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 2025-07-16 20:48:02
近日,兩臺“四川造”重裝設備從德陽的工廠出發,它們要先乘坐汽車到樂山港大件碼頭下水,經長江水道轉海運,預計經過120天的旅程,最終到達位于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目的地。
設備在樂山港大件碼頭裝船
此次運輸的設備是四川科新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主水汽包與冷凝液分離器,用于俄羅斯西布爾天然氣石化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10億美元,是中俄最大的化工合資項目。設備共兩臺,裝車高度達8.5米,寬度達7.2米,單臺重量達88噸。
四川造“大塊頭”是如何出海的?從中能看出什么門道?
水公聯運展現優勢
四川造“大塊頭”開啟120天歐亞之旅
把“大塊頭”設備運到俄羅斯,總共需要幾步?答案是五步。
第一步陸運,設備從位于德陽的工廠上車,經2天運輸,沿著四川大件公路南下至樂山港大件碼頭;
第二步水運,在碼頭裝船,通過岷江順流而下進入長江,歷經約20天到達張家港港新碼頭;
第三步海運,張家港換裝海船后,歷經約60天到達俄羅斯圣彼得堡港;
第四步再次水運,在圣彼得堡港再次換裝進入內河,歷經約30天到達下卡姆斯克市;
第五步再次陸運,在下卡姆斯克港起吊裝車,運輸至西布爾天然氣石化項目現場。
整趟旅程用時約120天,經歷兩次“公水聯運”過程最終抵達。大件運輸的難點很多,以此次德陽到樂山的公路運輸為例,需穿越橋梁隧道、車流密集區,速度最低時只有每小時5公里。過程中離不開政府和企業的通力合作。一方面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派出專班人員現場協調,協調交警派出護航車隊;另一方面,運輸企業制定了周密的方案,并組建含排障車、協調車、監護車、機修車的保障車隊,讓車隊順利通過復雜路段。
設備在運輸途中
軟硬結合為大件運輸護航
助力四川重裝闖世界
這場“巨無霸”的萬里征程,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首先看到的是四川的重裝制造水平夠高——據了解,俄羅斯西布爾項目是國際能源領域的重要工程,其核心設備的設計與制造要求極為嚴苛,能夠在全球競爭中拿下設備大單,四川造高端裝備實力可見一斑。
眾所周知,四川正著力培育世界級重大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預計今年四川裝備制造產業營業收入將達到1萬億元。有著“重裝之都”之稱的德陽市,2024年裝備制造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37%,發電設備年產量世界第一、石油鉆機出口量全國第一。所以,不少“巨無霸”,還必須從四川走。
接下來就要說到不一般的運輸支撐。四川省交通物流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助力四川造重裝設備闖全球市場,四川軟硬結合破局大件運輸難點。
建好“硬件”設施,讓重裝設備“運得走”。四川于1987年建成全國首條大件公路。目前,四川省大件運輸通道由大件公路、樂山港大件碼頭及岷江航道三部分組成。其中,公路段自德陽東方電氣集團起,經成都、眉山至樂山港大件碼頭,里程270公里,設計單體荷載能力1000噸,航道段自樂山港起,經岷江至重慶果園港,水路里程592公里。
今年以來,四川大件運輸“第二通道”正加速建設。項目位于自貢至瀘州港之間,全長123.25公里、總投資65.4億元,設計時速80公里,雙向4車道中自貢至瀘州半幅可承載1000噸級大件荷載。其建成后將成為川南首條千噸級大件運輸通道,按年貨運量1000萬噸測算,每年可節省成本近2億元,可破解困擾當地重裝企業多年的“下水難”問題。
做好“軟件”服務,讓重裝設備“運得暢”。近年來,四川持續對影響大件運輸通行的信號燈、電子眼、標志牌、隔離帶等200余處空路障進行了排查整治,杜絕新的空路障產生,基本實現企業“車不停、人不動”的大件運輸通行保障目標,大件公路通行效率提升30%。此外,統籌岷江航道疏浚及船閘維護,建立多部門聯動的水陸聯調機制,構建智慧化調度系統和“電子航道圖”系統,實現大件船舶通航安全和效率提升。
最后是政務服務的優化。記者了解到,本次運輸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事項審批,效率不可謂不高。今年初,四川出臺了《四川省大件運輸“一件事”實施方案》,將多部門負責的超限運輸許可等審批事項整合為“一件事”,通過線上“一網式”、線下“一站式”為大件運輸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此外,為助力企業降本增效,今年4月四川出臺了《進一步優化全省大件運輸營商環境十六條措施》,從五大方面著力構建高效、安全、便捷的大件運輸服務體系。
四川省交通物流發展中心供圖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