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7 20:42:56
站在年中節點,每日經濟新聞·天府文創云聯合新浪四川,推出2025年中特別策劃《中流擊水 文創觀潮》,從微博熱詞、微指數以及微博話題等出發,回看上半年,三大“文化消費爆款”帶給我們的啟示。在瞬息萬變的文創產業發展浪潮中,探索背后的脈絡與哲理,尋路徑,找價值,再出發。今日關注:哪吒的“百億神話”。
每經記者|石普寧 每經編輯|唐元
編者按
行至年中,中國經濟走勢備受關注?;乜瓷习肽?,消費市場熱度不斷攀升,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持續釋放,成為中國經濟活力的生動注腳。
其中,文化創意產業催生的新消費模式和業態層出不窮?!赌倪钢[海》(以下簡稱《哪吒2》)以超150億元的票房獲得上半年票房冠軍,散裝“蘇超”帶動主場城市酒店預訂量大幅增長,LABUBU蝶變為全世界的潮玩“頂流”。
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多次提及悅己消費、情緒消費,“大家在解決溫飽以后,更注重發展和享受型消費。”
站在年中節點,每日經濟新聞·天府文創云聯合新浪四川,推出2025年中特別策劃《中流擊水 文創觀潮》,從微博熱詞、微指數以及微博話題等出發,回看上半年,三大“文化消費爆款”帶給我們的啟示。
在瞬息萬變的文創產業發展浪潮中,探索背后的脈絡與哲理,尋路徑,找價值,再出發。
今日關注:哪吒的“百億神話”。
《哪吒2》于1月2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6月30日正式下映,半年時間,其已經從一場席卷全國的文化現象,沉淀為一個刻在中國電影史上的154.46億的數字。
在這半年時間里,我們見證了一場大眾情緒與票房奇跡的完美共振,也目睹了資本市場對這股能量進行的一場迅疾的行業價值重估。
當喧囂散去,所有關于特效、情懷和紀錄的討論都已落幕,一個更本質的問題清晰地浮現:
對于中國內容產業的工業化進程而言,我們更期待的是一個耗時五年、集全行業之力成就的“百億神話”,還是一個能夠穩定預期、持續經營的“電影生態”?
《哪吒2》的“高開暴走”,并沒有給出答案。它更像一個產業的萬花筒,每一次轉動,都將自身的璀璨、行業的AB面與未來的可能,組合成一幅幅“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圖景。而在這圖景背后,又能給行業帶來什么啟示?
回溯《哪吒2》上映后的“戰績”,可以從票房、話題與股價三個方面展開。
首先看票房,其攀升堪稱電影史上的“暴力美學”。
《哪吒2》上映首日,打破中國影史動畫片單日票房紀錄(4.87億元);
《哪吒2》上映第五天,單日票房突破8億元;
《哪吒2》上映第九天,打破中國影史累積票房紀錄;
《哪吒2》上映第十二天,打破中國影史累積人次紀錄;
《哪吒2》上映第十七天,票房破100億元,電影官方微博發布海報圖,附上100個“謝謝”。
其次看話題。與票房一起沖高的,還有《哪吒2》在新浪微博上的相關話題討論度。
據“新浪電影”微博,《哪吒2》上映第十八天時,雙榜熱搜共1736個,TOP10熱搜318個,熱搜登榜共超過7020小時,710億全站閱讀量、8793萬全站討論量。
最后,再來看看光線傳媒的股價。春節后的開市,光線傳媒的股價生動詮釋了什么叫做“熱錢涌入”:從2月5日開盤即漲停到2月14日,8個交易日內,光線傳媒股價漲幅超200%,其市值的增長規模,已相當于在A股版圖上重塑了兩家以上頭部影視公司的體量,并一度沖破千億大關。
據記者觀察,在《哪吒2》上映的第三個周末(2月15日),票房、話題以及股價均達到了峰值。在那個周末,《哪吒2》的票房跨過百億門檻;奧斯卡評委喊話餃子導演的話題沖上熱搜;資本市場用連續的漲停,完成了對光線傳媒千億市值的加冕。
但“江河”終將分流。
當《哪吒2》的票房沖破90億大關時,很少公開表態的王長田在復旦校友群里說:“這個票房現在跟我沒有關系了。”
有趣的對比是,電影上映前,王長田曾在2023年預測《哪吒2》票房能夠有望70億,當時他面對的,是普遍的“嘲笑”;而在電影上映后,“王長田還是保守了”的詞條沖上熱搜,王長田仿佛又成了冷靜的“旁觀者”。
率先反應的,依然是資本。2月17日,周一,股市開市。光線傳媒股價上演天地板,由漲停到一度觸及跌停,以近40%的振幅,開啟了此后的震蕩下行行情。
此時,票房仍在慣性上揚,在第一次宣布密鑰延期后,《哪吒2》的國內票房在3月26日突破150億,此后的三次密鑰延期,最終將檔期拉伸至6月30日,數字也最終定格在154.46億元。
《哪吒2》成功擠入全球影史票房榜Top5,而這背后,是一個更為值得關注的中國動畫電影市場。
過去十年,中國動畫電影市場形成了一個“T”字型結構:少數頭部影片占據了絕大部分票房,而其余大多數動畫電影,在票房表現上歸于沉寂。
《哪吒2》154億元票房的“驚天一響”以一種極致的方式,加深了這種分化。
2015年,動畫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上映。導演田曉鵬用長達八年的堅守,將一部不被看好的動畫推向市場,并最終逆襲斬獲9.56億票房。
這與餃子導演“五年磨一劍”的《哪吒2》的創作故事,幾乎如出一轍,充滿了孤注一擲的英雄主義色彩。
此時,王長田和他創立的彩條屋,成為了英雄們背后的“推手”。
看到這種天才創作與市場回報之間的巨大潛力后,王長田這位自稱“行業里最勤奮、最摳門的老板”在2016年的內部信中提到,其當年上映的5部動畫片,“兩部贏利,三部虧損,但是贏利影片的利潤,足以繼續支撐我們的動畫片夢想。”
而這也明確了光線傳媒的路徑:只有商業上實現成功,才有能力“去補貼、分擔那些虧損的影片,那些創新作品和藝術作品”。
但這注定是一場馬拉松式的征途,而非短跑沖刺。
在抵達真正的工業化彼岸之前,一部國產動畫電影的成功,往往需要創作靈光、大眾情緒共鳴和市場窗口期等多重因素的加持,也就是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
直到2019年,國產動畫電影才跨過10億元票房的“門檻”。那一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35億的票房成績,成為國產動畫電影“斷層第一”。
2020年,“封神宇宙”第二部作品《姜子牙》上映。即使被寄予厚望,但最終的票房成績停留在16.02億,顯然未能滿足市場的沸騰預期。
2014年至2025年,電影《熊出沒》以“一年一部”的穩定節奏,總計推出了11部大電影,累計票房突破8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到2024年,《熊出沒》系列電影票房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24年上映的《熊出沒·逆轉時空》位居國產動畫電影TOP3。
距《哪吒2》上映已有近半年時間,記者發現,在中小學旁的文具店里,如今,越來越多的低齡段影迷,除了收藏奧特曼和小馬寶莉的文創周邊,又多了一個選項——“哪吒”。
它或許不再占據最顯眼的位置,但它的文創周邊安靜地躺在貨架上,成為這場“神話”退潮后,留下的深刻印記之一。
“哪吒”帶給這座城市的,亦還有“行業溫度”。記者了解到,成都本地的一家動漫工作室開發的IP在短視頻平臺已小有名氣,而在《哪吒2》爆火后,其已收到幾家大平臺的合作邀請或投資意向。
這股“暖流”,能否延續?一個細節是,在資本入局的同時,一則關于“《哪吒2》特效師轉行做房屋中介”的報道引發廣泛關注,在《哪吒2》項目結束后,面對長期的加班與不成正比的薪酬,這名特效師最終選擇離開。
而也為這場票房“神話”提供了一個冷靜甚至殘酷的警示:“神話”背后,搭建起《哪吒2》這座輝煌殿堂的,是大量如小魚般的基層從業者,近乎“為愛發電”支撐起的地基。
對此,業界目前形成的一大共識是,即便上述“土法煉鋼”的模式可以成就一部偉大的作品,卻難以支撐一個可持續的產業。
正如王長田在第2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論壇上所言,《哪吒2》“不具備廣泛推廣和借鑒價值”,這也指向了中國電影產業,乃至內容產業的核心結構性弱點:對單一爆款和單一來源收入如票房收入的極端依賴。
據他透露,目前中國電影對票房的依賴度超過95%;同時他直言,按照當下分賬比例,100元票房中投資方大約只能分到33元,難以維持行業投入。
不過,解題的路徑也很明確:IP商業化。
《哪吒2》的衍生品市場潛力驚人,有推測其帶動的經濟增量或超2000億元。但現實是,猖獗的盜版和不足的產能,讓這塊巨大的“蛋糕”看得到、卻吃不全。
同樣,《哪吒2》的海外票房雖創紀錄,但相較其154億的本土票房,IP的全球化能力依然有待驗證。
而這是一個需要以10年為單位來計算的過程,像是王長田在談及“中國神話宇宙”項目時便提道,“哪吒只是一個開始,后面還會有更多,至少涵蓋50部電影,預計會在未來20至30年內陸續呈現一個初步的框架,這是一個非常長期的工程。”
1977年5月,第一部《星球大戰》電影上映后火爆異常,電影中的每個人物或道具都成為了可以被售賣的對象。半年以后,為了避免錯過圣誕銷售高峰,玩具制造商Kenner做出了一個商業史上的經典決策:賣“空盒子”。盒子里只有一張證書,承諾可以在次年春天第一批收到玩具。結果,這些空盒子依舊被搶購一空。
如今,《哪吒2》的火爆也曾一度導致其衍生品產能不足。影迷們的熱情,證明了觀眾愿意為“好內容”和“好產品”買單。
事實上,我們并不缺乏愿意為“空盒子”付費的觀眾,缺的是一個能高效、高質地生產、分發和保護那些“盒子里玩具”的強大工業體系。
而從做出一部偉大的作品,到創立一個偉大的IP衍生鏈條,這條路,或許比做出一部百億電影,更加道阻且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