去谷歌很火的時候,搜索方面的工程師薪資很高,但隨著技術普及,對應的薪酬水平也隨之回歸常態。”

          全球頂尖AI專家不足千人,硅谷“標簽化”加劇稀缺

          硅谷大公司另一種典型的搶人方式是收購初創公司,實際上也是為了雇用后者的創始人和核心員工。

          例如,Meta砸下143億美元,收購Alexandr Wang所創辦的Scale AI 49%的股權,把華裔“天才少年”納入麾下。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為搶人才,更是直接買下了清華“天才少年”朱邦華(Banghua Zhu)和焦劍濤(Jiantao Jiao)的公司。

          朱邦華官宣加入英偉達 圖片來源:朱邦華社媒帳號

          這也深刻反映出頂尖AI人才的稀缺性。據美國《福布斯》雜志報道,自2019年以來,在全球范圍內,AI技能職位的招聘數量每年增長21%,遠遠超過AI人才的供應速度。《財富》雜志更是指出,“全球頂尖AI專家屬于稀缺資源,目前全世界加起來總數還不到1000人。”全球頂尖管理咨詢公司貝恩(Bain & Company)預測,AI人才缺口預計到2027年仍將持續,短期內難以彌補。

          那么,硅谷為什么會如此缺乏頂尖AI人才呢?Tom Zhang解釋道,“AI人才其實很多,但硅谷標簽化非常嚴重,只有在OpenAI、谷歌、Meta等公司的核心團隊工作過,并且擔任團隊帶頭人,才能被稱為‘頂尖AI人才’。否則就算是斯坦福、哈佛的博士,也不一定能拿到如此高的薪資?!?/strong>

          值得注意的是,在硅谷人才爭奪戰中,不乏華人面孔。Meta此次挖走的幾名OpenAI大將中,就有四名華人。

          對于華人AI人才,黃仁勛曾多次表示,中國在AI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全球50%的AI研究人員是中國人。

          Tom Zhang也向每經記者表示,現在頂尖的學術研究人才中,里面大概一半是華人?!爸袊娜瞬排囵B機制,培養出的頂尖人才是非常厲害的?!?/p>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鄭雨航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国产日本精品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_97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国产中文字幕六九九九
        2. <acronym id="mz9d1"><output id="mz9d1"></output></acronym>

          <sub id="mz9d1"><ol id="mz9d1"><nobr id="mz9d1"></nobr></ol></sub>
              1. <sup id="mz9d1"></sup>
                综合激情五月丁香久久 | 日本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 |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综合网 | 久久久久中文伊人久久久 |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