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 16:45:57
每經記者|李蕾 每經編輯|肖芮冬
《每日經濟新聞》獲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規模達到百億元的主動權益基金數量進一步縮水,由去年同期的27只減少至24只。其中,規模最大的依然是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最新規模為349.43億元,相比一季度末減少39.65億元;緊隨其后的是葛蘭、趙磊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以及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精選成長,最新規模分別為308.01億元和235.44億元,相比一季度規模也各有縮水。
如果從全市場基金的角度來看,二季度不少ETF、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強勢吸金,單季度規模增長超過百億元,其中有產品單季度規模增加378.38億元。
當然,也有產品規模出現大幅縮水。除去ETF和貨幣市場基金,二季度多只純債基金規模減少超過50億元,其中規模縮水最多的單季度減少65.41億元。
每次公募基金發布定期報告,百億主動權益基金的名單都是市場和行業關注的焦點之一。
記者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市場的百億基金為24只,而去年同期的數據為27只,今年一季度末則為26只,百億基金的數量持續減少。
在這24只基金中,規模最大的仍然是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最新規模為349.4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40.93億元,與一季度末相比縮水39.65億元。
還有一只規模超過300億元的主動權益基金,葛蘭、趙磊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最新規模308.01億元,與去年同期、今年一季度末相比也分別下降了19.86億元和3.77億元。
另外,朱少醒管理的富國天惠精選成長、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最新規模也都超過200億元,但與一季度末相比規模都有不同程度下滑。
不過與此同時,百億基金中也有二季度規模逆勢上漲的產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張璐管理的永贏先進制造智選。作為一只聚焦機器人板塊的基金產品,該基金的業績從去年三季度開始走強,半年漲幅超過50%,今年上半年繼續上漲46.28%,吸引了不少資金的關注。截至去年年中,該基金規模還不足5億元,但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已經成為百億基金。今年二季度,其規模繼續增長23.27億元,為全市場規模增加最多的主動權益產品,最新規模已達到138.45億元。
除此之外,廣發多因子、銀河創新成長、興全合宜、睿遠成長價值、工銀前沿醫療、銀華富裕主題、大成高鑫等多只百億基金在一季度也實現了規模的逆勢上揚。
除了主動權益產品,我們再來整體看看全市場基金在二季度的規模變動情況。
Wind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公募基金總規模增長了2.11萬億元,環比增幅6.68%,截至年中的最新規模達到33.73萬億元。其中,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和股票基金分別增加了9043.67億元、8586.58億元和2487.33億元,環比分別增長6.79%、8.54%、6.17%,成為二季度規模增長最多的三類產品。
具體來看,這幾類產品中也不乏二季度單只基金規模增長最多的產品。例如,二季度共有3只基金規模增長超過300億元,且全部都是滬深300ETF產品,分別為華夏滬深30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和易方達滬深300ETF,單季度分別增長378.38億元、359.82億元和314.96億元,顯示了市場對于寬基ETF強烈的配置需求。
而隨著今年債券ETF的爆發式增長,二季度多只產品也增幅可觀。海富通中證短融ETF單季度增長243.14億元,規模幾乎實現翻倍;華夏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規模更是從一季度末的27.56億元,激增至最新的216.13億元,環比增幅達到684.16%;此外,包括南方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易方達上證基準做市公司債ETF、富國中債7-10年政策性金融債ETF等在內的9只債券ETF,二季度規模增加都超過百億元。
而與此同時,二季度也有產品出現了大幅縮水。除去ETF、貨幣市場基金之外,多只債券基金在二季度規模顯著減少。其中,廣發匯優66個月定開規模環比縮水65.41億元,與一季度末相比減少了45%;興業天融也縮水了62.28億元,環比減少38.90%;短債基金浦銀安盛雙月鑫60天滾動持有規模更是直接腰斬,由一季度末的120.45億元減少至不足60億元。另外,還有多只中長期純債基金二季度規模減少超過50億元。
需要一提的是,有部分債券型基金機構客戶占比較高,這些客戶由于資金安排撤出,導致基金規模下滑超過80%甚至超過90%,這樣的情況也并不鮮見。
整體而言,從二季度基金規模的變化來看,主動權益產品與被動工具型產品的分化態勢愈發明顯。主動權益產品百億陣營的縮減和相關基金規模的下滑,既反映出市場風格切換下投資者風險偏好的調整,也體現出資金對業績穩定性的更高要求;而被動指數產品的爆發式增長,則突顯了工具化產品在資產配置中的重要性仍在不斷提升。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23117604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